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以色列歷時12天的激烈沖突于日前實現暫時停火,盡管戰火已熄,局勢并未真正緩和。7月16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罕見發表第二次公開講話,直接點名美以,稱其將為戰爭后果承擔責任,并強調伊朗在軍事和外交領域“滿手籌碼”。在此背景下,伊朗議會和外交系統同步表態,拒絕核談,地區未來走向再度陷入不確定性。沖突真的停止了嗎?
2025年7月4日,伊朗與以色列爆發軍事沖突,引發全球高度關注。戰事持續至7月15日,雙方達成暫時停火協議,但整個過程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與基礎設施破壞,地區安全形勢急劇惡化。此次沖突的導火索被認為是以色列7月初對敘利亞境內伊朗軍事目標實施空襲,造成伊朗革命衛隊人員死亡。隨后,伊朗快速作出軍事回應,向以色列北部多個軍事基地和城市發射導彈與無人機,引發地區緊張局勢急劇升級。
戰事持續12天期間,伊朗展現了較強的導彈打擊能力。根據伊朗國家電視臺與多家國際媒體報道,伊朗分別對以色列在海法、特拉維夫等地的防空系統及情報機構目標實施密集打擊,并首次承認使用遠程導彈精準命中目標。以色列則以“鐵穹”系統展開攔截,同時對伊朗境內以及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親伊朗軍事設施實施報復性打擊。整個戰事期間,雙方互有損失,但未出現美軍直接介入的情況。
7月16日,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在德黑蘭公開露面,并發表其自戰事爆發以來的第二次重要講話。講話中,哈梅內伊指出伊朗對美軍在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實施的遠程打擊是“非常重大的行動”,并再次強調以色列是中東地區的“破壞者”,稱美國是背后主要支持力量。他表明,伊朗“不歡迎戰爭”,但“必要時的回擊將堅決且具毀滅性”。
哈梅內伊還特別表揚伊朗軍方和人民在此次戰爭中的團結與抗爭,稱敵人的行動“暴露了其政治領域和其他方面判斷的嚴重錯誤”,并表示“全能的真主挫敗了敵人的計劃”。此番講話,被伊朗國家媒體廣泛報道,并引起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
在哈梅內伊講話的同一天,伊朗議會也發表聲明,明確表示在“先決條件未滿足”的情況下,伊朗不應恢復與美國的核談判。伊朗外長阿拉格齊此前接受國家電視臺采訪時也指出,美國必須首先做出“不可再攻擊伊朗”的承諾,伊朗才會考慮重返核協議談判桌。
阿拉格齊進一步強調,伊朗拒絕任何禁止鈾濃縮活動的協議,并不會接受將核問題擴大為其他外交議題的談判路徑。這些言論顯示,伊朗雖在軍事沖突后釋放出有限的外交緩和信號,但核心立場并未出現根本性讓步。
在美伊關系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于7月15日對媒體表示,他“不急于與伊朗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并稱“伊朗的核設施已被摧毀”,這一說法雖未被獨立證實,但表明美方對伊朗當前軍事能力仍持強硬立場。
與此同時,美國與歐洲三國——法國、英國、德國正在協調新的談判期限。法國外交部長巴羅特在巴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若伊朗在8月底前未與國際社會達成“新核協議框架”,歐洲將立即啟動核協議中的“快速回彈機制”,包括恢復對伊朗的全面武器禁運、金融系統限制及凍結伊朗海外資產等制裁措施。
回顧整個沖突進程,從軍事打擊到外交回應,伊朗表現出明顯的戰略意圖。一方面,在軍事上通過直接打擊美軍基地與以色列本土目標,傳達其擁有遠程打擊與精準反擊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外交層面,則以哈梅內伊和議會的同步表態傳遞出“理性與力量并存”的信號,顯示伊朗不愿被看作被動回應的一方。
對于伊朗內部,哈梅內伊在講話中特別強調“司法部門要追究以色列罪行”,顯然意在通過法律手段凝聚國內共識,并為未來外交爭取主動權。伊朗媒體普遍將此次戰事稱為“以小規模沖突挫敗敵人大陰謀的勝利”,并將其作為國家團結與軍事實力的象征性事件進行報道。
而在以色列方面,盡管暫時接受停火,但國內政治局勢亦受到沖擊。據以色列《國土報》7月16日報道,以政府內部對總理應對伊朗導彈襲擊的反應存有嚴重分歧,以軍方也被質疑是否提前低估伊朗回擊能力。有評論指出,若伊朗此次打擊造成更多戰略損失,以色列恐將面臨內外雙重壓力。
總體來看,此次伊朗與以色列沖突雖然暫時止于停火協議,但并未解決任何根本性問題。無論是伊朗的核問題談判,還是美國與以色列在地區的戰略部署,依然面臨高度不確定性。而伊朗此番高調展示軍事實力與外交強硬立場,或為其爭取在未來談判中取得更有利的條件。地區安全局勢依然脆弱,各方對下一階段局勢走向保持高度關注。
本輪伊朗與以色列的沖突雖然在軍事上暫時告一段落,但從外交、輿論和戰略角度看,實際上是中東地緣格局再次重塑的重要節點。伊朗在12天戰爭中展示了超出預期的打擊能力與組織動員力,同時借由最高領袖與外交系統的協同發聲,將此次沖突從軍事對抗逐步轉化為戰略談判的籌碼運用。這種“戰后發言權”的積極構建,為伊朗在核問題談判中爭取了更多主動。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與歐洲在核協議問題上開始顯現“時間窗口”的施壓意圖,試圖以最后期限推動伊朗讓步,但伊朗方面表明立場清晰堅定,尤其是對國家主權和技術發展權的堅持,構成未來談判的關鍵變量。在此過程中,中國秉持中東事務不干涉政策,積極推動對話協調,為地區和平穩定提供了理性和建設性力量,也彰顯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
參考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