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海夜生活節正式啟幕。市商務委等部門在“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期間,推出了首批137個主題特色夏夜活動以及“公交+消費”“游船+消費”等特色場景和純線上活動。可以非散點化落實在16個區的活動總計125個。
澎湃研究所研究員按持續時間,從夜購、夜食、夜秀、夜娛、夜游、夜動、夜讀七個維度比較分析,發現一些區的特殊做法值得推廣,也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3位不同領域的專家還給出了建議。
活動數量:寶山最多且最多元化
由于之后需要統計五大新城,表格將臨港單列。但浦東新區的活動沒有在臨港設置,全部位于市區和國際度假區。本文制表均為趙忞,資訊來源均為上海發布公眾號
從各區活動數量上看,寶山有20個,而且7個類別中占了5個,活動舉辦最多且最多元化。市中心的黃浦和徐匯舉辦活動16個,居第二。嘉定與長寧同為10個。嘉定活動舉辦數量超過市區的楊浦。楊浦無論總數還是類別均處末位。
在活動多元化上,黃浦、長寧與寶山同為5個,普陀、虹口、嘉定、崇明為4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崇明的“夜游”非常多,占據總量的83%,唯一不在崇明的夜游活動位于安亭老街。
如果單獨考慮五個新城(嘉定、青浦、奉賢、松江、臨港),嘉定以涵蓋4類10次活動遙遙領先,而松江和臨港沒有舉辦任何活動。
從7類活動的舉辦量上看,夜購和夜娛占絕對優勢,分別為50個和33個。“夜購”舉辦得多,以各種主辦單位為社區型綜合體的“生活節”為代表。其實這類生活節也含有大量的餐飲和別的活動。“夜娛”互動性強,如市集、IP展(實為潮玩和二次元消費)、寵物活動等社交屬性強,以及有“票根經濟”的音樂會和話劇等。
寶山活動分散于諸多社區型綜合體中,高境、廟行、大場等非寶山區中心(友誼路街道和國際郵輪度假區)的片區也設置了大量“夜購”活動,占所有區夜購總數的1/5。同為郊區的嘉定也將更多活動資源放在“夜購”上,夜購活動6個,僅比黃浦區少1個。
“夜動”和“夜讀”最少。“夜動”的內容包括機車、瑜伽、夜跑、籃球等,寶山最多,有3個,但相對傳統,偏復合型的城市體育。“夜讀”取決于書店所在商圈的稟賦和其他夜間消費的活躍度,上生·新所的蔦屋書店和思南公館天然占有優勢。
活動持續性:徐匯、嘉定、崇明最好
125個活動中,有32個(26%)僅舉辦1-2天,或者按照固定周期,每周舉辦2-3次/場。因此統計以旬為單位,看16區在6月-9月這四個月中活動舉辦數量。統計發現活動集中在6月下旬,7-8月開始減退,形成長尾分布。
郊區“生活節”較多,持續時間整體偏長,與市區的音樂會、光影秀、市集等專項活動做法差異大。
中心城區活動集中在6月,然而暑期游客高峰期的7月,活動數量卻出現斷崖式下跌。靜安、虹口集中在6月舉辦活動,而后“躺平”,浦東、黃浦、長寧則是“長尾效應”緩慢下跌;楊浦7月上旬后,普陀8月下旬后不再舉辦活動。
徐匯整體活動數量穩定,舉辦活動的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下旬。從7個夜間活動類別可以看到徐匯的活動多為“夜娛”,以特定話題舉辦市集,或者演藝,且分散在衡復街區,每場活動只延續2天,或者周期性間歇舉辦。
徐匯的衡復街區是文旅和文化活動熱點地區。它在舉辦夜間活動采用類似“針灸”(城市更新中一種微小介入)的方式,依托于原本就發達的風貌區商業-居住系統。《城市中國》執行主編崔國提到,一個地區的夜間消費是根據長期的口碑、特色等逐漸形成的。衡復街區全年都有品牌市集,甚至還有專門的活動地圖,而非僅為了夏夜消費集中突擊組織活動。
郊區的活動高峰期為7-8月,剛好與中心城區錯峰。嘉定和崇明在7-8月有明顯的高峰,每旬的活動數量多達八九個。崇明因為遠郊、自然生態促進了“一宿二泊”的夜游,特別是露營、觀星、研學等項目。
同濟大學城市和規劃學院博士研究生蘇杭居住在安亭,并且長期跟蹤在嘉定和閔行北部夜間消費人群。她提到夜經濟發達主要是從事服務業的年輕人較多。這種服務業不完全是刻板印象中的“低端服務業”,還有更偏新質生產力方向的“保險、大型機械、醫美、建材的銷售”。
所以產業比重較大的西部片區,夜間消費者匯聚閔行的虹橋、七寶、虹梅一帶(與閔行區重點舉辦活動的吳中路和古北有偏差);合租在昆山花橋、在上海市區商圈上班的服務業從業者偏好市中心和安亭。嘉定區10個活動中4個全在安亭舉辦,活動類別為夜購、夜食、夜游,也符合了這些群體的需求。
根據蘇杭研究和采訪內容整理
優化方向:來自徐匯、寶山和嘉定的經驗
寶山夜間活動數量多,分布廣、類別多(以“夜購”見長);徐匯類別集中于“夜娛”,但其中的主體性明顯,連帶消費的內容也多,還有衡復街區長期以來形成的文旅生活方式的吸引力;嘉定的夜間活動在五個新城里數量最多,類型也最多元。三者最大共同點是供需匹配得較好。
夜間活動優化需要考慮兩個方面。其一是發展夜間經濟的本質是延長消費鏈,市中心夜間活動的類型選擇和需要以打造城市IP為導向,順應本地長期以來的消費群體需求和口碑。對比徐匯的活動,靜安北部、普陀、虹口和楊浦的活動組織并沒有完全塑造出片區特有的“生活方式IP”。崔國建議,虹口北外灘應該在夏夜多舉辦類似之前“迪里耶探索之旅”一類關于“一帶一路”的快閃店和文化活動,以“國際風情”強化“世界會客廳”的大眾認知。
以“迪里耶古城”為背景的沉浸式文化體驗活動讓北外灘碼頭的夜間摩肩接踵。崔國 圖
其二是增加對單體店鋪的關注。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國際和數據研究室研究員戴躍華指出,綜合體關門時間不受政府管理,而是按照綜合成本考慮。以綜合體為主辦方,會讓“夜經濟”在晚10點跟隨綜合體閉店而結束。
上海在2019年曾強調過夜經濟和“海派特色小店”,但后來沒有細化落地。相比之下,長沙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城市夜經濟十大影響力城市”,在夜經濟示范系列評選結果中有街區、門店、名片三類。其中示范門店可以細化到超市、餐飲、文創體驗等諸多細分門類中某個品牌的某一家分店。
被統計的125個活動中49個(39%)由綜合體主辦,不僅郊區,城區也有。如果上海在商圈的主要綜合體之外,根據吸引入境游客、流量大等指標,選擇性地激勵某些已經營業至凌晨1-4點的店鋪,引起周邊店鋪的效仿或提供連帶消費,或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夜購、夜食、夜秀、夜娛、夜游、夜動、夜讀七個維度本身也不具備時空、客流和消費額上的均等性,需要各自找到合適的激勵方式和具有連帶消費示范效應的“名片”店鋪。蘇杭提到足療、SPA等健康服務對于夜間消費者而言很重要,這些店鋪具有一定過夜屬性,方便消費者停留到凌晨。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公眾關切,探討城市議題。
歡迎前往征訂公告頁面,獲取更多訂閱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