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紅“多肉飽飽”被曝涉嫌詐騙,涉案金額或高達數億元,目前多地已立案調查。據爆料,其在社交平臺上刻意塑造富婆人設,甚至自稱“覃海洋未婚妻”,利用虛假光環騙取品牌合作與借款,遭到多位網紅公開指控。
“多肉飽飽”的套路其實并不新穎:先以豪車、奢侈品堆砌“經濟實力”,借體育明星名號抬高身價,再通過頭部網紅互動編織“人脈網”。
當“多肉飽飽”身上精心包裝的標簽被揭開,露出的不僅是個人的問題,更是網紅生態里被默許的“人設游戲”。網紅“李子”,通過自我包裝、作秀等手段,編造“社會名流”的虛假人設和情節,以收割流量牟取利益;網紅“西綠”,未取得律師執業資格證,打造“網紅律師”人設,因涉嫌詐騙被刑拘……在網紅經濟的邏輯里,似乎只要能帶來流量和合作,就沒人會去深究“人設”背后的真實性。在這里,“看起來有錢”比“真的有錢”更重要,“圈內有人脈”比“實際有能力”更管用。而那些被“流量至上”理念裹挾的品牌方,選擇合作對象只看曝光度、能帶貨,其真實背景、商業信譽根本不會去認真核實。這在無形中也助長了“人設造假” 的風氣。這些一旦被行業默認,詐騙就不再是孤立事件。
“多肉飽飽”涉詐案給公眾與行業參與者敲響了警鐘。對公眾而言,需破除對網紅人設的盲目迷信,在消費決策前務必核查信息真實性;對行業從業者來說,虛假人設縱能一時獲利,但正如網友所說的“裝得了初一,裝不過十五”,遮羞布織得再密也經不起時間的撕扯。
現代快報/現代+評論員 靈靈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