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羅斯軍隊目前唯一一艘現役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可能將退役并被送往拆解廠。如果這艘航母真的被拆解,俄羅斯將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但這是否意味著俄羅斯就此告別航母時代,甚至淪為二流軍事國家?
其實這航母的結局早有苗頭。它是蘇聯時期造的,1990年服役后,俄羅斯海軍錢一直不夠,保養就沒跟上。
2017年開始修,本來想2022年弄好,結果麻煩不斷——干船塢沉了、著了好幾次火,還有人貪錢挪用經費,工期一推再推,維修費從一開始的600億盧布漲到根本扛不住。
更要命的是,蘇聯那會兒造航母的產業鏈大多在烏克蘭,現在俄羅斯自己既沒本事造新航母,改舊的技術也不夠,連像樣的干船塢都沒幾個。
現在俄海軍高層也吵得厲害。前太平洋艦隊司令阿瓦基揚茨直截了當地說,航母又貴又不頂用,早就該拆了;但俄羅斯科學院的克拉姆尼克覺得,航母對遠洋作戰很重要,得造新的替換。
其實這種爭論背后,是俄羅斯海軍戰略變了。2025年6月剛批的《2050年前俄海軍戰略》里,已經明說了,不指望搞“全球航母巡航”了,改搞“核潛艇+高超音速導彈+無人機”這種不對稱打法。而且,兩艘新的兩棲攻擊艦已經在試產,成本只有傳統航母的五分之一,還能裝直升機和無人機,更合現在的需求。
不過說一個國家軍事行不行,不能只看有沒有航母這種常規裝備。俄羅斯的“三位一體”核力量,到現在還是全球最厲害的戰略威懾之一。
到2025年,它的核武庫里,95%都是新家伙,像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帶的“波塞冬”核魚雷,都是頂尖裝備。
2024年5月剛服役的“圓錘”潛射導彈,能打9100多公里,帶6到10個分彈頭,想攔下來特別難。最近俄戰略導彈部隊司令卡拉卡耶夫還第一次證實,新的洲際導彈“奧西納”已經實戰部署了,同時還在搞類似“榛樹”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系統。
俄烏打仗的時候,俄羅斯好幾次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在3000公里外精準打擊,這讓北約國家不敢直接派兵插手。美國智庫CSIS的報告也說,俄羅斯的核威懾力和美國差不多,它在北極部署的戰略核潛艇,甚至能從冰底下偷偷發射,直接威脅北美。
常規武器方面,俄羅斯確實有不少麻煩。黑海艦隊在沖突里損失了63%,T-14阿瑪塔坦克沒法批量生產,現在用的戰斗機里,72%還是三代機。西方軍事專家說它裝備老、戰術死板,甚至在烏克蘭戰場上暴露了“連基礎的數據共享系統都沒有”的大問題。
不過在一些關鍵領域,俄羅斯的技術優勢還在。除了“匕首”導彈,“先鋒”滑翔飛行器已經值班了,20倍音速,現有的反導系統根本攔不住。
在北極,俄羅斯新修和翻新了500多個軍事設施,包括6個軍事基地、19個機場、16個深水港,還建了3000公里長的S-400防空網,派了適應極地作戰的北極戰術群。
2025年新搞的混合航空軍團,帶蘇-33艦載機、伊爾-38反潛機和卡-27直升機,已經開始保護北極航道了。
無人機技術雖然起步晚,但俄烏沖突里加速用起來了,柳葉刀-3巡飛彈、獵戶座攻擊無人機這些,實戰表現不錯,2025年無人機部隊已經擴到5萬人了。
這種軍力安排的變化,背后是俄羅斯對世界格局的新判斷。北約往東擴,把波羅的海堵死了;土耳其把黑海通道封了;地中海的基地也不穩,俄羅斯海軍想遠洋都沒路走,航母確實沒用武之地了。所以它轉頭把戰略重心放到了北極——這地方被叫做“未來戰爭的新邊疆”。
現在俄羅斯有40多艘破冰船,其中5艘是核動力的,正在造的“北極級”和“領袖級”核動力破冰船,會讓它更能控制北極航道。
2025年北方艦隊升級成獨立軍區后,專門組建了極地作戰集團軍,配了T-80U坦克、BTR-82A裝甲車這些耐寒裝備,還在科拉半島部署了S-500防空系統。
這種“冰上長城”戰略,不光能守住自己的資源,還能通過控制北極航道,在和歐洲的能源談判中更有底氣。
在國際上,俄羅斯也靠軍事合作維持影響力。和印度的合作就挺多,一起造AK-203步槍、“針”-S防空導彈,幫著升級蘇-30MKI戰斗機,還參與了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艦載機適配項目。
在中東,向埃及、阿爾及利亞這些國家賣S-400防空系統、米格-29M戰機,2024年軍貿額還在全球前三。這種合作不光能賺錢,還能測試武器的實戰效果。
比如俄軍在敘利亞用的“天王星-9”戰斗機器人,它的技術參數已經放進了對中東國家的出口方案里。美國《防務新聞》說,俄羅斯正靠“實戰+出口”的模式,在無人機、電子戰這些新領域搞出自己的技術標準。
所以說,“庫茲涅佐夫”號退役,確實意味著俄羅斯告別了傳統航母時代,但絕不是說它成了二流軍事國家。
它的核威懾力還在全球第一梯隊,在高超音速武器、北極軍事存在這些領域的突破,甚至開辟了新的戰略優勢。
常規軍力雖然有短板,但通過搞不對稱作戰體系和積累實戰經驗,在關鍵地區還是能形成局部優勢。
真正該注意的是俄羅斯軍事戰略的大轉型——從追求全球存在感,轉向鞏固核心利益;從依賴大型裝備,轉向發展“撒手锏”技術。
這種轉型能不能成,要看它能不能在無人機、人工智能這些新領域縮小和西方的差距,以及北極戰略的實際效果。至少在可見的未來,俄羅斯仍然是國際軍事格局里不能小看的重要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