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年來,我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4年國家政策放開民間資本進入限制以來,商業遙感衛星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2023年,吉林一號衛星星座以第108顆衛星完成全球組網,實現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級重訪,標志著中國商業遙感衛星從“跟跑”邁向“領跑”。同一年,北京某科技公司憑借自主遙感數據,精準預測東南亞某國水稻產量,助力中國農業企業斬獲百億元訂單。曾經被歐美壟斷的“太空之眼”,如今正被中國商業航天力量重新定義。
目前,我國商業遙感衛星產業已形成“上游制造-中游運營-下游應用”的完整鏈條。上游衛星發射與核心部件制造仍由“國家隊”主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國企占據技術制高點,承擔國家重大專項任務;中游民營運營商崛起,通過數據服務、技術授權和軟件銷售實現商業化,如長光衛星、航天宏圖等企業構建了從數據采集到行業應用的閉環;下游應用場景廣泛覆蓋氣象、國土、海洋、災害監測等領域,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雙輪驅動模式。
從企業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區域集中度高,大部分企業集中在北京地區。目前,北京以“全產業鏈聚集”成為產業核心,武漢、西安等城市依托科研資源形成區域中心,長三角、珠三角則聚焦上下游協同。
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呈現“軍民融合、軟硬分界”的鮮明特征,根據下述業務占比、區域布局以及產品概況可以將企業分成不同類型,可以分為設備制造企業,運營服務商。設備制造企業通過自主制造衛星,并配套開發遙感衛星集成系統銷售,運營服務商專注于運營和提供數據分析,通過遙感數據融合增強主業競爭力,但商業遙感衛星業務占比較低。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整理出我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十大代表性企業,這些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各具特色。(注:排名不分先后)
其中,航天電子以2024年超200億元營收成為行業“規模導向者”,公司營收最高,并與其他企業拉開了距離,毛利率處于21%的中等水平。但市場尚未出現“營收與毛利率雙高”的領導者,預示行業仍處于格局重塑期。
航天電子
企查貓APP顯示,航天時代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航天電子)成立于1990年6月,注冊資金329,929.9334(萬人民幣),前身為武漢電纜股份公司。1995年11月15日,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主要從事航天電子、無人系統及高端智能裝備、電線電纜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航天電子在航天測控通信、機電組件、集成電路、慣性導航等傳統優勢領域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公司提供的測控通信設備廣泛應用于各類衛星和火箭任務,包括商業遙感衛星。公司自主研發的激光雷達首登“雪龍號”南極科考船,承擔南極跨季節連續觀測任務,獲得重要科研數據。
2025年3月30日,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04所舉辦商業航天電子產品發布會,發布了涵蓋航天測運控系統、空間信息網絡、微波激光遙感探測、空間時空基準測量、MEMS與傳感器五大板塊的58項面向商業航天的產品與技術成果。
長光衛星
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光衛星)是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吉林省政府以及社會資本組建而成,總注冊資本197,059.02(萬人民幣)。
長光衛星的業務覆蓋衛星及無人機遙感信息服務、整星、整機、零部組件、配套設備及應用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相關服務。公司依托“星載一體化”“機載一體化”等核心技術,形成了從衛星研發、生產、發射、運營到應用的全產業鏈模式。
公司的核心產品是“吉林一號”衛星星座,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截至2025年,該星座已有117顆衛星在軌運行,實現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重訪能力,可為農林生產、環境監測、智慧城市、地理測繪、土地規劃等領域提供高質量的遙感信息。
長光衛星在技術創新方面表現突出,成功實現了衛星的小型化、低成本化和批量化生產,其衛星重量從400公斤級降至20公斤級,研制成本降至原來的1/20。2024年,公司還完成了國內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遙感影像傳輸試驗。
2020年,長光衛星成為東北地區首家獨角獸企業。公司已為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家單位提供遙感信息服務。此外,長光衛星還牽頭建設了吉林省航天信息產業園,具備年產50顆衛星、200架無人機的能力。
中國衛星
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衛星”)成立于1997年8月,注冊資金為118,248.91(萬人民幣),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是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制、衛星地面應用系統集成、終端設備制造和衛星運營服務的航天高新技術企業。業務主要涵蓋宇航制造和衛星應用兩大板塊。
