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來到萬州恒合土家族鄉箱子村,圍繞民生需求與安全保障開展系列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青春擔當。
細致摸排,摸清自來水供應“家底”
團隊成員分成多個小組,挨家挨戶開展自來水供應情況調查。他們走進村民廚房,觀察水龍頭流出的水質是否清澈,用容器接水查看有無沉淀;記錄不同時段的水壓變化,尤其關注早晚用水高峰時的水流情況;仔細檢查入戶水管的老化程度、水表運行狀態,對村民提及的“雨天偶爾水質渾濁”“高層水壓不足”等問題詳細登記,同時繪制簡易供水設施分布圖,為后續可能的優化方案提供基礎數據。
(圖為村干部觀察水質情況 周江供圖)
深入走訪,傾聽村民生活“心聲”
在走訪過程中,團隊成員與村民們促膝交流,全面了解村里的生活狀況。從日常飲食結構、農作物種植收成,到就醫、出行等生活便利度,再到對村里公共設施改善的期盼,成員們都一一記錄在調研表上。遇到老人獨自在家,便放慢語速耐心詢問;碰到忙于農活的村民,就搬個小板凳在田埂邊交流,在輕松的氛圍中收集到真實的生活反饋,也讓團隊對村子的整體情況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圖為團隊成員與村民交流心聲 陳永豪供圖)
溫情陪伴,守護空巢老人“日常”
針對村里的空巢老人,實踐團成員格外用心。他們帶著米、油等生活用品來到老人家中,幫忙打掃屋前屋后的衛生,整理散亂的雜物,更換老化的燈泡。在與老人的聊天中,仔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比如是否有長期服用的藥物、近期有無身體不適,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像購物是否方便、家電使用是否順暢等,并通過調查問卷詳細記錄,為后續的持續幫扶做好準備。
(圖為團隊成員關愛老人 彭俊博供圖)
安全宣講,筑牢老人防火“防線”
考慮到村里老人多,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團隊特意準備了防火宣傳活動。在村頭的空地上,成員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日常用火用電注意事項:柴火要遠離灶臺堆放,使用煤爐時要保持通風,出門前務必檢查電源開關和燃氣閥門。他們還發放了圖文并茂的防火手冊,結合村里的房屋結構特點,提醒老人注意老舊電線的更換,遇到火情如何快速求助,切實增強老人們的安全防范意識。
(圖為團隊成員對老人進行防火宣講 胡洋舟供圖)
此次實踐活動,讓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箱子村的實際需求。接下來,他們將整理調研數據,形成詳細報告反饋給當地相關部門,并計劃與村子建立長期聯系,持續關注村民生活改善和老人們的生活狀況,用青春力量為鄉村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與村干部合影 易貞寧供圖)
供稿人:王欣怡 唐梵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