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 尹倩蕓)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25年第一次“標準周”活動于日前開幕,首場活動暨“標準周”全體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中國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據了解,五年以來,全國信標委發布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38項,新立項395項,信息技術標準體系不斷豐富完善,推動成立首個由我國牽頭的信息技術領域國際標準組織腦機接口分技術委員會。
重點成果方面,國家標準的測評體系“求索”,為產業界提供了人工智能的全站測評能力,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體系標準,云計算系列標準填補了國家標準的空白。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對推動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提出建議,包括建立標準更新迭代機制,健全完善標準體系;加快制定先進計算、關鍵軟硬件、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等重點急需標準;推動關鍵軟硬件、先進計算、人工智能、文字編碼等標準有效實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副司長王玉環稱,推進信息技術標準化是培育產業新優勢、引領信息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支撐國際國內雙向開放的重要手段。要緊密跟蹤信息技術發展前沿,加強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前瞻性研究,及時將先進技術和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
會議啟動了第一屆“數據要素賦能新型工業化”大賽。大賽為促進數據要素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優化生產流程與管理模式、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搭建了實踐競技與成果轉化平臺。
會上共同發起了“求索”國家標準評測基準體系2.0應用倡議。“求索”2.0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會同產學研用機構共同打造并全面升級,聚焦構建更科學、權威、可驗證的國家級人工智能標準評測基準。
會議還發布了通用多媒體接口(GPMI)標準化演進路線圖、全國數字化轉型標準服務平臺(dtmmep.cn)以及“生僻字治理——政務辦公超大字符集支持方案”。
7月15日至18日的全國信標委“標準周”活動圍繞軟件與數字化轉型、存儲、擴展現實與虛擬數字人、計算設備、教育大模型、開源、信息技術服務、人工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數據庫、無人系統、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等標準化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