公司依托“小衛星及其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平臺,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衛星及衛星應用裝備制造等方面擁有雄厚的研究開發實力。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國衛星在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制、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設備制造和衛星運營服務方面具有雄厚實力。2024年,公司成功發射了包括鵲橋二號中繼星、北京三號C星星座等在內的24顆小/微小衛星。
北斗星通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斗星通”)成立于2000年9月,注冊資金為54,353.254(萬人民幣),是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公司因“北斗”而生,在我國首顆北斗衛星發射前夕注冊成立。北斗星通致力于為全球用戶提供卓越的導航定位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
2000年-2007年,艱苦創業階段,公司成立并獲得北斗運營服務資質。2007年-2013年,轉型升級階段,公司發布國內首款北斗芯片,進入汽車電子應用領域。2014年-至今:規模化發展階段,公司收購多家企業,發布多款高性能芯片。
中科星圖
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星圖)成立于2006年1月20日,注冊資金為54,332.594(萬人民幣),總部位于北京市順義區,是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投資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秉承“創新、融合、奮斗、幸福”的企業價值觀,以“天眼感知世界”為使命,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空天大數據系統與服務提供商。
中科星圖開發了“洞察者”智能測運控系列產品,支持航天任務全過程管理,能夠響應包括軌道設計、星座組網設計、地面站網設計、系統仿真驗證、航天器監測與管控等業務需求。
中科星圖參與建設“AIRSAT”遙感星座,該星座能夠充分發揮全天候獲取目標地物特性的能力,滿足智慧城市、應急救援、自然資源、農林水利等應用需求。
四維圖新
企查貓APP顯示,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四維圖新)成立于2002年12月3日,是一家專注于導航地圖、自動駕駛、車聯網、汽車電子芯片等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于2010年5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業務覆蓋了從底層地圖數據到車載芯片,再到上層中高階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應用的完整技術生態,形成了以地圖為底座的“智云、智駕、智艙、智芯”全棧式解決方案服務能力。
四維圖新聚焦汽車智能化核心賽道,明確了以智駕為龍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主線,通過整合資源,實現了從單一產品提供商向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公司還推出了“NI in Car”汽車智能化一體化解決方案,以高性價比策略切入市場。
作為新型Tier1供應商,四維圖新在智能汽車領域逐步躋身行業支柱隊列,2024年新增定點亮眼,行業地位穩步提升。
航宇微
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航宇微)創立于2000年3月20日,注冊資金為:69,687.43(萬人民幣),是一家專注于宇航電子、微納衛星星座及衛星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研制與生產的高科技企業。公司總部位于珠海市唐家東岸白沙路1號航宇微科技園。作為珠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航宇微是我國宇航SPARC V8處理器SoC的標桿企業、立體封裝SIP宇航微系統的開拓者。
航宇微打造了“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旨在通過多星組網提高數據獲取的時間及空間分辨率,為客戶提供數據產品及服務。
子公司廣東繪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包括管線探測與修復、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等。
航天宏圖
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航天宏圖)成立于2008年1月4日,注冊資金為26,119.291(萬人民幣),是國內領先的衛星互聯網企業,也是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公司致力于推動遙感技術的廣泛應用,擁有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雙軟企業、CMMI L5、測繪甲級等資質,還擁有200余項發明專利和1000余項軟件著作權。
