本文字數|2540字
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在法國勃艮第的歐塞爾小鎮,足球的熱烈仿佛融入了每一寸空氣。這座僅有3.5萬人的小鎮,卻擁有著能容納1.8萬人的球場——每逢歐塞爾的比賽日,一票難求都是這里的日常。
作為首位登上中超的“08后”球員,歸屬于梅州客家的魏祥鑫在4月來到歐塞爾參與試訓。雖然試訓時間只有不長的三周,但這次增長見識的“游學”,不僅是其個人生涯的重要一步,更體現出中法足球青訓合作的深度推進。
青訓至上
歐塞爾的青訓培養在法國足壇頗有名望,亦是歐洲最早開啟青訓營模式的先行者。昔日主帥居伊·魯曾把法國各個地方的潛力球員邀請到歐塞爾生活、學習、踢球,就此開創了青訓營模式。居伊·魯執教歐塞爾長達44年,他的建隊戰略卓有成效,甚至將這支默默無聞的小鎮球隊帶到了法甲聯賽的王座之上。
正是在這段崛起的過程中,他善于發現并培養年輕球員的特質完美呈現,很多大名鼎鼎的法國球星,都是在歐塞爾完成生涯起步,并留下了鮮明的印記。比如,現在歐塞爾小球員們的室內訓練場,就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埃里克·坎托納樓。
第919期《足球周刊》現貨熱銷中
多年以來,歐塞爾俱樂部努力維系著青訓領域的競爭力,且在用各種傳承和記錄的方式,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后浪”。在俱樂部本部的走廊中,一塊塊長方形的名牌記錄著很多球員的姓名和效力球隊的時間,而那些有過國腳經歷或冠軍榮譽的球員,還會在名牌上多“擁有”一面所屬協會的旗幟,亦或是一個醒目的獎杯圖案。這些球員名牌共有三種底色—白色代表外來球員,藍色為歐塞爾自家培養,金色則對應著“自家培養”和“法國國腳”的雙重身份。
在歐塞爾俱樂部的整體框架中,有50%到60%的球員都出自自家青訓,依仗于這樣雄厚的底蘊,也難怪歐塞爾曾8次獲得法國最佳青訓中心的榮譽。要知道,在有著“青年法國杯”之稱的甘貝德拉杯上,歐塞爾以7冠2亞的成績傲視法國足壇,很多知名球員都是借此邁向更高的平臺。
眾所周知,作為擁有中資背景的歐洲俱樂部,歐塞爾近年一直致力于培養中國年輕球員,竭盡所能為他們搭建通往歐洲職業足壇的橋梁。據歐塞爾U18教練明智介紹,鑒于當下的實際情況,歐塞爾在選拔中國球員時,并非以技術能力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而是構建出一套注重綜合素質與適應能力的選拔體系,再依此挑選人才。
目前,歐塞爾共吸納了7名中國球員,他們有的是從全國選拔中脫穎而出,有的就來自位于上海金山的歐塞爾中國學院。
明智并非職業球員出身。起初,18歲便只身來到法國的他,只是加盟了一支業余球隊,平時在第8或第9級別聯賽踢球。而在踢球之外,他在蒙彼利埃取得了運動科學碩士學位,考取了運動表現分析和體育大數據分析的文憑,并于2018年在蒙彼利埃俱樂部考取了歐足聯B級教練證。五年前,一心進入職業體育領域工作的明智,來到了歐塞爾俱樂部,逐漸參與到這項與中國足球有關的青訓計劃。
在明智的介紹中,歐塞爾的選拔標準首先強調“足球基礎”,但并非要求球員必須達到省隊或國字號水平——“國內訓練的技術積累在法國可能需重新適配”。中法足球風格的差異決定了單一技術優勢未必能直接轉化,法國青訓更注重實戰運用、戰術靈活性和創造性。所以在選拔球員時,歐塞爾方面會更看重中國球員的“技術可塑性”,即對足球的理解力、感知力與悟性。這種能力能幫助球員快速適應法國的技戰術體系,實現從“執行者”到“思考者”的轉變。
在歐塞爾的評估體系中,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被視為關鍵指標,球員需要展現出自主學習的意愿。比如,他們能否在訓練之余主動學習法語、鉆研運動科學知識,或通過視頻分析提升戰術認知。
