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說人各有命,以為是上天注定,卻不知人生的齒輪要靠自己撥動。
你的一言一行,盡顯品格;你的一句一詞,皆成因果。
《警世恒言》中云:“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嘴巴,是一個人的門面,而你說話的方式,往往成敗了你的人生。
一、惡語,招禍
弘一法師曾說:“人生世間,禍從口生?!?/strong>
嘴巴,是一個人福禍的源泉。
言辭如刀,傷人無形,則易結惡緣,招致橫禍。
古時有一姓魏的農夫,時常口不擇言,鬧了不少笑話。
有一天,魏農夫鄰居的孩子才六個多月大,便不幸夭折了。
按照村中習俗,鄰居請魏農夫把去世的孩子抬到山上。
當他把孩子放到糞筐中,覺得不好背時,便自言自語道:
“唉,一個真是不好背啊,要是有兩個死孩就好了,我就可以用擔子一頭一個挑著上山了。”
沒想到,這話竟被旁人聽見了。
立馬回家同鄰居說了此事,而正在悲痛中的鄰居一沖動,拿上一把菜刀就把魏農夫給砍了。
齊善鴻教授曾言:“口德的喪失,是一個人不幸的開源?!?/strong>
軟舌無骨,卻能傷人至深。
一句不經意的刻薄話,就像一把暗藏的刀,傷人損己。
當你吃過太多苦頭,便會明白,人終究要為自己的言行買單。
少說一句傷人的話,多做一件善事,我們的生活或許會更加美好。
二、善言,招福
口出愛語,溫暖如春,則能結下歡喜緣,可添福報。
清朝民間,一位叫張公明的文人,飽讀詩書,學識淵博。
張公明漫步在鄉間小路上,突然聽到一陣喧鬧聲,只見一群人圍在一起,議論紛紛。
他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農夫正在與一位地主爭執。
農夫因為收成不好,無法按時交納地租,地主卻蠻橫無理,非要逼他交出糧食。
張公明見狀,心生憐憫,他走到人群中,耐心向地主解釋,又溫柔安慰農夫。
地主聽了張公明的話,最終同意減免一部分地租。
而張公明的善言也在鄉間被傳為佳話,村人每見到他都尊稱一聲張先生。
古語云:“富貴的人,就有富貴的嘴?!?/strong>
言辭若是柔軟悅耳,能深入人心,悅可眾心。
善言,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
口善之人,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愛。
會說話的人生,是一路直梯,做人之前,不妨先學會說話。
當你積累了口德,便能少走些彎路,好運自然就來了。
三、改命,從修口德開始
1. 竭誠相待,不傷人,暖言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忍受不住的話,旁人也不愛聽。
老話說:“施比受有福?!?/strong>
一個真誠的贊美,可以讓對方倍感尊重與肯定;一句關切的問候,可以讓對方感受到溫暖與關愛。
無論何時,不揭人短,不論人非,不責人過,多些尊重,多些肯定。
若你坦誠相待,暖言相向,好運便絕不會虧待你。
2. 深思熟慮,不狂妄,慎言。
在這個信息運轉飛速的時代,一言既出,便難以收回。
說話不過腦子,便是給自己挖坑。
三國時楊修因言多必失,終遭曹操所殺;南宋柳永因口無遮攔,斷送仕進之路。
而曾國藩也曾說話不留情面,在他的官場處處受限后,終是決定改變自己。
對同僚謙虛,對上位者恭敬,言辭委婉,修成了“第一人”。
《韓非子》有言:“事以密成,語以泄敗?!?/strong>
一個兜不住話的嘴,往往守不住自己的福。
慎言能避禍,寡言能養德。
話出口前,不妨在腦中過濾一番,洗去沖動和狂妄,言之有物、言之有度。
當你掌控了自己的嘴巴,謹慎言語,便能掌控自己的未來。
3. 積極向上,不抱怨,凈言
《人生》中的高加林失去工作后,整日抱怨,在絕境中難以自拔。
可有人選擇自怨自艾,有人選擇激勵自我。
巧珍在傷心了一段時間后,拾起力量,整裝出發,找回了燦爛明媚的自己。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說過:“把時間花在進步上,而不是抱怨上,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總是抱怨的人,會辜負自己的一生。
那些滿是怨氣的日子,如同在風浪中大喊大叫,只會讓人更加疲憊。
無需四處訴苦,真正的強大,往往藏于心底、顯于行動。
在寡言中,減一份怨氣,多一句勉勵,學會獨自面對,獨自成長。
凈言凈心,樂觀處世,心情開朗了,人生之路也就順暢了。
《增廣賢文》中云:“傷人一語,利如刀割?!?/strong>
語言暴力,如同寒冬的北風,冷酷而無情,隔絕了愛,也隔絕了好運。
當你覺得命運不佳時,不妨先回望一下自己的說話方式。
好好說話,不僅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
管好自己的嘴,修煉口德,修煉氣場,方能修煉好自己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