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沒見過這臺車,只是看了工信部以及官方的一些圖片。外觀設計好看與否本身也是個見仁見智的事兒,所以——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7月15日,智己LS9登上工信部目錄之后,我看到大家對于智己LS9的造型有很多爭議,無論是在我個人社交媒體還是駕仕派的工信部目錄相關文章下面,說造型不好看的不在少數。
感覺這一波下來,一直以來都以設計見長的智己可能都有點被打蒙了。但不管首波官圖放出來之后別人說什么,我還是想從個人角度聊聊,我為什么覺得智己LS9造型很好,尤其是在9系SUV中,屬于一臺相當有設計創新的產品。
再強調一下(多疊一層甲):審美純粹是一種主觀感覺,而且現在智己LS9也只發布了工信部以及自己官微上的幾張圖。另外,我和智己沒有太多聯系,這臺車我也從沒有見過實車,所以完全是一個路人觀眾的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站隊一說。
首先:說一下大型SUV目前普遍容易被詬病的問題,就是圖片呈現和實車感官的差距。
由于大型SUV尺寸普遍都是5.1米以上、軸距3.1米左右,車的體量感會成為一個影響設計比例很大的問題。有時候看平面圖會忽視體量感這個對造型審美有很大大影響的因素,看圖片覺得小氣、沒有氣勢,特別是缺乏線條感的造型,會讓人覺得過于扁平。
比如MEGA就是典型,一開始看圖覺得小氣,但后來看實車就會覺得體量感下還是很棒的姿態。再比如問界M9(參數丨圖片),雖然它是大型SUV,但只看圖的話會覺得過于圓潤、不夠有氣勢,感覺沒有和M8拉開差距。但M9實車和問界M8放在一起的時候,差距還是很明顯,10萬元的價差會有明顯體現。很典型的情況還有尊界S800,就不一一展開說了。
所以看到智己LS9圖片的時候,我個人是代入了起亞EV9和極氪9X的體量感,尤其是接近5.3米的車長和1.8米的車高,這么大尺寸的一款方正造型的車停在面前,我相信整個設計還是會很有壓迫感。
這種大體量所帶來的威嚴感,是這個級別尺寸的SUV最起碼的要求。
不過由于沒有正側面的圖,沒辦法看到智己LS9的側面比例和標準姿態,也可能會是短脖子,也有可能側面會很厚——但我個人認為智己LS9因為車身尺寸夠大,設計師就有了更大的空間去調整這些細節,包括22英寸的輪轂尺寸,出街亮相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第二點我覺得智己LS9造型上做得很好的是,找到了大型SUV霸氣與簡潔的平衡。這有點讓我想起了Macbook Pro 16寸版本的風格—— 一個大尺寸的筆記本電腦,但整個造型依然簡潔,這樣就不會給人那種很笨重的感覺。
智己LS9上面沒有很多同級SUV上那些過于復雜的線條和裝飾件,還是遵循了新能源車的簡潔感。類似的設計是問界M9,但問界M9是走的一個圓潤、鵝卵石的造型風格,不是傳統大型SUV那種霸氣感。
而智己LS9在保留了方正硬朗造型的同時,對車身做了極簡的勾勒,整車呈現出了一種極簡科技的感覺,這種平衡其實并不多見。同樣可以找到的類似風格還是起亞EV9,用了大量純平的型面來營造科技感,但是方正的輪廓又具備了中大型SUV應有的氣質。
如果看騰勢N9、極氪9X這幾款車的外觀就會看到,它們其實都選擇了大量的飾件來裝飾前臉和側面,顯得很美式老錢風格,更像是林肯領航員、凱迪拉克凱雷德這種,用裝飾件來進一步強調體量感,但有時候拿捏不準的話,會把大型SUV的笨重感體現出來——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視覺上太重了。
智己LS9正面和側面的型面,我個人就很喜歡,封閉式前臉、平整的側面設計,包括車頂也沒有行李架、完全是純平的,給人感覺就很干凈。而且從日行燈到鍍鉻飾條,所有的線條都很纖細,為整臺車增加了一些輕盈感,不像同類型車習慣于去放一些很大面積的鍍鉻面。
這種纖細的設計,很符合當前互聯網的審美,比如你看現在那些很精致的短視頻字幕,都會選纖細的輕量化字體。包括奔馳自己有專用的中文字體,也是偏細的、給人一種輕盈但不失權威正式感;還有蘋果最新的iOS26的界面,UI也變得很透明,也是想體現一種輕盈感。
所以智己LS9這種輕盈感的設計其實很有前瞻性,沒有簡單去走重鍍鉻飾件的跟隨路線,已經是一種在設計理念上的進步了。
我們還可以看到,智己LS9雖然是方盒子造型,但沒有采用的那種很銳利的直線條和倒角,而是整體呈現了圓潤的邊角處理,這也是很像蘋果設計的地方。
方正造型帶來了整體的體量感,而大R角的圓潤邊角設計,其實又會讓人覺得有一種人文氣質,不會拒人于千里。
