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企業競逐創新的浪潮中,金融機構的業務邏輯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人”的價值被置于科技金融決策及實踐的錨點。
每經記者近期在調研中了解到,銀行在對科技企業的授信風控中大幅降低傳統財務指標權重,轉而聚焦企業實控人經驗、核心技術團隊能力以及知識產權儲備等,打破此類企業輕資產的僵局。針對科技企業最核心的“人才資產”,通過解決核心員工股權激勵資金來源等痛點以穩固人才。與此同時,投行服務亦超越單純融資,更致力于長期陪伴、精準發掘技術團隊潛力并重新定義企業價值。
從信貸審批到股權激勵設計,從價值發現到產業資源鏈接,“人”的創新力成為驅動硬科技突圍的核心引擎,同時也倒逼金融從業人員提升專業能力,做好信息傳遞的“翻譯官”、企業價值的“發掘者”。
科技金融,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打破財報分析思路,信貸審批更看重“人”
2022年,在漿體分散領域已深耕多年的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瑞高材”)瞄準時機,進軍新能源板塊進行功能助劑材料的研發、制造和應用,并在當年就研發出爆款產品,隨即在動力和儲能用鋰電池助劑材料上快速打開應用市場,目前公司在細分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前三。
也是在這一年,三瑞高材從中信銀行獲得了第一筆貸款。“我們進入新能源、半導體領域后,研發周期、產品認證周期以及產業化周期相較以往都明顯變長,因此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三瑞高材CFO胡根生表示,不僅如此,新能源、半導體領域產品的質量管控與以往工程領域的差別很大,比如對于金屬雜質的控制非常嚴苛,這就需要對原先的產線進行改造,為此中信銀行在今年又給三瑞高材提供了5000萬元的授信。
回憶起這段合作歷程,三瑞高材創始人、董事長鄭柏存用“患難與共”一詞予以形容,而這背后也是銀行信貸審批邏輯正在發生改變。
中信銀行上海靜安支行行長李菁對記者表示,以前銀行是拿著企業的三大財務報表來評估,但是對于科技型企業而言,報表并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真實發展情況。“所以我們現在有多種科技型企業差異化授信政策,采用‘標準化積分卡+分層審批’機制,財務數據的權重只占小部分。”
“相較于傳統報表,我們更多看重企業家的背景,企業研發能力、技術優勢、核心團隊、專利質量、資本運作等,充分挖掘企業無形價值等。加上對于企業所處行業的深入研究,我們才有信心堅定地站在企業家身邊一起克服困難,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助力企業實現飛躍。”李菁說道。
同樣地,從科技型企業的視角來看,“我們更希望銀行能夠真正地理解和了解我們,能夠看到我們未來的發展,而非僅僅關注報表和房產抵押”。鄭柏存對記者表示,他們同樣看重銀行是否能及時響應企業的需求,希望銀行能夠根據企業的業務特點,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過程也在倒逼銀行員工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性,從而做好科技企業的“翻譯官”。
“如今開展業務確實比以往更具挑戰性,我們需要用簡短的語言在信審會上,以盡可能專業的理解,把科技企業的核心價值、行業地位、市場規模等向信審解釋清楚。這就要求我們一線同事持續精進專業能力、拓寬視野,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企業需求,從而提供更精準的定制化服務。”李菁說道。
人才是核心資產,以股權激勵留住“人”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行業以研發人員投入為主,輕資產,但規模大。”上海合見工業軟件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合見工軟”)副總裁吳曉忠的一句話,道出了很多科技企業輕資產的共性。
這家以EDA領域為首先突破方向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2022年的早期階段即獲得中信銀行8億元授信額度,支持其EDA工具研發與市場拓展,助力其打造新一代世界級工業軟件。
合見工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玉雯 攝
放眼芯片產業,EDA可謂是“芯片之母”,應用于芯片的設計、制造、封測等多個環節。合見工軟副總裁吳曉忠用“小行業支撐大產業”來形象地描述這一行業。“EDA和IP(具有知識產權核的集成電路芯核的總稱)整體全球市場年產值大約只有170億美元,但這個市場支撐了年產值500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進而支撐了年產值超2萬億美元的電子系統產業,可以說大家身邊的各種消費電子產品都離不開EDA。”
EDA同樣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人才是合見工軟最重要的核心資產,如何留住頂尖的專家、高新技術人才,這是很多科技企業都需要面臨的問題。”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副總經理許麟說道。
隨著企業發展,不少科技企業開始計劃將股權授予高管和核心員工,使其共享公司收益。但對于個人而言,認購股權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過去,按照相關規定,銀行信貸資金不能流入資本市場、不得用于股權投資,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也屬于這一范疇。