適應能力則體現在融入集體的主動性上——能否積極與法國隊友交流、適應文化差異、獨立處理生活瑣事等等。明智表示,遠離家庭的球員需要“在開放環境中自我管理時間,平衡訓練、學業與社交”,自律與自控能力都是成為職業球員的基石。
當然,為了給這些來到法國的中國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作為“橋梁人物”的明智自然要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不僅要負責技戰術指導,更要在生活中承擔情感陪伴的角色。
具體而言,他要幫助球員們處理思鄉情緒、協調與教練團隊的溝通、引導其建立自律的生活習慣等等。這種“軟性支持”可以降低文化沖擊,有助于球員更專注于足球方面的成長。
水到渠成
歐塞爾俱樂部的青訓梯隊是U17年齡段,基本由15到16歲的孩子組成,一般情況下,他們至少會有2到3年的11人制比賽經驗,積累了不少運用能力的基礎。相較而言,同齡的中國小球員就比較缺乏這種基礎——這也是鼓勵中國孩子在這個年齡到法國試訓的重要原因,哪怕訓練時間不長,也會有明顯的進步。
在法國足球的環境中,青少年球員可以通過每周“一練一賽”保證基本的競技水平,這得益于法國強大的“金字塔”競賽體系以及與之配套的多層次支撐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業余俱樂部的育青階段(15歲以前)質量很高,基層覆蓋面廣,每個街區都有免費球場和業余俱樂部,且都是在法國足協注冊,為孩子們提供了初始的訓練和比賽平臺。
另外,法國每個大區都建有隸屬于大區足協的精英梯隊,這會把大區內各俱樂部的人才集中到精英梯隊一起訓練。而到了每周末,小球員們還會返回所屬俱樂部比賽,訓練和比賽的質量都不會受到影響。可以說,這樣的規定給予了各大區足協優中選優的機會,也避免了單一梯隊壟斷資源,通過不斷的競爭激發潛力。
法國全境現有5萬個注冊足球俱樂部,它們組成了一個青訓培養的“金字塔”體系,包含著U17和U19兩個組別:塔基是法國的8、90個大省,這里會進行各省級的比賽(相當于中國的地級市比賽);金字塔的第二級別是13個大區的“大區賽”,每個大區會分為2到3個組,每個小組都會有12到14支球隊進行競爭;而金字塔的塔尖就是競爭激烈的“全國賽”,通常會有4個小組共64支球隊進行角逐。
誠然,除了體系完整、注冊球隊眾多外,法國民眾的足球參與度也非常高。在法國,免費足球場遍地開花,這些球場歸政府所有,平時交給注冊俱樂部管理使用,非球隊訓練時間都會對公眾免費開放。如果有孩子想加入青訓俱樂部,一年的費用也只有100多歐元。或許,所謂的差距就是在比賽之外的地方更加明顯。
最近兩三年,中國足球青訓領域悄然掀起一股向上的浪潮,從身體素質的提升到洲際賽場的反彈,從海外“新星”的涌現到政策推動下的體系建設,中國足球的很多“未來種子”都在破土而出。
幾個月前,中國U16國家隊歷史性地獲得蒙太古杯第四名,這支曾在去年海外拉練期間到訪過歐塞爾的球隊,整體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對陣法國隊時,中國球員在多個維度的表現都不落下風。
經過了初始階段的摸索與探尋,歐塞爾俱樂部與中國足球的聯結愈發深厚,青訓層面的合作應該也會越來越多。
很多時候,球員的培養就像是一場時間的游戲,既不能一味求快,也不能拖延滯緩,唯有遵循“時之道”的規律,才能有所收獲。歐塞爾俱樂部帶給中國足球的幫助,不會僅限于吸納球員而已。
本文作者:黃亞茹(發自歐塞爾)
本文原載于第917期《足球周刊》
發行日期:2025.6.25
圖片源自網絡
2024-2025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
高中組男女足冠軍限量特別版
《足球周刊》2025下半年訂閱
第918期《足球周刊》現貨熱銷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