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在NBA賽場斬獲諸多榮譽,巔峰時期身家達20億,堪稱國內籃壇無可爭議的領軍人物。
退役后,本可安享生活的他,卻選擇肩負起中國籃協主席的重任,用每年4億元的投入追逐一個夢想。
世界杯失利、無緣奧運會、亞洲賽場頻頻受挫,這些困境不斷將他推上輿論的風口。
2024年,姚明辭去籃協主席職務,人們這才發現,他早已踏上了一條全新的旅途……
4億換一個夢
2024年,姚明正式卸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外界批評聲不斷,質疑他“能力不足”,指責男籃成績屢創新低。
然而,在這位“巨人”身上,這筆“失敗”的代價遠超想象。為了中國籃球的夢想,他不僅付出了七年光陰,還犧牲了個人聲譽,甚至每年投入高達4億元人民幣。
一位本坐擁超過20億資產的籃球巨星,在質疑聲中離開崗位,對他而言,與其說是失敗,不如說是解脫,更是人生新篇章的開啟。
姚明退役時正值其商業價值的頂峰。2011年,因傷無奈告別賽場,彼時他的身家保守估計已突破20億元。退役后,商業代言接踵而至,僅兩年時間,代言收入便高達12億元,他無疑是籃球界的財富象征。
但2017年,中國籃球向他發出召喚,他毅然接過籃協主席這一重任。從那一刻起,他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全面終止所有與籃球運動直接相關的商業代言。
這意味著,無論是籃球鞋、運動裝備還是體育飲料,任何與籃球直接掛鉤的品牌合作,他都主動切斷。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處理代言的方式。例如與“中國人壽”的合作,這筆每年高達4億元的代言費,在他擔任籃協主席后,被巧妙地轉化為“中國人壽”對CBA聯賽的頂級官方贊助。
這筆資金不再進入姚明的個人賬戶,而是以贊助形式,為中國職業籃球聯賽的發展提供支持。這相當于他每年自掏腰包,為中國籃球投入數億元。
而他本人作為籃協主席的年薪,僅為象征性的四十萬元人民幣。這種財富與夢想的倒置,背后是巨大的犧牲,旁人難以真正體會。
姚明接手中國男籃時,正值其最低谷。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小組賽全敗出局,表現令人失望。再往前追溯,2013年亞錦賽,中國男籃創下歷史最差戰績,僅列第五。
整個國家隊體系仿佛陷入泥潭,青黃不接、士氣低迷,是個典型的爛攤子。換作他人,或許早已選擇遠離。但姚明沒有。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姚明并非天生就是鐵腕領袖。
他的童年甚至可以用“內向溫順”來形容。小時候,他曾因一次投籃失誤引來同學嘲笑,那時的他并未展現出日后球場上的霸氣。更甚的是,姚明自幼骨骼較為脆弱,且左耳存在聽力問題。
這些身體上的劣勢,使他早期的籃球之路充滿艱辛。正是這些磨礪,讓他在面對中國男籃的困境時,選擇了迎難而上。
姚明的付出
上任后,姚明如同一臺擰緊發條的機器,全面推動一系列改革。他首先提出的,是廣受關注的“紅藍雙國家隊”機制。
這一機制旨在通過內部競爭,打破固有模式,激發年輕球員潛力,拓寬國家隊選材范圍,讓更多有潛力的球員嶄露頭角。
同時,他致力于完善CBA選秀制度,為來自大學聯賽的優秀球員和草根籃球愛好者,打開職業聯賽的大門。
例如王少杰,這位大學生球員在選秀大會上以狀元身份被選中,隨后在職業賽場表現出色,成為大學球員進入CBA的典范,也從側面印證了姚明改革的成效。
除了職業體系改革,姚明還大力推動“小籃球”項目,積極推進“姚基金”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
這些舉措,都是從中國籃球的根基入手,重塑整體生態,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改革的成果并非沒有顯現,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李楠率領的中國男籃紅隊一舉奪冠,那段時間,中國籃球似乎看到了久違的希望。
然而,這道曙光并未持續太久。2019年,中國男籃迎來在家門口舉辦的世界杯,這不僅是一場國際賽事,更是能否直接晉級東京奧運會的關鍵。
在小組賽的關鍵戰中,面對實力并不占優的波蘭隊,中國男籃卻在關鍵時刻出現匪夷所思的邊線球失誤,導致比賽失利。
這場失利,直接斷送了中國男籃進軍東京奧運會的機會,也讓此前的努力蒙上沉重陰影。
賽后發布會上,姚明主動承擔全部責任,神情落寞,眼眶泛紅,那份沉重壓得現場記者幾乎喘不過氣。
此后,中國男籃表現持續低迷,無論是亞洲杯還是杭州亞運會,都未能走出低谷。巨大的壓力,也導致姚明健康亮起紅燈,體重一度飆升至近200公斤,令人擔憂。
2024年,姚明最終選擇卸任,其中或許包含著他對中國籃球現狀的無奈。他曾坦言,中國籃球的問題已根深蒂固,非一人之力可扭轉,也非短期能解決。卸下重擔后,他終于迎來了久違的輕松。
很快,媒體拍到他帶著妻子葉莉和女兒姚沁蕾四處旅行,享受過去七年中未曾擁有的家庭時光。曾經因壓力暴增的體重,也在卸任后減掉50多斤,整個人精神煥發。
從那個為中國籃球殫精竭慮的“巨人”,他開始回歸為一個“普通父親”和丈夫的角色。盡管如此,姚明并未完全淡出公眾視野。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仍在重要場合為中國體育發聲,尤其關注體育科技投入和青少年成長環境等宏觀議題。他將一部分希望,寄托于未來和下一代。
姚明的女兒姚沁蕾身高已接近1米9,外界自然對她是否繼承父母事業充滿期待。但他對此表現得非常開明,從未強迫女兒走籃球之路,反而更支持她的學業發展和個人興趣。
結語
那個曾為中國籃球奮斗七年、承受無數責難的巨人,如今將重心回歸家庭,踏上另一條人生之路。
但他曾用金錢與心血為中國籃球打開的那扇門,是否最終能透出光明,為中國籃球找到真正的出路,這仍是一個需要時間來驗證的未解之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