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6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遭到以色列空襲,造成1人死亡18人受傷,就連敘利亞總統府也成為了空襲目標。很明顯,面對剛上臺不久的朱拉尼,以色列的目的是趁過渡政府的政權還未穩固,直接給予其致命一擊。
然而,以色列終究還是低估了朱拉尼,就在空襲剛剛完成,還未來得細數勝利的果實,朱拉尼的外援已經緊急出動,目標直指以色列老巢。更有甚者,在得到消息后的美國罕見沒有支持以色列,而是選擇緊急喊停,這又是為什么?
一記重拳,沒取到想要的成果
以色列的空襲行動,從戰術上看堪稱完美,總統府、國防部大樓,這些敘利亞主權的核心象征,在精確制導武器面前不堪一擊。這是一次教科書式的“斬首”威懾,旨在宣告以色列在中東地區不容挑戰的軍事霸權。
然而,就在以色列慶祝空襲成功的時刻,也門的胡塞武裝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應。他們發射的已不再是過去的土制火箭,而是被稱為“巴勒斯坦-2”的高超音速導彈。這枚導彈呼嘯著越過上千公里,精準命中了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國際機場。
一時間,機場被迫關閉,航班大面積停運,以色列引以為傲的“箭-3”和“鐵穹”防空系統,在這場檢驗中暴露了致命的漏洞。它們或許能攔截零星的、技術含量不高的飛行物,但面對高超音速突防和無人機“蜂群”的飽和攻擊,就如同用昂貴的盾牌去抵擋無窮無盡的廉價石子,疲于奔命且效果不彰。
緊接著,以色列南部的埃拉特、阿什杜德等重要港口,以及阿什凱隆的發電站也相繼遭到無人機襲擊,船只損毀,電力中斷。紅海航線本已脆弱的神經被徹底繃斷,海運保險費應聲暴漲三倍。
后院失火,引來了更兇的猛虎
這一連串的回擊,不僅讓以色列的空襲戰果黯然失色,更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這個新的戰場上,攻擊的成本遠低于防御。以色列以為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打擊的時間和地點,卻發現對手也能做到,甚至能讓它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的初衷,是想徹底清除盤踞在敘利亞的伊朗系代理人,解決心腹大患??山Y果卻是,他們親手點燃了自家的后院,趕走了熟悉的狼,卻引來了一頭更強大、更難纏的猛虎,這頭猛虎,就是土耳其。
隨著敘利亞政權的更迭,土耳其的勢力以驚人的速度填補了權力真空。有消息稱,就在敘土邊境,土耳其部署了超過200架F-16戰斗機和先進的S-400防空系統,形成了一個以色列空軍再也無法隨意穿越的“禁飛區”。
更讓以色列戰略家們夜不能寐的是,土耳其部署在敘利亞北部的戰術彈道導彈,其射程已經能夠完全覆蓋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的所有軍事基地。這意味著,以色列過去幾十年里習慣的、對敘利亞的單方面空中優勢,一夜之間蕩然無存。
他們不再是與一些裝備落后的民兵組織周旋,而是要與一個擁有北約第二大常規軍力的地區強國,進行一場面對面的代理人戰爭。那個曾經被視為戰略緩沖區的敘利亞,如今變成了一個擠壓以色列生存空間的巨大壓力源。
以色列的決策者們或許很快就會痛苦地意識到,一個由土耳其主導的敘利亞,可能比一個由伊朗滲透的敘利亞,是更危險的噩夢。軍事上的失算,很快就傳導到了外交層面,引發了一場海嘯般的政治風暴,以色列發現,自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整個世界孤立。
站在世界對面的以色列
一個名叫“海牙集團”的組織,在今年二月悄然成立,其目標只有一個:支持巴勒斯坦。就在空襲后不久,這個組織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召開了首次部長級會議,來自32個國家的代表和聯合國官員齊聚一堂。
會議的主題直截了當——通過一切法律和外交手段,制止以色列的侵略行徑。這不再是遙遠的抗議或不痛不癢的譴責,而是一個正在成型的、目標明確的國際反以聯盟。
與此同時,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也發表了措辭異常嚴厲的聲明,集體譴責以色列對一個主權國家首都的轟炸。這些昔日里或明或暗與以色列尋求關系正?;陌⒗鯛攪丝桃膊坏貌慌c以色列劃清界限。
這種全球范圍內的集體施壓,說明國際社會對以色列行為的容忍度已經觸底,每一次轟炸,都是在為自己的外交絞索再擰緊一圈。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次空襲意外地為一個長期備受爭議的人物“洗白”了。
敘利亞過渡政府的領導人朱拉尼,其復雜的背景曾讓他飽受詬病。但在以色列的導彈下,他搖身一變,成了抵抗侵略的“受害者”,甚至贏得了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同情與聲援。以色列的炸彈,不僅沒能消滅敵人,反而為敵人塑造了合法性,贏得了朋友。
然而,在這場愈演愈烈的風暴中,最尷尬、最左右為難的,莫過于美國。
“最鐵的盟友”成了最大的包袱
華盛頓發現,自己被最親密的盟友,牢牢地綁上了一輛失控的戰車。就在特朗普政府試圖給局勢降溫,甚至剛剛取消了對敘利亞的部分制裁,釋放出緩和信號時,以色列的轟炸讓這一切外交努力瞬間付之一炬。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不得不在7月16日緊急出面,宣布與各方接觸,試圖斡旋?;?,然而,美國的調解顯得蒼白無力。一方面,以色列對?;鸷粲蹶柗铌庍`,甚至威脅要采取更大規模的行動;另一方面,敘利亞內部派系林立,根本找不到一個能說了算的對話對象。
美國的困境在于,它必須支持以色列。強大的國內猶太游說集團,以及根深蒂固的盟友關系,讓它沒有別的選擇。但這種支持的代價是極其高昂的,它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透支美國在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外交信譽和影響力。
每一次動用否決權袒護以色列,每一次為其侵略行徑辯護,都是在告訴其他中東國家:美國的承諾是不可信的,美國的價值觀是雙重標準的。它既無法有效約束盟友的魯莽行為,又不得不為其闖下的禍端承擔后果,陷入了“維護盟友”與“維護自身利益”的死循環。
結語
剝開層層軍事和外交的迷霧,沖突的核心,最終指向了最原始的動機:政治生存。有一種被廣泛接受的觀點認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之所以不顧一切地擴大戰事,其真實目的與國家安全無關,而與他個人的官司有關。
深陷貪腐丑聞的他,面臨著漫長的司法審判。對他而言,將國家拖入一場持久的戰爭狀態,是轉移國內視線、凝聚右翼支持、拖延法律程序的最佳策略。只要戰爭還在繼續,他就能以“戰時領袖”的身份,規避本該屬于他的政治和法律清算。
如果這一動機成立,那么整個中東的血與火,無數人的流離失所,都成了一個人政治豪賭的籌碼。而在這場混亂的賭局中,意外的贏家正在浮現,那個被以色列炸出“悲情英雄”光環的朱拉尼,正悄悄地與在另一條戰線上大放異彩的胡塞武裝眉來眼去。
以色列本想通過一場外科手術式的打擊來鞏固安全,卻親手為自己催生了更難纏、更團結的對手。他們試圖拆除一個定時炸彈,結果卻引爆了整個軍火庫,這樣的代價,有點得不償失,不是嗎?
信息來源:
2025-07-16《以軍襲擊敘利亞大馬士革 已致1人死亡》
界面新聞2025-07-17《土耳其總統與敘政權領導人通話,譴責以色列對敘襲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