因為視覺上,銳利的倒角都是讓人天然不愿意去近距離接觸的。如果去看福特Bronco或者坦克300這類硬派SUV,也有類似的處理,而不是去搞得很直線條。因為銳利的線條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顯得太生硬、也會拉低精致感。
有一個例子是大G,眾所周知的直角線條設計已經是傳世經典,但你會發現其實新款的大G相比老款,在車身很多直角的處理上也在隱藏多余修飾,很多直角近看都被處理成圓潤的角而不是尖銳的角,這也是面向現代的輕盈感視覺體驗而來的案例——你一眼就能認出這是新款大G還是老款大G。
這也是為什么智己LS9減少車身外飾件的原因,因為飾條太多,就會多出很多生硬的倒角線條。
這里可以多聊聊智己LS9的大燈設計,很多人吐槽的就是智己LS9的大燈,可是我卻覺得設計得很有新意。
智己LS9在燈組上采用了一種相對復雜的組合,一組貫穿式日行燈,兩側是7字型組合燈罩,兩側還集成了垂向的日行燈。第一次出現在智己LS6增程版本上,一出來大家都覺得不好看,很多人覺得相比于之前智己家族式的L型燈組完全不同了,缺乏流線感。
我卻覺得這個設計完全可以接受,甚至還是一個比較好的創新迭代。一個是燈罩同樣沿用了之前純電車的L型圓潤外輪廓,但是整體增加了更豎直的形狀,來貼合整個方正的車頭。
為什么要有這樣一組豎直的燈組造型?這應該是和很昂揚高車頭設計配合,而高車頭是因為前艙會有增程器,而不是之前智己家族那種很俯沖、處理得盡量薄的前臉,并且從之前偏向女性的優雅風格,變為能滿足男性審美的中性風格——在9系上,默認采用高車頭設計也很正常,連帶LS6增程版也改了,但猜測這個設計點應該是LS9先采用的。
在大燈上還有一個值得討論的地方是,智己沒有選擇做隱藏大燈,而是把組合大燈采用橫豎兩組組合,豎燈設計在凱迪拉克上是標志性的,智己LS9又增加了原有設計DNA當中的橫向燈組,那么這個燈組的面積就會變得很大了。
同時智己LS9還刻意弱化了日行燈的存在感,別家現在都是把日行燈做得足夠粗壯、大有代替前燈作為視覺中心的趨勢,而智己LS9則是把日行燈做得非常纖細,類似于裝飾條的設計。
這樣的燈組設計,我覺得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讓封閉式前臉看上去層次感更豐富,兩側7字型燈組占用的面積足夠大,就不用在前臉額外做一些飾板、飾件來豐富視覺層次,也同樣符合科技簡潔的定義。
其實智己LS9在燈組上的創新是放到了車頂——在智己LS9的車頂除了激光雷達之外,還可以選擇露營燈和車頂照明燈。看申報圖細節,車頂照明燈有點類似于現在別家用在中網的燈幕,感覺像是會有一些星空效果。
智己LS9的側面和車尾設計其實都延續了前臉的簡潔感,可能就是側面車窗線在D柱小窗做了一個躍階設計,這在別克GL8上很常見。而且車窗下沿的鍍鉻飾條做了一圈環繞設計,比同級別車型那種強調粗壯D柱的設計更與眾不同,也更有帶有了一點MPV的風格。
另外從側面圖可以看到,智己LS9的車頂還做了一個下滑的設計,類似于攬勝的風格,只是后懸看上去偏長,沒有攬勝的上緊致感。
智己LS9的尾燈設計也很有意思,可以看到對目前LS6、L6那種凸型尾燈的傳承,但是因為LS9沒有小鴨尾的需求,所以做成了類似于寬幅貫穿燈組,細節依然還是很圓潤的。而且車尾四平八穩的線條、底部保險杠寬厚的細節,沒有過度去強調大量的鍍鉻件,顯得非常簡約和耐看。
很重要的一點在于,不管是側面還是尾部,智己LS9的原創度很高,沒有像其他車型那樣照搬攬勝的前翼子板垂向旗標的設計,也沒有模仿尾燈的環形元素,甚至底部側裙也沒有用黑色飾板來掩飾厚度。
因為智己LS9的設計細節就已經讓這款車看上去足夠有輕盈感,不用增加那些障眼法。
基于以上理由,我個人真的很喜歡智己LS9這套外觀設計,它讓一輛5.3米車長的大型SUV有了一種具有時代科技感的輕盈感知,打破了這個細分市場“以沉穩為尊”的傳統理念,這點很了不起。
據說整個項目打磨了很長時間,所以我能感知到很多細節的優化和考慮確實是很用心,如果替換成所謂的傳統大燈或者增加一些粗獷的飾條,反而破壞了整車的感知。
當然,最后還是要給智己提點意見,就是工信部的官圖都拍得那么精致,結果官方釋放的圖片分辨率低得可怕,乍一看還以為是視頻截圖(感覺上大概率就是截圖),車輛線條都是一團糊,完全不高級。
既然是旗艦車型,智己在發布物料上就不能上心一點嗎?有時候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第一次亮相就被帶偏了,后面要拉回來就更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