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為NWA 16788的隕石,拍出3800萬。 圖:蘇富比
北京時間7月16日,一塊已知地球上最大的火星隕石,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530萬美元(含稅費,約合人民幣3800萬元)的價格由匿名買家拍得。
該隕石編號為NWA 16788,重24.5公斤。據蘇富比透露,NWA 16788于2023年11月在尼日爾偏遠的阿加德茲地區被發現,是一塊“里程碑式的標本”,比此前地球上發現的最大火星隕石還要大70%左右。
其稀有程度同樣驚人:當前,全球共有超過7.7萬塊經過權威鑒定的隕石,其中火星隕石只有約400塊。
01
隕石是彗星、小行星或流星體穿越地球大氣層后殘留的產物。 科學家怎么判斷一塊隕石是否來自火星?
據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林楊挺介紹:“實際上,火星隕石的發現很早,確認很晚。第一塊火星隕石于1815年掉落在法國,當時只覺得這塊隕石很特殊,因為沒有火星樣品來對比,所以并不能確定它來自于火星?!?/p>
火星隕石,里面有玻璃質的黑點。圖:格致論道講壇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科學家將這塊隕石切開,發現里面有玻璃質的黑點,這是小行星砸到星體后在高溫條件下形成的玻璃,而玻璃中就包裹有星體的氣體。對于玻璃中氣體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與1976年海盜號對火星大氣的分析結果完全一樣——這樣科學家就確定了這塊隕石確實來自火星。
玻璃中氣體與海盜號對火星大氣的分析結果完全一樣,確定了這塊隕石的身世。 圖:格致論道講壇
雖然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出多個火星探測器,但它們都是做遙感探測方面的工作,并不會帶回火星樣品。所以在目前,火星隕石是人類唯一能夠得到的火星巖石樣品,因而非常珍貴。
“NWA 16788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發現——它不僅是地球迄今發現的最大火星隕石,更是拍賣史上價值最高的同類標本,”蘇富比科學和自然歷史部副主席卡桑德拉·哈頓(Cassandra Hatton)在聲明中表示,“歷經太空與時間的風化,其龐大的體積與醒目的紅色令它成為一代人僅能一見的瑰寶。這塊非凡的隕石為我們與紅色星球——這個長久以來牽動人類想象的宇宙近鄰——建立了切實的物質聯結?!?/p>
這塊火星隕石的表面特寫。 圖:蘇富比
對NWA 16788的初步分析推斷,它可能是因小行星劇烈撞擊而從火星表面剝離并進入太空的。撞擊威力如此巨大,甚至將隕石部分區域熔化成玻璃態。在飛行2.25億公里后,它最終墜落在地球上的撒哈拉沙漠,而其表面可見的玻璃狀熔殼則是穿越地球大氣層時形成的。
02
火星隕石雖然稀有,但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可不少。
2020年的一篇新聞報道介紹,據研究人員估算,每年約有1.7萬枚隕石墜落地球,重量超過1.6萬千克。曼徹斯特大學杰夫·伊瓦特博士表示:“絕大部分落入地球的物體(隕石)非常小?!彼榻B,被研究的隕石重量一般在50克至10千克之間,“比這大的非常非常少見”。
即使是最普通的石隕石,價格也是以克來計算的。面對這天降的財富,普通人有沒有可能遇到?
還真有可能。2008年4月12日,北京遵化市東陵鄉興隆泉村一王姓村民家中,就天降隕石。據媒體報道,當日一塊大石從天而降,在村民“屋頂上砸出一個籃球大的洞”,落入家中。砸漏房子的“石頭”呈灰黑色,內含金屬顏色雜質,拿在手上感覺比普通的石頭重。還有目擊者表示,隕石墜落時發出‘嗡嗡’的響聲。后來,村民將隕石上交給相關部門,受到嘉獎。
隕石在屋頂砸出一個大洞。 圖:視頻截圖
當然,這樣人在家中坐,星從天上來的事件非常罕見。走出家門,主動尋找才是收集隕石的常規方法。
哪里是撿隕石的好去處?林楊挺透露:南極。
林楊挺表示,2006年他隨科考隊到南極內陸考察58天,科考隊不但完成了野外考察工作,還撿到了5354塊隕石。他表示“南極地表是藍熒熒的冰面,部分表面覆蓋著雪,黑色的隕石在這個背景下非常顯眼,所以很好找”。
在南極冰原,隕石(下方黑色)非常顯眼。 圖:林楊挺
為什么南極有這么多隕石?是不是多數隕石都掉到南極去了?林楊挺解釋說,其實不是的。隕石掉在地球上哪個地方的概率都差不多。
在南極容易找到隕石,是有原因的。 圖:格致論道講壇
他解釋:“南極隕石比較多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南極非常冷、非常干,隕石是很怕水的,只有在很干的環境下才可以保存上百萬年。二是隕石隨著冰流動,在被山脈阻擋的地方停下來,強烈的風將冰吹沒了,隕石就留了下來。所以,南極是找隕石最好的地方。”
“除了南極,找隕石的另一個好地方是沙漠。因為沙漠非常干,隕石在沙漠里保存十幾萬年也沒有問題。但是沙漠中沒有冰來搬運隕石,所以相對南極來說,隕石不會在沙漠中被集中到某一個地方。”他說。
03
南極太冷、沙漠太熱,而且離城市太遠,能否在家門口野地里撿隕石?
