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華先生已經(jīng)離世整整一周了,楊家的哀悼情緒也逐漸平復,然而網(wǎng)絡上圍繞楊倫、楊議兄弟二人的熱議卻從未停歇。
兄弟倆的處境截然不同,一人消瘦憔悴,一人神情輕松,這樣的反差也讓大眾開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
楊倫與楊議究竟有何不同?誰才是真正被誤解的人?
一根淀粉腸,一個“不孝子”標簽
相聲界泰斗楊少華離世后,家中并未留下溫馨回憶,反而因親生兒子陷入輿論風波,一個被罵進ICU,一個被指“無情”,現(xiàn)實遠比相聲更諷刺,人心遠比劇本更復雜。
最受指責的是楊少華的三子楊倫,父親去世后,他成了眾矢之的,原因竟是一根淀粉腸。老爺子辭世當天中午,楊倫的賬號發(fā)布了一段他吃淀粉腸的視頻。
老人病重之際還在想著帶貨?網(wǎng)友瞬間炸鍋,認為楊倫將父親當作牟利工具,這種行為無異于啃食父親的骨肉。盡管助理緊急澄清,視頻是提前錄制的庫存內(nèi)容,賬號也由團隊運營。
但憤怒的網(wǎng)友根本無暇顧及這些細節(jié),楊倫被貼上“不孝子”、“吸血鬼”的標簽,而他自己也深陷悲痛之中。隨后“守靈宵夜風波”再度引發(fā)關(guān)注,楊倫因心臟不適出門買藥,卻被網(wǎng)紅拍下并發(fā)帖質(zhì)疑:“孝子還有心思吃宵夜?”
這條視頻成為楊倫“不孝”的又一“證據(jù)”,他跪在靈堂燒紙的畫面也被惡意剪輯,那張因疲憊與悲痛而略顯呆滯的面容,被做成了“職業(yè)孝子,現(xiàn)場表演”的表情包。網(wǎng)友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自己認定的“事實”。
評論區(qū)是鋪天蓋地的辱罵與嘲諷,每一條都帶著刺骨的寒意。楊倫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但回顧這幾年他對父親的照顧,他真的“不孝”嗎?老爺子人生的最后三年,一直住在楊倫家中。
飲食起居,都是他和妻子親自照料。老爺子牙齒不好,妻子就一勺一勺地喂飯;老爺子愛喝雞湯,楊倫就天天變換花樣熬湯,就怕不合口味。去年冬天,零下十度的天津,老爺子念叨著糖炒栗子,楊倫跑遍三條街只為滿足父親心愿。
護工都曾見過楊倫半夜驚醒,對著窗戶喃喃自語,擔心父親是否按時服藥。老爺子最后半年生活無法自理,也是楊倫親自動手清理,毫無怨言。這些瑣碎的照料,換作屏幕前的“鍵盤俠”,又有幾人能堅持下來?
這些細節(jié)才是最考驗人的,楊倫曾坦言,這幾年他幾乎24小時陪護,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他自己也是重病患者,十年前做過心臟搭橋手術(shù),體內(nèi)植入六個支架。本該安享晚年,卻扛起照顧九旬老父的重任。
如今他因情緒激動誘發(fā)應激性心肌炎,躺在病床上眼神空洞,胡須雜亂,整個人仿佛失去了靈魂。父親的離世加上輿論的抨擊,他終于支撐不住。
壓垮他的,真的是那場剪彩嗎?
老爺子是在7月9日離世的,那天上午,94歲的他坐著輪椅,在楊倫的陪同下出席了一場剪彩儀式。視頻中老人眼神渙散,嘴巴微張,四肢僵硬,明顯已是油盡燈枯。
中午回家休息,老爺子突然大汗淋漓,送醫(yī)后搶救無效去世,醫(yī)生診斷為肺衰竭。老爺子本就是多年煙民,以這種方式離世也算自然。盡管小兒子楊議后來解釋,父親是安詳離世,屬于“喜喪”。
但那場剪彩與淀粉腸視頻,依舊成為楊倫“不孝”的“鐵證”。人們指責他為了利益折騰父親,最終導致父親離世。于是楊倫被罵進了醫(yī)院。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楊議。
小兒子楊議曾在靈堂哭到昏厥,被人抬出,但之后似乎很快“恢復”了常態(tài)。去醫(yī)院探望楊倫時,他甚至一邊吃水果一邊聊天,嘴巴一刻沒停,被網(wǎng)友批評為“嘴饞”、“沒心沒肺”。
但我認為這才是兄弟之間的真實相處方式。楊議從小被寵愛,習慣了在哥哥面前放松自在。不過他被罵也不是毫無緣由,他曾在一次發(fā)言中表示,父親的離世是一種“解脫”,不僅對父親,對全家也是一樣。
這句話聽起來刺耳,令人難以接受,難怪有人稱他“大逆不道”。但細細品味,這或許才是一個家庭最真實的寫照,是“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真實心理寫照。
照顧一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老人,愛、責任、愧疚、疲憊、甚至一絲不耐煩,交織在一起,只有親身經(jīng)歷的人才有資格評判。沒有經(jīng)歷過的旁觀者,不過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楊議只是說出了許多人不敢說的話。
悲傷有千萬種模樣
楊議曾說,父親一生忙碌,閑不住,喜歡外出活動,剪彩是他自己愿意去的。他還呼吁大家不要再攻擊楊倫,頭七過后,該繼續(xù)生活和工作。在他看來,孝順體現(xiàn)在生前,而不是死后,只要問心無愧,無需在意繁文縟節(jié),也不必顧及外界目光。
在父親的告別儀式上,他甚至親自擊鼓,以一種“輕松”的方式送別“楊少華先生”。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哀悼,是試圖用“釋懷”來緩解沉重的悲痛。一個兒子被輿論的“孝道”標準壓垮,身心俱疲,住進了病房。
另一個兒子,則試圖打破這種標準,用一句“解脫”道出一個家庭真實的苦難。網(wǎng)絡期待的是一場孝子賢孫的表演,而生活卻是一地雞毛的悲喜劇。其實,無論是楊倫還是楊議,他們都沒有錯,只是活出了自己問心無愧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