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攝制:李昌乾、實習生 梁珂源
“臺灣農民在大陸申請農業貸款,可享受約85%的貼息,農業用電可享受近7折的優惠,還有道路硬化、水利自動噴灌系統等農用設施配置等方面,都有政府項目資金給予支持。”在福建省龍巖市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以下簡稱漳平臺創園),眺望自家的千畝茶園,福建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鴻如是說。
20多年前,臺農李志鴻回到祖籍地漳平,敏銳察覺到這里的氣候與臺灣阿里山極為相似,是種植高品質高山茶的理想地。懷揣著發展茶產業的夢想,他決心在此扎根,從零開始創立茶園,逐步將茶園規模擴大至2500畝。然而,這條發展之路并非坦途。
發展高優精致農業的投資周期長、成本回收慢,這是廣大農民面臨的“老大難”問題。
“農民承包幾十年的土地,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若缺乏有效的抵押憑證,則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李志鴻回憶說,“我從臺灣來,受限于在當地沒有有效的抵押憑證,貸款申請難、額度小。”
轉機出現在2007年。漳平市創新性地向臺農臺商發放林權證,破除了他們發展的“梗阻點”——臺農臺商可以把林權證作為土地、資金流轉運作的法律憑證、信用基礎。“在大陸發展高優精致農業終于吃了‘定心丸’。”李志鴻便是這項政策第一批的“受益人”,從頒發林權證、開展林權登記,到頒發林權不動產登記證書、林下經濟不動產權證書,近年來,漳平的林權登記制度不斷完善,臺農臺商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
一張小小的林權證,映射出漳平臺創園在對臺農業政策上的創新探索。這些年,該園區開創了10項“全國首創”做法,并連續8年在全國臺創園建設發展考評中獲得第一(優秀等次)。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來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相融相宜的人文環境,讓漳平臺創園成為臺農的“理想家園”。截至目前,該園區共吸引86家臺資企業入駐,形成48個高山茶基地,種植高山茶面積5萬多畝,年產茶5800多噸,產值15億元,核心區永福鎮成為臺灣茶農在島外投資最集中、規模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
“很踏實”,這是李志鴻在漳平臺創園種茶的最大感受。“我們茶廠每年產出精品高山茶40噸,在大陸也不愁銷路,還有許多實惠的政策幫我們促銷、為我們兜底。”李志鴻說,茶園還吸引500多名當地農民參與到茶葉采摘、加工等生產流通環節中,當地農民實現增收600萬元。
藏在閩西山區的千畝茶園不止有“好茶”,更有“好景”。近年來,李志鴻進一步將臺灣的農業經營理念與大陸豐富的自然資源、廣闊的市場空間相結合,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他的農場入選國家級生態農場、福建首家臺企觀光工廠、福建省美麗休閑農業點。
“今年,中國茶園面積將突破5300萬畝,茶葉市場充滿機遇,每片茶葉都是‘金葉子’。”李志鴻說,“我從未后悔當初來到大陸投資、落戶、興業的選擇,期待在這里遇到更多臺灣鄉親。”(李唯一、李昌乾、胡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