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后SPAC時代”
重新錨定商業航天賽道?
近日,BryceTech發布的《2025商業航天投融資報告》顯示,全球航天投資的資金流向、投資配置和結構正發生微妙而深刻的變化,透露出“量縮價穩”的成熟市場信號。
—導讀—
01結構變化,全球投資78億美元
02美中歐包攬九成投資,中國居第二
03配置調整,投決“后移”,估值“前置”
04投資細分,聚焦衛星與發射
05三問2025,政策、市場、資本退出
06商業航天新周期將來臨
01
結構變化,
78億背后的“中升美降”
全球融資:美國下降,中國上升。
2024年,美國商業航天企業獲得投融資比上一年的53億美元減少13億,中國則有大幅上升,從5.42億美元增長至19億。
2024年全球商業航天企業投融資概況:
交易數量:220筆(2023年為242筆)。
投資接受方數量:198家(2023年為212家)。
首次投資者數量:365家(2023年為400家)。
圖/2024年商業航天投資概況
不過全球商業航天初創企業數量、交易數量、均有下降。
另外,2024年平均單筆金額3550萬美元,高于2023年的3200萬美元,投資單筆均值有所提升。
從“井噴”到“穩態”。
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投融資總額曾超過120億美元,在此峰值后,連續三年在80億美元附近“橫盤整固”。
圖/2015-2024年投資交易數量與總投資額
二級市場窗口尚未打開。
從投資類型看,VC(風險投資)占比仍是主流,債務融資和IPO均僅為4%。
2024年投融資情況分布:
風險投資:188筆交易,占全部投資的92%。
公開募股:4筆交易,占比4%。
債務融資:22筆交易,占比4%。
收購:6筆交易,占比不足1%。
02
美中歐包攬九成投資
2024年商業航天被投企業的地域分布上,美國以83家被投企業為全球冠軍,歐洲以57家位列全球第二(獲投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中國以16家企業居第三。
圖/2024被投企業和投資人地域分布
投資者地域分布上,美國221家投資者;歐洲133家(含英國、法國、德國等);中國34家;日本33家;韓國+印度:共32家。
圖/2015-2024全球航天投融資變化
2024年,中國企業的投融資達19億美元(全球第二),占世界投資額的24%,這得益于計劃構建大型衛星星座的衛星制造商和發射服務提供商。
03
配置調整:
投決“后移”,估值“前置”
過去十年,全球商業航天新公司持續涌現。
2015-2019年,251家初創公司完成首輪融資,其中,61家融資1輪,154家融資2-5輪,36家融資超過5輪。
全球航天項目的首輪融資中位數在上升。2015-2019年為220萬美元,2020-2024年升至310萬美元。
在投融資趨勢上,微型VC和種子基金增多,大額融資減少;2024年前十大公司僅占總投資20%(2021年為62%)。
在投資階段上,早期階段(種子/A輪)的投融資約占總交易數量的70%。
天使/種子投資總額處于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資金配置正在轉向后期階段的公司(通常回報更快,風險更低)。
全球投資分布趨勢上:
種子輪:2020-2024階段的項目投決,比2015-2019階段平均推遲6個月。
A輪:平均推遲1.4年,“產品驗證”成為A輪的硬門檻之一。
B論:平均推遲1.3年,需要“真實客戶合同”而非PPT。
C輪及以后:提前2年,一旦跑通,資本蜂擁,估值跳升。
從2024年數據來看,A/B輪投融資占比為2021以來最高;天使/種子輪占比則逐年縮減,資本更趨于“保守”。(歐洲更多集中在早期的種子輪/A輪企業)
此外,單個項目的平均投資人為4.2家,比2015年的2.9家/項目有所增加,反映出資本“抱團”稀釋風險,同時也抬高了議價門檻。
04
投資細分:
聚焦衛星與火箭
過去十年全球商業航天累計投融資約650億美元,在具體的投融資賽道細分上,航天發射、衛星(通信、制造)成為“絕對主角”。
2015-2024年資本市場投資領域分布:
交易數量前三的領域:航天器制造(21%),發射服務(17%),地理空間分析(17%)。
資金占比前三的領域:發射服務(33%),衛星通信(23%),商業載人航天(10%)。
圖/2015-2024商業航天投資趨勢
05
三問2025:
政策、市場、資本退出
商業航天投融資領域,2025年的關鍵問題(主要針對美國商業航天):
國際主權太空能力
政府會購買現成系統還是推動發展國內商業航天產業?
