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葬禮,看盡了人間的世態炎涼。
在楊少華的身上或許可以用“命不該絕這四個字來形容,如果不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多留下一些財富,94歲的他大可不必頂著烈日參加活動。
同樣是相聲界的泰斗,走的方式,卻讓人唏噓。
1.
楊少華的童年滿是困苦。
他出生在北京南城,生父的模樣對他來說是模糊的,自幼跟著繼父生活。
12歲,別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楊少華就已經在鞋廠當學徒,艱難度日。
但命運的轉折總是悄然而至,隔壁茶館傳來的陣陣相聲笑聲,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灰暗的生活。
從此,他迷上了相聲,哪怕只能趴在墻根“偷學”,也樂此不疲。
為了能正式入行,楊少華四處求師,可貧窮成了他最大的阻礙。
因為沒錢辦拜師宴,他一直被相聲界視為“海青腿”,沒有正式名分。
好在他的才華和堅持被馬三立、侯寶林等前輩看在眼里,馬三立更是收他為義子,在自家家譜上給他添了一筆,這才讓他有了立足之地。
經過多年的打磨,楊少華的捧哏風格獨樹一幟,和趙偉洲搭檔的《枯木逢春》更是讓他聲名大噪,在天津相聲圈站穩腳跟,后來又和兒子楊議搭檔,創作出許多經典作品,深受觀眾喜愛。
常寶華的人生起點則截然不同。
他出生在相聲世家,父親常連安是相聲大家,家里開的啟明茶社,是當時相聲界的重要交流場所,侯寶林、馬三立等大師都是常客。
常寶華8歲就穿著綢緞大褂登臺表演《報菜名》,字正腔圓,贏得滿堂彩,仿佛天生就是吃相聲這碗飯的。
長大后,他順利進入海軍文工團,創作的《帽子工廠》讓他紅遍全國,成為備受尊敬的藝術家,在相聲界的地位舉足輕重。
到了晚年,楊少華和常寶華的生活走向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們子女的表現也備受關注。
楊少華的晚年,似乎被商業活動“包圍”。
網上曾流出他在高溫下坐著輪椅參加剪彩的照片,眼神中滿是疲憊。
他的社交賬號也成了帶貨平臺,甚至在離世前一個月,還排了十幾場直播。這讓不少人質疑,是子女在“消耗”老爺子。
2.
楊少華去世后,兒子楊倫被曝連夜刪除上千條帶貨視頻,家族內部的矛盾傳聞也甚囂塵上,給這場喪事蒙上了一層陰影。
反觀常寶華,晚年生活低調而專注。
他遠離商業活動,一心撲在藝術傳承上。
2018年,常寶華因病離世,身后被追授“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這是曲藝界的至高榮譽。
他的子孫們也很爭氣,長孫常遠在喜劇領域闖出一片天,孫女常思是國家花樣游泳隊隊員,在奧運會上奪得銀牌,常氏家族的后代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延續著家族的榮耀。
楊少華的葬禮,場面看似熱鬧非凡。
殯儀館外,幾十輛豪車整齊排列,綿延數百米,十分氣派。
可走進靈堂,卻能感受到一絲尷尬。
兒子楊議在致辭時,特意感謝常家、馬家、侯家三大家族的扶持,可臺下望去,這三大家族竟無一人到場,連個花圈都沒有。
相聲界有頭有臉的人物,也只來了寥寥幾個。
更讓人唏噓的是,楊議在致辭時,還向在場來賓索要掌聲,這場葬禮,更像是一場形式大于內容的表演,不免讓人感嘆楊家后代在人情世故和行業影響力上的欠缺。
常寶華的葬禮則莊重肅穆,盡顯哀榮。
2018年9月,在北京八寶山,中國曲藝家協會親自主辦他的告別儀式。
現場沒有豪車的喧囂,卻來了數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相聲演員、曲藝名家和文化界人士。
靈堂里,掛滿了他生前的照片和作品海報,中國文聯、曲協的挽聯,馮鞏、姜昆等名家的花圈擺滿大廳。
姜昆在悼詞中稱他為“相聲界的靈魂人物”,中央電視臺也播報了這則新聞。
這場葬禮,是整個行業對常寶華的集體致敬,也展現出常家后代在行業內良好的人脈和口碑,以及對先輩藝術成就的尊重與傳承。
為什么兩位相聲大師的葬禮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這背后,除了他們自身的經歷和地位,子女的作為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3.
常寶華一生根正苗紅,在體制內深耕,家族底蘊深厚。
他的子女和孫輩,也都憑借自身努力在不同領域取得成就,家族的凝聚力和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得以延續。
常寶華的離世,成為行業緬懷和凝聚力量的契機,葬禮自然備受重視。
楊少華雖然藝術成就頗高,但“海青腿”的身份一直是他心中的遺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在行業內的地位。
晚年的商業活動爭議,更是讓他與主流曲藝界產生隔閡。
他的子女在處理喪事時,似乎也缺乏足夠的經驗和行業資源,沒能讓葬禮辦得盡如人意。
但我們也不能僅憑葬禮就完全否定楊家后代。
楊少華的兒子們對父親的孝順是有目共睹的,老三一直悉心照料父親,楊議也在相聲事業上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創作出《楊光的快樂生活》等經典作品。
或許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和外界的輿論壓力時,他們有些手足無措,但這并不代表他們不尊重父親,不珍視家族的榮譽。
兩位相聲大師,同樣精彩的藝術人生,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晚年和身后事。
常寶華家族的榮耀延續,和楊少華家族面臨的爭議,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在藝術傳承的道路上,子女的擔當、格局和選擇,究竟會對家族和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這不僅是楊家和常家的問題,也是整個藝術界乃至社會都值得探討的話題。
如今,楊少華先生已經離去,希望他能在天堂繼續他熱愛的相聲事業。
也期待楊家后代能在經歷風雨后,重新凝聚力量,傳承好楊少華先生的藝術精神,在未來的日子里,書寫屬于他們的精彩篇章。
而常家后代,也能繼續保持家族的優良傳統,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感動。
資料參考:2018-09-07北晚在線——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去世享年88歲,曾獲終身成就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