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眾所周知,在5月份,中美高層在日內瓦達成重要共識,雙方確認美國將在90天內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下調至10%,而中國也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降至10%。
這一消息令全球都感到欣慰,同時也引發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觀察:
這場持續已久的關稅爭端之所以未能以一方退讓告終,其實并非中國拒絕妥協,而是中國不允許美國輕易“服軟”...
美國的顧慮
或許許多人對這種觀點持懷疑態度,但只要深入分析就能發現其合理性: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僅數日后,2月1日,他便迅速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的關稅。
到了4月2日,美國政府進一步升級行動,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實施“對等關稅”,該政策于4月9日正式生效。
截至4月10日,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的額外關稅已高達145%。自4月12日起,中國也果斷采取應對措施,將對美國商品的加征關稅提升至125%。
從5月2日起,美國正式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關稅豁免政策。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急切且強硬地推行關稅措施,背后有著多重深層考量。一方面,他意圖推動制造業回歸美國本土。
長期以來,美國制造業大量向海外轉移,導致國內產業空心化問題日益嚴峻,大量工人面臨失業。
特朗普希望通過提高進口關稅,增加外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從而促使美國企業將生產線遷回國內,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重振美國制造業昔日的輝煌。
另一方面,特朗普希望維持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近年來,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主導地位明顯削弱。
以俄烏沖突為例,俄羅斯在這場沖突中展現出堅定意志,盡管清楚戰爭可能演變為長期對抗,且美西方可能介入,普京依然果斷采取行動。
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對局勢掌控力的減弱,其全球威懾力和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此外,歐洲國家對朝鮮出兵支持俄羅斯的行為感到憂慮,這種擔憂并非源于朝鮮軍事實力的強弱,而是背后折射出對某個東方大國態度的不安。
盡管美西方不斷散布消息稱該國支持俄羅斯,但實際上他們更害怕這一情況成真,因為一旦如此,國際局勢的天平將可能進一步向不利于美國及其盟友的方向傾斜。
總體來看,特朗普試圖通過激進的關稅政策,重塑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以經濟手段為杠桿,迫使其他國家在政治、外交等多個層面重新向美國低頭,鞏固其全球影響力。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關稅施壓,中國的應對堪稱典范...
中國的回應
面對美方試圖拉攏俄羅斯以構建對華牽制的策略,中國始終秉持中立立場,與烏克蘭保持基于國際法和雙邊共識的正常經貿與人文合作。
根據公開數據,2024年中烏雙邊貿易額逆勢增長12.3%,中國向烏克蘭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累計超過5億元人民幣。
這些務實合作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也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用實際行動粉碎了西方炒作的“陣營對抗”謠言,再次印證中國在國際爭端中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
在伊核問題這一影響全球安全格局的關鍵議題上,中國的多邊外交努力尤為突出。
2025年3月,中國外交部牽頭組織伊朗、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國舉行地區安全對話,就重啟核協議談判提出“分步對等、互信構建”的務實方案,推動各方同意率先恢復民用核技術合作監督機制。
這種摒棄單邊制裁、堅持集體協商的做法,與美國慣用的極限施壓手段形成鮮明對比,也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責任擔當。
中國的這一系列舉措,恰好擊中了特朗普“拉一打一”策略的軟肋。
美方原本設想通過關稅戰迫使中國讓步,同時拉攏俄羅斯制造戰略牽制,但中國既不落入“對抗”的圈套,也不陷入“陣營”的陷阱,使其預設的博弈框架徹底失效。
無奈之下,特朗普政府只能在關稅領域不斷加碼,從2025年2月的10%到4月的“對等關稅”,短短兩個月內將對華額外關稅稅率提升至145%,試圖以經濟壓力迫使中國妥協。
然而,美方顯然低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戰略定力。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對美出口雖同比下降3.7%,但對東盟、非洲出口分別增長8.2%和11.5%,通過貿易多元化有效對沖了單邊制裁帶來的沖擊。
更讓特朗普團隊始料未及的是,中國不僅迅速出臺針對性反制措施,將對美關稅同步提升至125%,還加快與新西蘭、新加坡等國簽署合作協議,展現出開放合作的姿態,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當關稅戰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后,特朗普政府開始出現動搖跡象。
4月中旬,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及鋰電池產品暫停加征新關稅,財政部長也公開表示“愿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重啟對話”。
這種看似緩和的信號,實則是施壓無效后的策略調整。
但中國的回應始終保持一致——在日內瓦經貿會談中明確提出,取消全部不合理加征關稅是談判的前提,任何“選擇性豁免”都不符合平等協商原則。這種不卑不亢的態度,使美方所謂的“示好”失去了操作空間。
隨著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為提升國內支持率,開始在公開場合散布“正在與中國進行非常好的談判”的虛假信息。
對此,中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直接出示美方關稅清單和談判記錄,以事實說明“美方至今未接受中方核心關切”,用透明方式揭穿謊言。
這種有理有據的回應,既避免了情緒化對抗,又維護了國際輿論場的真相。
回顧這場博弈,表面上是中國在貿易爭端中堅持“不妥協”,實則折射出美國霸權邏輯的困境,完全可以說是美國想“讓步”,但中國不讓...
總的來說,當美方試圖用“極限施壓”來對付中國時,才發現這個曾經被視為“可操控”的對手,早已成長為能夠在規則框架內平等博弈的強大力量。
中國既不尋求“脫鉤”,也不畏懼“對抗”,只是堅定維護自身發展權和國際公平秩序,這種姿態恰恰使習慣了“順我者昌”的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戰略焦慮。
在全球化高度融合的今天,任何企圖以單邊主義重塑世界格局的做法,終將在多邊合作的潮流中無功而返。
參考信源:
央視新聞 特朗普宣布將對14國加征關稅 外交部: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