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火神和法國幻影IV轟炸機先后退役后,全球擁有轟炸機的國家就只剩下中美俄。如今,轟炸機三國獨有的局面或許很快要被另一個世界大國印度打破。印度計劃研制新型超遠程轟炸機,航程突破極限9300公里,不經空中加油即可抵達紐約,首架原型機預計將于2035年問世。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這款轟炸機起源于所謂的“超遠程打擊飛行器”項目,設計性能可以說極為先進,標志著印度國防政策的重大轉變,從“關注地區”轉向“洲際延伸”。
超遠程轟炸機不流通
近年來國際軍售市場越來越火熱,各國都在加緊補充國防裝備,然而在所有的軍事物資貿易之中,戰略轟炸機似乎從來沒有出現在交易名單之中,國際上能夠買到四代甚至五代戰斗機,卻買不到戰略轟炸機。
以我們的鄰國,世界大國印度為例,在最近十幾年的時間里,集齊了萬國的先進裝備,法國、俄羅斯、美國都是印度的合作對象。一直以來,印度對戰略轟炸機就非常渴望,豪氣十足的印度人對于花錢買武器從來沒有吝嗇過,可為什么印度依舊沒能從上述任何一個國家之中購買到戰略轟炸機呢?
首先是戰略轟炸機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戰略意義都是無可替代的。相比于彈道導彈,轟炸機的轟鳴聲帶來的威懾力更加強烈。
不僅如此,對于有核國家而言,戰略轟炸機的存在就意味著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中的空中核打擊能力。中美俄三國被稱為當前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國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唯有這三個國家擁有這樣的戰略核打擊能力。
其次就是轟炸機的發動機技術非常重要。就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實際作戰半徑來看,高達一萬公里的半徑,足以讓所有沒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都感到恐懼。可想要支持如此范圍的作戰半徑,發動機的性能要求就會變得特別高。
正因如此,世界各國才會默認不對外出售戰略轟炸機。畢竟在戰略轟炸機上攜帶的發動機技術,一旦被相關國家掌握,那對于這個國家的空軍發展來說,絕對是質的提升。
事實上,我們國家曾經也在國際上面尋求過購買轟炸機。但其他國家的拒絕讓我們明白,一些武器只有自己擁有建造能力,才真正地屬于自己。
印度“夢幻”超遠程轟炸機
野心勃勃的印度對戰略轟炸機渴望已久,之前不管是與蘇聯的合作還是與俄羅斯合作都把戰略武器裝備作為重點,尤其是此次5·7印巴空戰慘敗后,更加急于填補空中戰力,而在無法購買到戰略轟炸機的情況下,印度決定自研轟炸機。
按照印度的計劃,這款超遠程戰略轟炸機航程將突破9300公里的上限,不經空中加油即可達到美國本土、歐洲、非洲或澳洲的目標,可實現跨洲際攻擊。
武器方面要兼顧核打擊和常規精確打擊,計劃配備4枚“布拉莫斯-NG”超音速巡航導彈,射程290至450公里,還可以攜帶其他類型先進導彈,此外彈艙還能容納“烈火-1P”短程彈道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和反輻射導彈等。
總的看下來,印度是直接對標了全球最頂尖戰略轟炸機,因為這個航程公里數加上如此強大的打擊能力,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達到的。
目前俄羅斯現役最重、最快的超音速轟炸機是圖-160“海盜旗”,載彈量40噸;而美國的B-2“幽靈”隱身轟炸機航程約為11118公里,載彈量20噸;最新一代隱身轟炸機B-21“突襲者”預計航程為9300公里。
印度目前已明確表示要融合圖-160的變后掠翼、B-21的隱身技術,最終形成具有優秀變后掠翼能力的隱身戰略轟炸機。
理論上這種設想確實非常好,變后掠翼技術能優化不同速度下燃油效率和控制,實現在高空高速巡航時收攏,起降時展開,但是它對戰機的隱身性能來說是“大忌”。
變后掠翼設計不僅會增加戰機重量,移動機械變翼也會讓機翼難以保持光滑干凈的狀態,更重要的是,不能維持同一個形態就意味著不能維持低雷達散射截面,隱身性能會大打折扣。比如美國的隱身戰斗機B-2和B-21,都是采用了固定翼設計,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雷達反射。
印度現在野心勃勃,試圖在空中戰略進攻能力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發展,但是這種“什么都想要”的“混血”設計,很可能導致兩頭不討好:既無法達到頂尖隱身效果,又背負變后掠翼帶來的復雜性和重量負擔。
幻想結束看清現實
從零開始研制轟炸機絕非易事,而印度目前連自研戰斗機的技術都還未完全成熟。
“光輝”輕型戰斗機整個研發周期超過30年,期間它在飛控系統、多模式雷達和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上都遇到嚴重問題,2016年“光輝”戰機服役的時候用的依然是GE發動機。
即便到了2025年,TejasMk2的產能仍落后,發動機、航電、起落架等關鍵部件還是依賴外國供應商提供,盡管印度計劃到2026年將戰斗機年產能提升至24架,但TejasMk1A的交付仍因發動機供應延遲而受阻。
造個輕型戰斗機,印度都如此艱難,而戰略轟炸機涉及到的技術復雜度更是呈幾何級增長,特別是在機體材料技術、機體結構技術、發動機技術、飛控技術方面,其面臨挑戰將是“光輝”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結合印度設想的超大航程以及其余性能指標,新一代轟炸機想在2032-2035年實現首飛的可能性著實不大。
盡管印度渴望通過打造超遠程轟炸機實現國防戰略“大躍進”,但在缺乏堅實工業基礎和技術積累情況下,最終只能是“面子工程”。這相當于做卷子,連最簡單的選擇題都不會做,難道直接跳到大題就能寫出來嗎?
而且該說不說,印度對現代戰爭的戰術理解過于落后,當下如果艦載武器裝備不夠先進,即使戰略轟炸機再先進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只能是對方的靶標。
印度如果能夠設計出一款更隱身、超遠程可變軌的新型超高音速武器裝備在新一代戰略轟炸機上或許能達到戰力威懾效果,如果把已經是成熟型號的“布拉莫斯-NG”導彈當成轟炸機的標準武器裝備,那么其新一代戰略轟炸機肯定達不到印度想要的戰力威懾。
文章內容參考《環球時報》《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