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7月16日,華電新能(600930.SH)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華電新能是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新能源業務整合平臺,也是國內最大新能源運營商之一。
華電新能此次公開發行價格為3.18元/股,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后的發行股數為57.14億股,募集資金總額181.71億元,創下2025年A股IPO募資額新高。本次發行戰略配售規模為基礎發行規模的50%,共吸引18家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參與,獲配金額達79億元。投資者類型包括國家級投資基金、國有大型保險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央企投資平臺和地方產業投資機構等。
上市首日,華電新能股價表現亮眼。開盤報5.5元/股,較發行價上漲72.96%。盤中最高觸及10.17元/股,漲幅達220%,市值一度超過4000億元。截至當日收盤,華電新能股價報收7.18元/股,較發行價上漲126%,市值達2941.57億元,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新能源發電企業,也是中國華電集團旗下首家市值破千億元的上市公司。
華電新能主要從事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投資和運營。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控股發電項目裝機容量達6861.71萬千瓦,其中風電3202.45萬千瓦,太陽能發電3659.26萬千瓦。
財務數據顯示,華電新能近年來業績整體穩健。2022—2024年,其營業收入由247億元增至340億元。2022年—2024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5.22億元、96.20億元、88.31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16.19%;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8.88億元,同比增長6.32%。華電新能方面預計,2025年1—6月主營業務收入為189.5億—210億元,歸母凈利潤為57.6億—66.9億元。
截至2025年3月31日,華電新能的資產總額為4594.61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3.46%;負債總額為3360.02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3.55%。2022年年末至2024年年末,華電新能合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1.13%、73.18%和73.06%;總體利息支出分別為48.75億元、56.67億元和66.9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76%、19.16%和19.71%。
華電新能在公告中表示,其處于資本密集型行業,項目建設資金需求較大,債務資金主要來自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
對于上市及債務等相關問題,華電新能方面未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作出回應,該公司證券部人士表示:“以公告信息為準。”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華電新能上市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通過上市實現資本募集,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種方式突破了傳統依賴政府資金的局限,有效撬動社會資本,助力企業快速積累資金優勢,推動生產規模擴大和業務快速發展,是國企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實踐。
其次,有助于培育行業龍頭,為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奠定基礎。上市帶來的資金投入優勢能加速龍頭企業的形成與壯大;龍頭企業可借助資本力量抓住發展機遇,鞏固行業地位,為構建完整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提供核心支撐。
再者,對新能源行業優化整合具有推動作用。當前新能源領域存在市場參與者過多、內卷嚴重的問題,部分企業陷入不盈利狀態,資源浪費現象突出,行業內甚至出現同質化競爭、低價互搏的情況。在此背景下,行業已進入重組洗牌階段,而以華電新能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上市,將加速這一進程。未來,行業重組需以龍頭企業為主導,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淘汰低效、同質化企業,逐步形成少數具有寡頭特征的大型集團,這不僅能提升行業整體效率,也符合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有助于引導新能源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華電新能方面表示,一方面,其將高效利用募集資金,加快風光大基地項目、就地消納負荷中心項目、新型電力系統協同發展項目和綠色生態文明協同發展項目建設,將13200萬千瓦備案儲備項目優選精建,形成可持續發展新局面;另一方面,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推廣,推動智慧生產管理體系變革重塑,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投資者創造價值,助力國家能源轉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編輯:董曙光 審核: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