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級造船中心,重點發展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集裝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
根據已公布的計劃,上海將擴建位于長江口南側、靠近洋山深水港的長興島船廠,作為上海港組成部分的洋山設施,負責大型船舶的海試工作。據信,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和雙燃料集裝箱船等高科技船舶將占該產業基地產出的80%。
有關部門估計,該產業集群將在三年內達到超1200億元人民幣(合167.1億美元)的產業規模。
長興島產業集群被賦予“全球技術突破中心”的使命,計劃到2027年研發超過10種高科技船舶及海洋工程設備,并吸引至少三家國際頂尖機構加入其運營。
隨著造船技術的不斷改進跟升級,中國已長期占據全球船舶制造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根據海事咨詢公司克拉克森研究的數據,2024年中國船廠獲得了70%的新訂單,總訂單量達4645萬補償總噸位(衡量建造船舶或船舶所完成工作的指標)。
然而就在今年上半年,由于美國實施的新限制政策,中國船廠的新訂單份額出現下降,而韓國船廠的份額則有所提升。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制造或運營船只征收高額港口費用,導致原本向中國造船廠下訂單的國際船東更加謹慎。
根據克拉克森數據,中國在上半年獲得56%的新訂單,較上年同期的75%有所下降,而韓國的份額則從14%升至30%。
不過中國也沒有“坐以待斃”,面對訂單減少的局面,中國造船業正嘗試多線反擊。一是轉向制造其他更高端的特種船,例如大型破冰船訂單;其次是加大了對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
作為我國最大的現代化造船基地之一,長興島去年的工業總產值超過800億元。而且該島已生產出中國最先進的船舶,包括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和可運輸多達7800輛汽車的汽車運輸船。
相信在擴建長興島船廠后,中國將在高科技船舶研發領域具備更強的領先能力,打破美方對中國造船業的限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