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里面講江東的大家族治理很嚴格,妻是妻,妾是妾,妻子去世,不會再娶,家里的事情由妾室操持,雖然難免有一些小矛盾,但是家庭秩序不會亂,總體不會有大問題。
而黃河以北的大家族不同,妻子如果去世,就會再娶,甚至三娶四娶也多發生,后妻看不上前妻的孩子,前妻的孩子辱罵后妻為妾,相互攻擊,一旦男人去世,不同母的幾個兄弟甚至訴訟到官府,相互揭短,讓先人很多不堪的歷史淪為民間笑料,甚至惹上更大的官司。
最近宗家內斗的事情就讓我想起了《顏氏家訓》寫的這段娶妻治家之經驗。一開始大家以為是謠傳,后來有人開始揭短,叔叔也參與其中,再牽扯到國籍問題,又帶出國有資產流失的大問題,人數從3個又變成7個,真假難辨。
是有更大的猛料出來,事情鬧大,還是幾方達成妥協,四處活動,把事情壓下來,最終結果還不得而知。
國有資產流失在改革開放以后是很普遍的現象,各地都有,這個問題很復雜,有一些人是故意的,但是還有很多人其實是無知。
比如說一個縣的紡織廠,經營困難做不下去了,要賣掉,是按照市凈率還是按照市盈率計算呢,這個不好判斷。就拿工商銀行來說,現在市值2.77萬億,凈資產4.06萬億,工商銀行的合理價格是多少呢?當年萬科的管理層為了自己的私利一直把股價壓在很低的位置,直到寶能介入股價才上漲,萬科當年的定價難道合理嗎?
改革開放以后國退民進,企業改制在各地展開,娃哈哈也是其中的一份子,現在爆出的國資從來沒有拿到過分紅,企業的利潤都被轉包給了外包公司這些事情,大概率是禁不起細查,情況具體多嚴重,只能等調查消息,當然,如果有調查的話。
很多當年涉及到國企改制問題的企業家都會害怕,如果娃哈哈這個事引發全國性的倒查,那牽扯面就廣了。
這個事情讓我感覺很厭惡的不是國有資產流失,而是國籍問題。去年農夫山泉讓國人抵制的原因就是接班人是美國國籍,沒想到去年偉岸光正的娃哈哈也有幾個美國國籍的孩子,這說明對美國的崇拜不是個案,而是整整幾代人的共同點。
我在去年說60后70后親美的概率比年輕人大一些,現在看來40后50后也是如此,只是這兩代人和我的年齡相差太大,我沒怎么接觸,所以不太了解而已。
前段時間臺灣的蔡正元抨擊復旦大學沈逸的觀點,其中一條就是很多大陸權貴的后代在美國,怎么可能打起來。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滿臉的不屑,其實現在想來,這也是他那個年代人群的共性而已,宗慶后是1945年的,蔡正元是1953年代,他們能夠相互理解才是正常的。我是80后的,我對美國就是不屑一顧,視其為冢中枯骨而已,所以我對蔡正元也是不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權力記憶,想要讓40-60后改變對美國的看法,從崇拜美國變成蔑視美國,太難了,70后處在中間過渡階段,思想斗爭非常激烈,到了80后,很多人對美國的看法才會大面積改變。
怕美國的人,總是會患得患失,總是覺得美國還有大殺器,不敢對美國強硬,甚至私下里還跑去美國生孩子。韓安國不可能戰勝匈奴,秦檜守不住南宋,汪精衛不可能戰勝日本的,抗美援朝以前蔣介石一直以為美軍不可戰勝。同時期只要換一個人,情況立刻不同。
現在也是如此,今時今日中美的差距,比當年美蘇的差距還要大得多,中美工業領域對比,美國除了半導體,基本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工業項目,在這種絕對領先的情況下仍然畏首畏尾,有點令人費解。
特別是金融領域,時至今日,掌握全球30%制造業規模的中國A股還在3500點,那些操盤手在怕什么?有必要把整個體系大面積換血。
縱觀中國的企業家,我們會發現新生代和老一代對美國的看法完全不同,1966年的王傳福對豐田不屑一顧,要把合資車的市占率壓到10%以內,1969年出生的余大嘴也比華為掌門人更加激進。這幾年在海外殺瘋了的很多企業掌舵人都是70后到90后。
要讓更有自信的一代人掌舵,讓那些對自信的人走上領導崗位,中國出海才會大殺四方。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