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Kirsty Desson
編輯丨林偉萍
許多投資者會對小盤公司股票近期的強勁表現感到驚訝。對于某些地區,尤其是歐洲和亞洲(日本除外)的小盤公司而言,這種趨勢實際上是多年現象的延續。
我們分析的數據顯示,自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全球多國征收對等關稅的所謂“解放日”,至本月初,全球小盤股在主要資產類別中的表現均優于大盤股。(見附表)
隨著特朗普總統繼續宣布對貿易伙伴加征關稅,且美國國內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存在,小盤股似乎受近期宏觀經濟新聞的影響較小。
數據顯示,自4月初以來,回報率與大盤股差異最大的是MSCI英國小盤股指數,該指數同期累計回報率為12.7%,而MSCI英國指數為2.99%,兩者相差9.78%。
亞歐支持性利率政策和促進國內替代措施
支撐了小盤股的增長
在歐洲,MSCI歐洲小盤股指數上漲9.88%,表現優于MSCI歐洲大盤股指數7個百分點,后者僅上漲了2.66%。
在亞洲,MSCI亞洲(日本除外)小盤股指數的回報率為18.05%,而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的回報率為12.70%;MSCI日本小盤股指數的回報率為10.51%,而MSCI日本指數的回報率為7.27%。
美國方面,雖然小盤股表現不如大盤股,但值得注意的是,羅素2000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同一時期仍然展現了相當的回報率,兩者分別為10.76%和10.91%。
回顧過去數字,MSCI亞洲(除日本)小盤股指數在過去5年,持續跑贏MCSI亞洲(除日本)指數7.03個百分點,在過去10年中也跑贏0.47個百分點。歐洲方面,回顧過去15年,MSCI歐洲小盤股指數與MSCI歐洲指數分別為5.92%對1.81%,兩者也相差4.1個百分點。相對于所分析的其他市場,情況則并非如此。
歐洲和亞洲的支持性利率政策和促進國內替代的措施支撐了小盤股的增長,而大盤股成份股的營收擴張則令人失望。
多元化與估值因素
讓當下的小盤股極具吸引力
目前走勢的獨特之處,以及小盤股優于大盤股的原因,我們認為很簡單:地區多元化和資產類別多元化。
在美國,大盤股已成為廣泛持有的資產類別,且在美國以外地區的經濟增長正在復蘇之際,美國政策變化及其對貨幣和公司盈利的連鎖反應,正在制造不確定性。我們認為,日本正在進行的企業改革措施和德國的一項重大支出計劃是兩大強勁的增長動力。因此,我們預期地區多元化將繼續發揮作用。
除了地區配置變化外,資產類別多元化也可能進一步增強。小盤股公司往往比大盤股公司更注重國內市場,因此對關稅變化的敏感度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自“解放日”以來基準回報率的差異。加上部分地區降息的利好,ACWI小盤股指數的預測盈利增長高于大盤股指數。
鑒于這些更高的增長預期,投資者再也無法忽視小盤股指數和大盤股指數之間的估值差距。小盤公司目前的估值相對于大盤公司折讓幅度達到2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小盤公司是合時且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組合,并且有潛力繼續保持這一趨勢。
(本文作者系安本投資小盤股高級投資總監。文中提及指數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