航天宏圖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遙感與地理信息一體化軟件PIE,擁有國內首個遙感與地理信息云服務平臺PIE-Engine,實現遙感基礎軟件的國產化替代。此外,公司規劃了我國規模最大的多層次、多模式混合遙感衛星星座——“女媧星座”,一期工程計劃發射54顆業務衛星,其中首批4顆雷達遙感衛星已于2023年3月30日成功發射。
雷科防務
雷科防務成立于2002年,原名江蘇常發制冷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剝離傳統制冷業務,全面轉型為軍工電子信息產業高科技企業。2023年,公司注冊地址由江蘇省常州市遷至北京市海淀區,更名為北京雷科防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專注于雷達系統、衛星應用、智能控制、安全存儲、智能網聯等領域的研發與制造,構建了覆蓋空天地全行業的產品體系,并參與了“天宮”“神舟”等國家重大項目。公司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新體制雷達、雷達高速實時信號處理、全頻段相控陣面、識別與控制、自主可控安全存儲、多源遙感信息處理算法等核心技術。業務覆蓋雷達系統、衛星應用、智能控制、安全存儲、智能網聯五大方向。
雷科防務研發團隊占比超過80%,其中71%為碩士及以上學歷。核心團隊成員來自985/211院校,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公司建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GJB9001C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微納星空
企查貓APP顯示,北京微納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微納星空)成立于2017年8月7日,法人代表是高恩宇,注冊資金為6,256.25(萬人民幣),是一家以衛星制造業務為核心的衛星系統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主要從事衛星星座系統及衛星整星的研發制造業務,并提供衛星在軌交付服務。其核心團隊主要來自航天科技五院。
微納星空擁有衛星整星設計論證和集成測試能力,具備衛星平臺、通信載荷、光學遙感載荷和微波遙感載荷的研制能力。公司自主研發了8大衛星平臺,覆蓋10公斤至2000公斤級,支持多任務場景。截至2024年,微納星空已成功發射24顆各類衛星,成為商業航天獨角獸企業。
微納星空的泰景三號04星是我國首顆商業航天領域敏捷型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整星重量310kg,搭載高分辨率可見光/多光譜遙感相機,滿足500km軌道星下點0.5m全色/2m多光譜分辨率,幅寬優于17.8km。泰景四號02A星是高分辨率平板式SAR衛星,圖像分辨率達到亞米級。
泰景三號04星配備星上智能處理載荷,利用自研的“算力+”模式,可對特定目標快速進行“監測、提取與數據處理”,具備自主訓練及模型迭代能力。依靠載荷、智能處理單元及高速數傳的即時交互,衛星可達到成像即識別、識別即下傳的分鐘級快速響應能力。
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現狀分析
中國商業遙感衛星應用場景分布
商業遙感衛星在氣象觀測上能收集全球范圍內的氣象數據,包括云層分布、降水情況、溫度濕度等,為氣象部門提供準確的氣象預報和氣候分析,在國土資源上能夠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球觀測數據,用于礦產資源勘探、土地資源調查、森林資源監測等,幫助政府和企業實現自然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保護。在智慧城市上能利用遙感衛星數據,可以獲取城市的三維模型、交通網絡、綠地分布等信息,為城市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在海洋觀測上能迅速獲取影像,為應急救援和災害評估提供重要信息。在農業監測上能夠監測農田的土壤濕度、作物長勢、病蟲害情況等信息,為農民提供精準的農業生產指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作物產量。
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價值鏈分布
商業遙感衛星價值鏈大致也呈微笑曲線。衛星所需大部分是特種材料,零部件技術水平較高,因此在價值鏈中最高,在65-80%,部分供應商獲利水平甚至更高。衛星平臺及各種載荷的制造,包括精密機械加工、電子設備組裝等。近年來通過批量生產,為了降本增效,專用設備的價值有所下降,但也在20-35%左右。系統研發主要是通用的系統模塊,跟下游不同領域定制化的數據平臺和智慧業務相比利潤較低,在15-20%左右。遙感衛星制造利潤較高,在25-30%左右,衛星數據服務的價值跨度較大,在15-35%左右。地理測繪相對較低,在10-20%,遙感數據平臺在30-40%,航天測控的價值高達40%-50%。
中國商業遙感衛星商業模式分析
主要有數據即服務Daas、增值服務與定制化、衛星即服務SaaS等。數據即服務方面,企業通過衛星獲取遙感數據,并將這些數據通過云平臺或API接口提供給客戶;增值服務與定制化方面,在基礎數據服務的基礎上,企業通過提供定制化的數據處理、分析和應用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衛星即服務SaaS方面是企業為客戶提供整套衛星解決方案的服務,包括衛星設計、發射、數據采集和處理等。客戶可以租賃或購買衛星服務,而無需自行構建衛星系統。
中國四維總經理張曉東認為,對于商業遙感衛星行業來說,從衛星研制、發射到測控、數據接收處理,再到下游各行各業的數據應用,產業鏈很長且專業度很高。企業要成為明星企業,需具備分析和把握市場的能力,進行創新研發,并形成有競爭力的運載火箭產品,實現商業閉環。他還指出,商業遙感衛星企業需要“打開大門”建立商業遙感衛星生態圈,支持和擁抱細分領域的專業團隊和技術力量,發揮大產業集群效應優勢,形成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