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瀚森這四場夏季聯賽打完,場均10.8分5籃板3.8助攻2.25蓋帽,合計43分20籃板15助攻9蓋帽,外帶4記三分,光是數據本身就夠唬人,作為中國球員能在NBA夏聯打出這樣的全能表現,難怪國內外媒體集體點贊,甚至有美媒直接喊他“夏聯明星,不少球迷更是順手把他和約基奇、申京這些五號位策應高手放到一起聊,乍一看確實有點夸張但也不是全無道理,畢竟現在NBA風向就是看中鋒會不會傳球、能不能兼顧攻防,楊瀚森這幾場的表現恰好踩在了風口上。
看這場開拓者對火箭的比賽,楊瀚森上半場就被火箭重點照顧,包夾、協防一套接一套,結果人家還是能拿到4分4板5助攻3蓋帽,半場五次助攻+三次蓋帽直接刷新夏聯新高,這種數據不只是刷出來的,更是對比賽節奏和場上空間的理解,很多國內球員到了這種級別,遇到夾擊就慌了手腳,能像楊瀚森這樣冷靜處理球、不盲目沖殺的真不多見,說他是中國內線里最像現代中鋒的選手,其實一點都不夸張。
全場下來,21分鐘里8分8籃板5助攻3蓋帽,命中率42.9%,正負值+19,這種效率和存在感,直接蓋住了不少美方的年輕內線,說他“攻防一體一點不虛,雖然得分不算爆炸,但他的作用不是刷分,而是讓球隊運轉更流暢,火箭這場明顯被他牽制得很難受,有幾個回合甚至直接選擇放棄包夾,寧可讓他自己單打,這就是對他傳球威脅的尊重。
不少人拿申京當對比,說楊瀚森籃板沒申京強,數據確實擺在那,申京夏聯場均14.5分11板3.2助,楊瀚森籃板相對吃虧,但三分能力遠超申京,這年頭你要是個中鋒還不會拉開空間,基本很難在NBA混下去,楊瀚森四場12中4,三分命中率雖不算高,但敢出手、能進球,本身就是加分項,他的策應和外彈性,正是現在聯盟最吃香的內線模板。
當然,比賽不是只看數據,場上的細節才更能說明問題,比如對火箭那場,楊瀚森作為新秀被重點針對,依然能找到機會給隊友分球,說明他的視野和球商在線,很多球迷說他“像約基奇,其實更像是中國版的“工具型中鋒升級包,該護框護框、該拉開拉開、該給球給球,雖然沒有約基奇那種夸張的持球時間和絕對戰術地位,但作為一個新秀,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
問題來了,這樣的表現能否復制到常規賽甚至季后賽?夏季聯賽的強度和NBA正式比賽差距還是很大,楊瀚森目前的身體對抗和移動能力,面對頂級內線時肯定還得補課,特別是籃板保護和防守輪轉換位,有時候還是容易漏人,這是他以后要重點提升的地方,畢竟NBA的中鋒很多都是怪物級別,光靠技巧和腦子還不夠,還得有硬度和體能才行。
但反過來看,楊瀚森的成長路徑確實給中國籃球找回點信心,這幾年國內內線在國際賽場一直被人詬病,缺乏頂級策應和護框能力,這次楊瀚森能在夏季聯賽打出存在感,說明中國球員不是不能適應現代籃球,只是需要更多像他這樣有勇氣、有能力、敢挑戰的新人,哪怕只是一個夏天的高光,也說明中國籃球和NBA體系之間的差距沒那么不可逾越。
再說到外部評價,《體育畫報》的曼尼克斯直接在播客里站隊楊瀚森,稱他“表現太出色,已經成了夏聯大明星,這種話別說以前沒聽過,哪怕是易建聯、周琦剛進聯盟時也很少有類似的認可,現在有美國主流媒體愿意給中國新秀點贊,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也說明楊瀚森的打法確實有獨特性,能在美媒眼里刷出存在感,這比單純刷數據有價值得多。
當然,別光看熱度就飄了,夏聯的舞臺畢竟只是個起點,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等到常規賽甚至季后賽,楊瀚森能否保持這種高效的攻防表現、能否在對方針對他時快速調整,才是他能否真正立足NBA的關鍵,換句話說,現在的高光更多是讓他進入主流視野,接下來還得靠硬實力說話。
總結來看,楊瀚森這波夏聯表現,既有數據也有內容,攻防一體、三分策應樣樣都沾,確實有點中國約基奇的味道,但距離真正的NBA首發中鋒,還有不少路要走,球迷們可以期待,但也得冷靜看待,夏天的高光能否延續到冬天,才是檢驗未來成色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