政府將如何通過商業企業主導建設/宣誓主權太空能力?
不斷演變的美國航天采購政策
誰將是航天主要受益者?老牌承包商還是新進入者。
商業服務采購的轉向將在哪些領域最為明顯。
“金穹”計劃和其他國防項目能帶來的新商業市場有多大?
科學和研究項目的資金將如何變化?
不確定的資本金融市場
資本配置是否會轉向低風險資產類別,遠離高風險領域。
退出環境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首次公開募股項目稀缺,是否會導致并購增加。
06
商業航天新周期來臨
盡管全球商業航天投資邏輯面臨調整重塑,但78億美元的投資不是終點,而是“后SPAC時代”的第一塊壓艙石。預示商業航天新周期來臨的同時,帶來更多啟示。
對創業者來說,
技術驗證+訂單落地+政府背書的“三重門”缺一不可,融資窗口期會被拉得更長,但單筆投資金額也會更大。
對投資者來說,
商業航天賽道足夠長、故事足夠大,但估值錨點已從“PPT”切換到產品驗證甚至市場占有率。
資本始終都在,只是換了一種更挑剔的姿勢。
對政府機構來說,
誰能率先用政策、訂單“喂”出獨角獸,誰就能在下一輪地緣科技競賽中占得先機。
全球太空投資的“黃金時代”,已從“粗獷”逐漸開始“集約”,從“漫天撒錢”逐步進入“精準滴灌”。
未來,就看誰能把衛星、火箭和訂單同時擺上談判桌。
注釋: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一種在海外資本市場常見的上市模式,主要特點是通過先上市后并購的方式實現主營業務整合。
“金穹”計劃。2025年5月20日美國發布了名為“金穹”天基導彈防御系統的發展規劃,該系統計劃在3年內“全面運轉”
參考及引用:
《BryceTechStart-UpSpace2025》;
RyanPuleo,Start-upSpaceProjectLead(瑞安?普萊奧,項目負責人);
CarissaChristensen,CEO(卡麗莎?克里斯滕森,Bryce首席執行官);
CarieMullins,DirectorofAnalytics(卡里?馬林斯,分析總監);
SimonPotter,ManagingDirector(西蒙?波特,董事總經理);
FAA商業太空運輸辦公室(AST)數據、BryceTech及網絡公開信息。
>End
本文轉載自“太空那些事兒”,原標題《全球78億投資航天,中國狂飆19億美元》。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太空與網絡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并經過編輯。
未按照規范轉載及引用者,我們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部分圖片難以找到原始出處,故文中未加以標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
HISTORY/往期推薦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絡》,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衛星與網絡》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絡》副社長:王俊峰
·微信公眾號(ID:satnetdy)團隊
編輯:艷玲、哈玫,周泳、邱莉、黃榕、娜娜
主筆記者:李剛、魏興、張雪松、霍劍、樂瑜、稻子、趙棟
策劃部:楊艷、若?、李真子
視覺總監:董濘
專業攝影:馮小京、宋偉
設計部:顧錳、潘希峎、楊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業務部:王錦熙、瑾怡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等事宜,請加微信:15910858067
商務合作;展覽展廳設計、企業VI/CI及室內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及品牌推廣;企業口碑傳播及整體營銷傳播等,請加微信:13811260603
雜志訂閱,請加微信:wangxiaoyu9960
·衛星與網絡各分部:
成都分部負責人:沈淮
長沙分部負責人:賓鴻浦
西安分部負責人:郭朝暉
青島分部負責人:江偉
·衛星與網絡總部負責人:農燕
·會議活動部負責人:喬顥益、許克新、董今福
· 投融資及戰略層面合作:劉雨菲
·本平臺簽約設計公司:一畫開天(北京)文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負責人:楊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