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鈿甜的“耳環事件”通報,比懸疑劇還燒腦。
官方花了兩個多月調查,給出的結果卻像用膠水粘起來的拼圖 —— 看似完整,實則全是裂縫。
網友扒出 3個漏洞,打得通報臉疼:“2016年買2018年的款式?開公司兩年賺 3 萬?這是把我們當幼兒園小孩哄呢?”
通報里最離譜的“時間線bug”,比穿越劇還敢編。黃楊鈿甜媽媽說,耳環是 2014年朋友送的,朋友補充說“2016年在深圳水貝買的”,可明眼人都知道,這款耳環是某品牌2018年的紅毯高定款。
這就像說 “2016年喝到了2024年的茅臺”,誰信?
水貝珠寶市場的商家都笑了。“我們仿款也講基本法,總不能穿越到兩年后抄設計吧?”
有店主拿出2016年的銷售記錄,“那年流行的是大花耳環,這種簡約款 2018年才火,仿都仿得與時俱進。”
網友P圖調侃:“建議給這位朋友頒個‘時空旅行獎’,比科幻片還精彩。”
更可疑的是“珍藏十年不氧化”。銅合金耳針、鋁合金耳壁,放十年不生銹、不發綠,比不銹鋼還耐用。
有化學老師算過:“銅在潮濕環境下3個月就生銅綠,這對耳環怕是鍍了‘防腐劑’,比秦始皇兵馬俑還耐放。”成人禮戴它,不是因為好看,是因為“抗造”?
辭職開公司賺3萬?公務員工資比乞丐還低?黃楊鈿甜爸爸的 “創業經”,把網友看笑了。
辭去公務員“鐵飯碗”,開兩年公司賺12萬,自己分3萬 —— 平均每月 1250元,比低保戶還窮。這哪是創業,是“精準扶貧”?有公務員吐槽:“我們工資再低,兩年也能攢5萬,他這是開公司還是做慈善?”
疫情期間注冊的公司“連夜轉賣”更蹊蹺。說“轉讓賺2600元,注銷要花 3000元”,合著為了省5600元,寧愿把公司賣給陌生人。
網友翻出工商信息:“這家公司經營范圍含‘生物科技’,疫情期間正是風口,轉賣價怎么可能這么低?怕不是在轉移資產吧?”
最諷刺的是“超生二胎不處罰”。爸爸在公務員期間隱瞞生育,按規定該受處分,卻因“已辭職”免罰。
這操作像“闖紅燈后說,我剛下車就不算違規”。
網友怒了:“普通人超生罰到傾家蕩產,他一句‘辭職’就沒事,這是‘規則雙標’吧?”
那張“別墅合影”的解釋,比“我只是路過”還敷衍。黃楊鈿甜站在別墅前比耶,背景里的窗簾、盆栽都透著“常住”痕跡,卻說是“路過隨手拍”。
網友扒出定位:“這別墅在惠陽,離她家20公里,特意開車去‘路過’?怕不是租來拍的吧?”
更妙的是“朋友圈配文”。雖然沒直接說“這是我家”,但發圖時加了“溫馨的家”標簽,評論區回復朋友 “還行吧”。
這套路比“借別人的車拍方向盤” 還低級,有網紅爆料:“我們拍豪宅都找中介借鑰匙,她這‘路過拍’太沒誠意了。”
姓氏“三代還宗”的說法,也被網友扒出漏洞。
爺爺倒插門隨奶奶姓,爸爸該隨奶奶姓,到她這“改回爺爺姓”——可爺爺原本的姓是楊,她卻姓黃。
這數學比“1+1=3”還離譜,有民俗專家笑了:“還宗也得按族譜來,她這是‘跨界還宗’,怕不是為了掩人耳目瞎編的。”
通報出來后,評論區比偵探劇彈幕還熱鬧。
“建議查2016年水貝的監控,看看有沒有賣這款耳環”“讓她爸爸曬公務員工資條,證明兩年賺不到3萬”“把耳環送去考古鑒定,看是不是2016年的”—— 網友的質疑比通報還詳細。
有人翻出黃楊鈿甜的“奢侈品合集”。她曬過的衣帽間里,LV包包、香奈兒項鏈堆成山,怎么看都不像 “戴玻璃耳環” 的家庭。
“一邊用著高奢,一邊說耳環幾百塊,這是怕交稅嗎?”
更有人發現,她媽媽的 “鉆石鑒定師證書” 查不到編號,怕是 “野雞證書”。
最扎心的是“明星特權”。事件發酵時,黃楊鈿甜照拍戲、不回應,等通報出來就說 “清者自清”。
這待遇比“劣跡藝人”好太多,網友酸了:“普通人被網暴早就社死,她倒好,帶薪等通報,這就是‘明星護體’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