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特朗普當著北約秘書長呂特的面,給俄羅斯下了道“最后通牒”:50天內,必須按美國的意思跟烏克蘭停火,否則就加征100%關稅、升級制裁,順便給烏克蘭更多“軍援大禮包”,讓俄軍在前線“不好過”。
聽起來挺唬人?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招拜登早就用過了。當初拜登政府又是制裁又是軍援,俄羅斯該打的仗一場沒落下。如今特朗普換湯不換藥,俄羅斯自然懶得搭理。畢竟,如果靠幾句狠話就能讓俄羅斯認輸,俄烏沖突可能早就結束了。這份“通牒”,說白了更像美國給自己找的一個借口——名正言順地給烏克蘭“輸血”。
果然,話音剛落,美國就急吼吼地給烏克蘭送上了兩份“大禮”。
第一份是“愛國者”導彈。別看這導彈不是美軍最頂尖的裝備,但對現在的烏克蘭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畢竟烏方的防空系統早就被俄軍打得千瘡百孔,能拿到“愛國者”,多少能喘口氣。
第二份更有意思——美國要“買”烏克蘭的無人機。消息一出,不少人都樂了:烏克蘭自己的無人機都不夠用,哪有余糧賣給美軍?再說,美軍的裝備庫比烏克蘭的家底還厚,用得著從戰場上“撿破爛”?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哪是“采購”,分明是特朗普換了個姿勢給烏克蘭送錢。左手送武器,右手送現金,美國這是鐵了心要讓烏克蘭把仗打下去。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俄羅斯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最近,前總統梅德韋杰夫出來放了句硬話:“我們不想和西方打仗,但如果他們敢升級沖突、直接下場,俄羅斯不介意‘先發制人’。”
這話可不是空喊口號。俄羅斯是擁核大國,真把它逼急了,誰也承擔不起后果。梅德韋杰夫的表態,更像是在給西方劃紅線:想偷偷摸摸幫烏克蘭?行;但若敢派正規軍下場,或是提供足以扭轉戰局的“大殺器”,俄羅斯隨時可能掀桌子。
現在的局勢很微妙:美國帶著北約使勁給烏克蘭“續命”,俄羅斯則做好了“最壞打算”。雙方像在玩一場危險的“拔河”,誰也不肯松勁,而繩子中間的烏克蘭,看似拿到了援助,實則成了大國博弈的棋子。
有人說,美國這么砸錢,烏克蘭是不是能翻盤了?其實未必。目前西方援助雖然不少,但對烏克蘭來說,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俄羅斯的軍工產能在開足馬力,而烏克蘭的兵源和資源早就快見底了。即便有美國輸血,也只是把戰敗的時間往后拖了拖。
更危險的是,美國和西方的介入正在一點點“踩線”。萬一哪天某個舉動觸碰了俄羅斯的“底線”——比如提供遠程導彈、派兵參戰——這場沖突很可能從“代理人戰爭”變成俄羅斯與西方的直接對抗。到時候,可不是“升級戰爭”那么簡單了。
說到底,這場沖突里沒有贏家。特朗普的“通牒”成了廢紙,烏克蘭的“大禮”解不了近渴,俄羅斯的“狠話”背后是對戰爭失控的警惕。接下來,就看這場博弈誰先“撐不住”了——但無論結果如何,埋單的終究是普通百姓。國際舞臺上的算盤打得再響,也掩蓋不了硝煙下的民生疾苦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