也是有可能的。2022年12月15日晚,一顆燃燒并發出強烈光亮的流星碎塊部分降落在了金華市浦江縣檀溪鎮,分別被城頭村、寺前村、毛店村三個村的村民撿到。消息傳出后,這三塊來自天外的“來客”吸引了眾多天文專家及愛好者前來圍觀。
得知有村民撿到隕石碎塊后,檀溪鎮相關工作人員當即趕到村民家中核實情況,告知村民對撿到的石頭做好保護。浦江縣檀溪鎮黨委委員陳冰淵介紹說:“在得知消息后,我們第一時間安排鎮村干部到現場進行查看、維護秩序,叮囑拾到石頭的村民要對石頭悉心保護,不能私自轉讓他人。同時也請他們做好相關部門調研鑒定的配合工作?!?/p>
工作人員對浦江縣的隕石碎塊進行測量。 圖:浦江縣融媒體中心
細心的讀者發現了:對于這天降的財寶,發現的群眾似乎可以擁有,但又不能完全占有。
在我國,對于來自地球外隕石的歸屬權問題,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一直存在爭議。
2017年《法制日報》曾對這個問題進行過報道。報道稱“我國隕石擁有量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位居世界前三,已成為隕石大國。但是,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立法對隕石的規定幾乎處于真空地帶,對其所有權的歸屬更是沒有明確規定,這種立法的先天不足,造成了實踐中我國隕石交易市場的混亂以及隕石資源的外流?!?/p>
如2004年12月,我國甘肅榆中縣發生了一場大規?!半E石雨”,這本可以為我國科研機構研究隕石樣本提供好機會。但第二天,得到消息的民眾從全國各地趕來,甚至有海外隕石搜尋愛好者也加入采集行列,導致不少隕石被運走販賣,剩下的很多隕石也多有損傷,對相關部門進行科學研究造成了不小的損失。2005年4月,我國新疆阜康地區一塊重達一噸多的橄欖鐵隕石被偷運出境,被美國一名收藏者以2500萬美元購得。
所以有法律界人士呼吁:“不管是對肅清當前混亂的隕石交易市場,防止隕石資源的外流,還是從保護隕石的完整性、確保國家對隕石科研的最大化利用,我國都應當對隕石的所有權進行立法明確?!?/p>
因為隕石的歸屬權問題,還發生了不少官司。
2011年7月17日,專家與工作人員對朱曼發現的隕石進行研究。 圖:新華社
一個經典的案例發生在新疆。1986年,新疆牧民朱曼就曾在自家草場上發現一塊重達17.8噸的隕鐵巨型“隕鐵”,并在村委會要求下持續看管。2011年,當地政府將隕石運走并鑒定為國家地質遺跡,引發所有權的爭議。朱曼認為自己作為發現者和長期保管人,應享有所有權;地方政府則依據《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主張隕石歸國家所有,為此雙方對簿公堂。
2018年1月3日,重審判決下達,法院駁回了朱曼返還隕石的訴訟請求。但在判決中,依舊避開了“隕石在法律上的歸屬到底是誰?”的核心問題。對此,朱曼的代理律師孫毅認為,這塊隕石不屬于物權法和其它法律所規定的歸屬國家所有的動產、不動產和自然資源,其所有權尚存爭議。他認為:“在牧民實際占有的情況下,他人強行運走隕石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應當恢復原狀?!?/p>
在國外,對于隕石被拍賣而非捐贈給科研機構,也有不少人表示擔憂。例如在這次拍賣前,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與進化教授史蒂夫·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在拍賣前接采訪時強調:“若它(NWA 16788)從此鎖進富豪的金庫將令人扼腕。它應屬于博物館——在那里可供研究,更能讓兒童、家庭和公眾共同欣賞?!?/p>
英國萊斯特大學空間研究所行星科學家茱莉亞·卡特賴特(Julia Cartwright)則認為需要平衡各方立場?!皻w根結底,若沒有隕石搜尋、收藏和交易的市場,我們的藏品數量將遠不及當下——而這正是科學研究的驅動力!”她認為研究者與收藏家存在“共生關系”。
她表示:“雖然隕石(NWA 16788)最終去向未明,但科學價值不會消失。新藏家或許對探索其奧秘深感興趣,我們仍有望從中獲取大量科研成果?!?/p>
文字整理:新快報記者 邱治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刷新紀錄!一塊隕石賣了530萬美元
新華社:地球上最大的火星隕石將被拍賣,預估200萬至400萬美元
林楊挺:隕石的真相
光明網:每年或有1.7萬枚隕石墜落地球,重量超1.6萬千克
燕趙都市報:“天外飛石”砸漏遵化一民房 眾村民懷疑是隕石
法治日報:我國已發多起因隕石所有權引起的糾紛 天外飛石墜入法律“漏洞”
法治日報:阿勒泰隕石歸屬案引關注 專家:隕石所有權歸國家 發現者應獲獎勵
央廣網:“火流星”隕石碎塊墜落金華浦江 相關部門已進行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