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燕南 長春報道
“原來很多干自動駕駛的業界同行,今年都轉行去做機器人了,這個領域里還能拿到一些小型的投資額度,自動駕駛投資額度已大幅收縮。所以可能任何一種現在的機械與電子的連接體,最終目標可能都是為了具身智能這個方向。目前紅旗已與機器人公司對接,因其嵌入式系統、神經網絡與人工智能的知識本源相通,智能車終將走向具身智能時代。”7月15日,《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一汽研發總院副院長兼九章平臺CEO周時瑩在“2025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質發展論壇”上表示。
從“軟件定義”到“AI定義”的變革
周時瑩表示,軟件定義汽車與軟硬分離的概念早在2016年就已出現,但時至今日,多數車企及Tier1、Tier2仍未突破“軟硬件絕對分離與靈活部署”的關鍵瓶頸。
周時瑩提到,過去幾年,行業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領域積累了模型、數據及軟硬件能力,但在AI時代,一個核心問題浮出水面:汽車電子行業的固有知識沉淀是否會被顛覆?傳統電子電氣架構(EEA)是面臨大幅更迭?
據她介紹,2024年以來,“AI定義汽車”逐漸取代“軟件定義汽車”的概念,端到端大模型從兩段式演進至一段式,今年年初DeepSeek等大語言模型進一步融入座艙與智駕系統,“AI賦能”已成為行業標配。但隨之而來的壓力是:上層模型落地后,應用層軟件泛化的代碼能否在OS架構上順利運行?這對底層技術提出了嚴峻考驗。
她強調,今年二季度,車企普遍面臨新挑戰:AI融入后,傳統車企的知識技能體系需適應性調整。若下一階段是“AI定義汽車”,在AIGC框架下,軟件、硬件需按AI算法要求提供足夠算力,而當前OS架構及車載以太網能否滿足上下層傳輸需求,仍存較大挑戰。
技術快速迭代帶來不確定性
周時瑩表示,紅旗的特殊挑戰在于車型覆蓋廣,不同車型對智駕、座艙、車身控制的需求差異極大,難以用一套硬件系統驅動所有傳感器與執行器。因此,對大規模車企而言(尤其十幾款車同步在研/在產時),軟硬件的切分與隔離是核心難點。
周時瑩坦言,在過去七八年堅持智能網聯自研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實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需求與技術的快速迭代帶來的不確定性。一方面,需求變更頻繁;另一方面,自動駕駛領域的知識迭代速度極快,大約每一年半就需要完成一次技術迭代。
“在艙駕融合方面,行業尚未形成清晰的范式——比如數據集應如何定義、模型的差異化邊界在哪里等核心問題,多數團隊仍在探索中。盡管有部分團隊開展了小規模示范或試驗,但推進過程中阻力較大。”周時瑩表示。
二是面臨著軟件接口與工程落地的挑戰。“在軟件接口開發中,實際效果往往與前期設計存在差距,導致反復調整的情況頻發。例如,我們曾定義了多個以太網接口信號,但在調試階段出現了諸如通信失敗的問題。這類問題在推進軟硬件分離和強制靈活部署時尤為突出,相比技術設計本身,工程化落地的難度更大。”周時瑩表示。
據她介紹,紅旗品牌的架構演進始終由軟件牽引,經歷了關鍵階段:2018年實現傳統分布式架構量產;2023年下半年量產中央計算+區域控制。
根據周時瑩透露,今年8—9月將出現“中央計算+艙控融合BOX”,通過軟件中心化進一步降低單車電子成本2000—3000元。2025—2026年將推進至“中央計算OneBOX”級別。
SOA架構全服務化融合創新或是破局關鍵
從實際工作出發,周時瑩還提出了智能化時代的核心挑戰。例如市場與成本的平衡、SOA架構的全面服務化難題、AI大模型對架構的更高要求。
周時瑩表示:“面對自動駕駛的挑戰,安全是底線,但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時避免車企成本增長,是一大難題。若動力、軟件、芯片等核心環節都做冗余設計,智駕系統將因成本過高、可維護性差而難以實現2C端量產。”
她進一步表示,在SOA架構實踐中,盡管多數車企宣稱已實現整車級SOA,但真正能將所有硬件抽象化,把傳感器、執行器的服務層拆解為細顆粒度模塊化服務,實現整車全面服務化的企業并不多。而這正是軟件模塊標準化、可迭代、靈活適配不同硬件與協議的基礎。整車廠因軟件開發能力有限,面臨開發難度大的問題。
此外,她提到,AI大模型的融入,尤其在艙駕融合領域,對整車EEA架構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車型配置差異顯著,上層算法與軟件的不同,必然導致中央計算平臺的芯片算力、控制器性能及中間層軟件的接口與驅動能力需隨之適配。”她表示。
在周時瑩看來,未來,SOA架構全服務化與融合創新或許是破局關鍵。
“真正的SOA架構實現全面服務化是有意義的。我們的實踐歷經三個階段:2018年采用STS垂直煙囪模式,各控制器獨立開發軟硬件及上層應用;2020—2023年推進部分服務化;2023年年底至今實現全服務化,支持靈活迭代調用,以此適配不同車型、跨平臺需求,并應對國內外芯片及高制程芯片的供貨波動。”周時瑩表示。
她進一步表示,電子電氣架構硬件演進中,我們以國外成熟芯片為基礎構建穩定架構,同時推進國產平臺建設。通過統一軟件OS層,為入門級到高配車型提供支撐,兼容不同上層軟件配置、區域控制需求及各等級自動駕駛與座艙大模型。
另外,她預計,大概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的時候,動力系統也會跟底盤系統充分融合。
最后,周時瑩表示,軟件曾顛覆汽車行業,如今AI正進一步顛覆軟件架構與組成方式。期待與軟件OS、模型、數據處理、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領域的企業及高校院所合作,共同推動汽車行業在顛覆中前行。
(編輯:張碩審核:童海華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