2023年,上海金融監管部門在臨港等個別區域先行先試,允許部分銀行開展科技企業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貸款業務試點。2024年底,上海開始在全市試點科技企業“員工持股貸”,旨在為科技型初創企業高管及核心員工提供相應的股權融資通道,將個人融資貸款專項用于股權投資注入科技企業,既為企業解決資金問題又支持了員工持股計劃,讓員工在未來有機會獲得公司股權收益。
一些銀行正在積極研究這項創新的貸款業務。許麟對記者表示,科技企業的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以現金形式出資是較為通行的做法,比如員工以自有資金出資20%,銀行配置80%的貸款資金,期限十年,以員工收入等作為還款來源。
“通過銀行的股權激勵產品助力科技企業實現人才積累,穩固核心人員,這也是當下正在積極探索的科技金融方向之一。”許麟說道。
長期跟蹤研究,做企業價值的“發掘者”
科技金融不止于銀行信貸,直接融資渠道同樣十分重要。
成立于2000年的凱賽生物(688065.SH),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利用生物制造技術,從事生物基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公司,目前業務主要聚焦聚酰胺產業鏈,其產品可廣泛應用于紡織、醫藥、香料、汽車、電子電器、日用消費品、新能源、現代運輸、現代建筑等多個領域。
凱賽生物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玉雯 攝
2020年8月,中信證券作為獨家保薦人、主承銷商,助力凱賽生物以“合成生物第一股”的形象在科創板上市。今年3月,凱賽生物向特定對象新增發行股票,中信證券又作為聯合保薦人、聯席主承銷商,助力企業成功增發。
回憶起凱賽生物的上市歷程,中信證券投行委項目負責人孟夏感慨價值發掘能力的重要性。
“很早前,我們就已接觸凱賽生物,當時就比較看好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和價值,于是陪伴其一同向前發展。科創板推出后,我們覺得是一個好的上市契機。從凱賽生物的產品來看,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會是化工品,而如果按照化工品的邏輯去進行估值,其實也就把凱賽生物的核心競爭力和價值抹殺掉了。”孟夏說道。
他進一步解釋道:“我們在跟公司創始人及核心團隊做了大量交流后總結出,凱賽生物本質上是一家生物技術平臺公司,它的底層技術是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比如菌種的篩選和基因的改造,生物反應環境和條件的控制,以及生物反應產品的提純等,它的產品應用也并不局限于化學材料領域,所以我們應該以生物公司作為對標。而在當時的資本市場里,A股幾乎沒有這類公司,于是我們拿著全球市場圖譜篩選生物科技公司去給公司做定價,同時也在A股市場中開辟了合成生物這一新的賽道。”
凱賽生物副總裁、董秘臧慧卿對記者表示,中信證券能夠準確地定位公司核心技術,離不開長期的跟蹤研究。“我們的技術門檻比較高,并且在產品端的下游應用還要跟眾多成熟的傳統化工產品競爭,這就要求我們上游技術工藝要非常突出,依靠的就是前端的研發實力。要把這個行業的技術創新性和競爭力給投資者說清楚,本身就很不容易。”
協同資源支持,做產業鏈接的“搭橋者”
“到2029年,全球光模塊市場規模預計會達到300億美元,市場前景很廣闊。”上海橙科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橙科微電子”)總經理王琿對記者表示。
橙科微電子聚焦高速光通信芯片賽道,其自主研發的DSP(數字信號處理)芯片已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突破了國內高速光通信領域關鍵芯片的瓶頸,產品廣泛應用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通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網絡等領域。
“橙科微電子是目前為止全球范圍可以量產50G以上高速DSP芯片的三家廠商之一,也是國內企業中的唯一參與者。”王琿對記者表示,目前其產品已出貨至國內的5G模組廠商及各大電信運營商,并且在今年規劃了100G系列的多款DSP芯片量產工作。
“對比目前A股上市的眾多芯片公司,橙科微電子尚未有可比企業,具備獨特性和稀缺性。”中信證券項目負責人趙耀說道。
基于此,去年12月,中信證券子公司中信金石旗下基金領投了橙科微電子,助力企業完成金額達數億元的D輪融資,持股比例4.7%,并協助企業進一步拓展商業銀行信貸資源。直接和間接融資不僅為橙科微電子的研發投入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而且為其產能擴建和市場開拓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也是中信集團“協同生態”的一個縮影,今年4月,中信集團制定科技金融行動方案,構建起“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多層次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務支撐體系。依托“金融全牌照+產業全覆蓋”的資源稟賦,中信集團旗下涵蓋銀行、證券、信托、保險、基金、期貨、資產管理等多個金融業態,同時在汽車零部件、特鋼、農業、出版、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實業領域廣泛布局,具備強大的產業整合能力。
據了解,除了“真金白銀”的支持,在產業資源協同方面,中信證券正在積極“牽線搭橋”,助力橙科微電子拓展與汽車產業龍頭企業合作,聯合研發車載光通信DSP芯片,進而切入萬億元級智能汽車供應鏈,進一步提升其在業內的影響力與聲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