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賦美于瓷”實踐團隊應光德鎮人才驛站邀請再次走進大埔,就“大埔陶瓷數字博物館”建設與大埔縣博物館、大埔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及部分陶瓷企業開展調研對接與數字化素材采集活動。大埔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榆昌會見了團隊師生代表,并就博物館上線后的運維與可持續發展提出了規劃建議。
“大埔陶瓷數字博物館”是由光德鎮人才驛站、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賦美于瓷”團隊首倡,與廣東省大埔陶瓷工業研究所合作建設的鄉村傳統技藝類虛擬數字博物館。數字博物館以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光德陶瓷燒制技藝”為主要內容,分“青花瓷脈”“器作星辰”“掌中山河”“瓷玩俱樂部”四個虛擬展廳,分別展示大埔陶瓷的文化、器型、工藝與創新之美。
驛站專家團隊首先探訪了位于光德鎮澄坑村的陶瓷古道遺址,拍攝記錄了約有百年歷史的古道涼亭“九一亭”的現存遺跡,拜訪本地制瓷世家、工藝美術大師等歷史見證人,通過攝錄口述歷史的方式,為充實“青花瓷脈”中光德展廳的陶瓷人生活豐富了史料佐證。
在大埔縣博物館,團隊參觀了“粵東瓷都”陶瓷主題展廳,對博物館部分陶瓷藏品進行了拍攝記錄,并就“大埔陶瓷數字博物館”需要縣博物館提供的學術支持與藏品采集支持進行了交流,雙方一致同意未來在博物館實體藏品數字化與史料互通方面加深合作與溝通。
在大埔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大埔縣人社局副局長劉志達介紹了縣人才驛站“柔性引才”的各項措施、“免費梅州”優惠政策及與高校的項目合作情況。團隊現場演示了“大埔陶瓷數字博物館”各虛擬展廳。他表示,希望團隊繼續在人才驛站引才聚才機制下,充分發揮高校智力優勢,吸引更多大學生投入大埔陶瓷產業創新中,為大埔陶瓷傳統產業轉型注入更多新潮、鮮活的新動能。
此外,團隊還赴廣東富大陶瓷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大埔陶瓷工業研究所、梅州市亮鑫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采集了企業陶瓷代表作品數字化素材,為數字博物館提供造型紋樣數據庫底層數據資料。
“賦美于瓷”團隊是廣州城市職業學院2023年組建的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省級重點團隊。團隊應邀進駐人才驛站以來,光德鎮協助解決交通住宿、場地導覽、收集志書材料等實際困難,陪同深入田間地頭為企業把脈問診。借助高校在超高清視頻拍攝、微紀錄片制作、企業形象與代表作品新媒體推廣、研學線路與課程研發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力量,聚焦大埔陶瓷從生產到銷售再到出海的全路徑史料挖掘與影像記錄,通過人工智能與數字化技術搭建虛擬數字博物館并全網傳播,可全面提升大埔陶瓷的文化附加值。未來數字博物館還將集成數字展陳與在線交易功能,實現將數字博物館從初期“文化展示”轉化為企業“產品銷售”的功能轉型。項目將為高校與政府搭臺共同助力鄉村非遺產業化抱團轉型,并提供長效運維服務開拓新的思路與實踐路徑。
來源:光德鎮人民政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