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江津,熱流奔涌。7月18日,一場意義重大的簽約儀式在江津舉行——中船重慶樞紐港清潔能源裝備產業基地迎來首批27家配套企業集中簽約入駐。
▲簽約現場。記者 蘇盛宇 攝
不久前,江津區與中船重慶裝備簽訂協議,共同盤活原江津汽車產業園資產,聚焦發展清潔能源裝備產業,推動風電偏航變槳齒輪箱、工業節能與儲能成套裝備、高端鑄鍛三大產業落地,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集聚,致力于打造成為百億級清潔能源裝備產業基地。為今日配套企業簽約產業基地這朵“重金之花”在津綻放埋下伏筆。
江津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是重慶經濟大區、工業強區,近年來戰略機遇相繼疊加、區位優勢愈發明顯、產業發展厚積成勢。作為重慶樞紐港產業園規劃布局的先行區、核心區,江津區堅定不移把樞紐港產業園建設作為全區“一號工程”。
中船與江津的再次合作,是央地協同、資產盤活的務實舉措,是鏈主引領、集群蝶變的行動典范,更是政企互動、共擔大任,堅定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隨著中船重慶樞紐港清潔能源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及配套企業集體入駐,將進一步推動樞紐港產業園建設成形起勢,樞紐能級實現躍升、主導產業加速集聚、國際合作走深走實,主樞紐作用進一步凸顯,將推動“龍頭引領、骨干支撐、配套協同”的共贏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為重慶打造萬億級裝備制造主導產業集群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簽約現場。記者 蘇盛宇 攝
央地攜手“雙向賦能”
千畝熱土孕育“共贏樹”
這并非江津與央企的首次“聯姻”。從目前已入駐的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先進機電裝備和物流產業園項目可以看出,江津已深諳央地合作的共贏之道。此次江津區攜手中船重慶裝備共同打造清潔能源裝備產業基地,正是這一成熟模式在江津大地的又一次深度扎根與精彩綻放。
▲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先進機電裝備和物流產業園效果圖(資料圖)
基地規劃藍圖清晰——重點圍繞“3+N”產業方向,即圍繞風電偏航變槳齒輪箱、工業節能與儲能成套裝備、高端鑄鍛這三大核心產業方向,同時引入20家以上產業鏈配套企業入駐,并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興產業培育,將風電配套變壓器等N個產業調整進入產業基地,最終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數智化、綠色化、現代化的清潔能源高端裝備產業基地。
“央企有‘頂天’的綜合實力,地方有‘立地’的區位優勢,兩者結合,才能創造‘一加一大于二’的奇跡。”項目籌備組負責人感觸最深。
中船集團作為“國之重器”,其雄厚的技術積淀、市場網絡與資本力量,為江津加速集聚產業要素、開拓新興市場、推動傳統制造向高端躍升提供強大引擎。而江津坐擁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的戰略位置、雄厚完善的產業基礎及高效便利的政務服務環境,為央企深耕西部、輻射東盟、實現高質量發展開辟新天地。
“這種基于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正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火車頭’。”江津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清潔能源裝備產業基地的落地,如同為江津的裝備制造“老樹”嫁接了“新枝”,不僅與本地深厚的產業基礎無縫融合,更為中船在津企業注入新動能、開辟新賽道,真正實現“老樹發新枝,新枝結碩果”的共贏格局。
巧用“資本+土地”杠桿
沉睡資產煥發“第二春”
產業基地的簽約落戶,也是國有資產高效盤活的典范之作。
近年來,江津區全力推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工作,專業化、專班化、專項化推動資產盤活,在“十項全面清理”行動基礎上,制定“一企一策”考核指標,對全區國有閑置資產“分類管理、精準施策”,堅持專人跟進、動態更新、定期調度,努力實現“應盤盡盤、能盤盡盤”。
項目選址江津汽車產業園具有戰略意義。該園區占地超千畝,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包括聯合廠房、研發中心和試驗場等核心資產,由于原投資方破產重組,這些優質資源一度陷入閑置狀態。
▲簽約現場。記者 蘇盛宇 攝
面對如何盤活存量資產的課題,江津區創新性地采取了三大舉措:一是緊抓國家級戰略機遇,精準引入中船重慶裝備作為產業龍頭;二是首創“央地產業合作”新模式,實現技術、資源與政策的優勢互補;三是通過“存量換增量”的轉型升級路徑,將現有硬件設施轉化為“拎包入住”式的產業承接平臺,既降低了企業入駐成本,又加速了項目落地進程。這一系列舉措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共贏”的良性發展格局。
20余家核心配套企業的集中簽約入駐,正是對這一模式高效性和吸引力的最佳印證。
“鏈主”企業引擎轟鳴
產業“葡萄串效應”加速顯現
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鏈條與集群的競爭。中船集團作為“鏈主”企業,其龍頭引領效應在此次簽約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首批簽約入駐的企業名單星光熠熠。重慶重齒風電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作為中船系骨干力量,計劃投資建設偏航變槳裝配線、噴漆線及配套輔助設施,還有一同入駐的重慶奇跡新能源有限公司、重慶鈞冠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20余家優秀企業緊隨“鏈主”步伐,加入到清潔能源裝備基地的生態圈構建中。
它們的加盟,標志著“龍頭引領、骨干支撐、配套協同”的產業生態格局在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加速形成。
▲蓬勃發展的重慶樞紐港產業園
“核心企業與配套企業‘同頻共振’,極大縮短了供應鏈條,提升了整體效能。”正如簽約儀式上一位企業家所言,鏈主企業的強大引力,正引發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的“葡萄串效應”——精準補鏈、持續強鏈、有效延鏈。一個技術領先、配套完善、競爭力強的百億級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在江津加速崛起。
這集群之勢絕非憑空而生。江津區作為中船集團在渝戰略布局的核心區域,早在上世紀60年代,江增重工與重齒公司兩大龍頭企業便扎根于此,歷經五十余載發展,已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雙引擎”——年營收規模突破40億元,彰顯強勁實力。其深厚的技術積淀、穩定的市場網絡與成熟的運營體系,為清潔能源裝備產業生態圈的茁壯成長提供了豐沃土壤。
江津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津與中船的合作篇章,正從單一項目向集群生態躍升,一個立足西部、輻射全國、面向東盟的清潔能源裝備創新高地,輪廓已日漸清晰。
全媒體記者:劉星欣
通訊員:龍小鳳 吳家利
編輯:陳柳穎 編審:胡德賽
值班副總編輯:袁孝椿
總編輯:黃 艷
聲明:凡江津區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別忘了
點亮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