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0年1月5日,廈門馬拉松的終點線,寒風(fēng)里一個瘦高的身影沖過終點,手里高舉著一面小旗,上面寫著“肺癌晚期、跑馬抗癌,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他叫賀明,57歲生日這天,完成了人生第61場馬拉松。
人群歡呼,跑友簇?fù)恚冻鰳?biāo)志性的爽朗笑容,悄悄咽下喉嚨里的血腥味。
誰能想到,這個男人四年前被醫(yī)生判了“死刑”,說只剩三個月可活。
可他硬是咬著牙,用馬拉松賽道上的每一步,愣生生從死神手里搶回了四年時光。
這是一個普通人,用倔強和汗水書寫的逆襲故事,打動了無數(shù)人。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又是什么支撐著他跑下去?
命運的宣判
時間撥回到2016年4月,賀明53歲,日子正舒坦。
干了大半輩子安保管理,退休生活就在眼前,家里有賢惠的老婆張李玲,兒子賀帥也懂事,他還常在家彈著吉他唱《甜蜜蜜》,日子美得像歌詞里唱的那樣。
誰料,一場咳嗽,痰里帶點血,打破了這份平靜。
4月14日,醫(yī)院的檢查結(jié)果像晴天霹靂:肺腺癌,晚期,肺里全是積液,手術(shù)都不可能了。
醫(yī)生嘆口氣,給了個模糊的期限,“最多三個月”,消息砸下來,賀明整個人都懵了。
三個月,那不就是過個夏天就得走?
化療一輪接一輪,身體像被抽干了氣,浮腫得臉都變形,頭發(fā)一把把掉,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順。
可賀明不是那種輕易認(rèn)命的人。
他在安保工作里,素來是個“寧折不彎”的硬漢,講原則,認(rèn)死理,哪怕因此換了好幾份工作,也從不妥協(xié)。
面對癌癥,他腦子里只有一句話:“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拼到底。”
化療的日子苦得像嚼黃連,33次化療,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換誰都得崩潰。
可賀明硬是咬著牙撐住了。
他常夜里睡不著,偷偷翻手機查病情,怕老婆擔(dān)心,還要求分房睡,甚至讓醫(yī)生給張李玲開安眠藥。
表面上,他強裝樂觀,不想讓家人看出他的恐懼。
內(nèi)心深處,那股不服輸?shù)膭畔窕鹈缫粯痈Z起來。
他跟自己較勁:三個月都熬過去了,憑什么不能再多活幾個月。
從病床到賽道的逆襲
2016年11月20日,賀明住院第七個月,淮南國際半程馬拉松開跑。
醫(yī)院窗外,近萬名跑者從樓下經(jīng)過,腳步聲像鼓點敲在他心上。
那一刻,他突然冒出個大膽的想法:我要跑馬拉松。
對一個連下床都費勁的人來說,這念頭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
可賀明不管,他就是想試試。
他開始背著家人偷偷行動。
夜深人靜,病房里沒人,他就扶著墻,慢慢挪步。
一步、兩步,從醫(yī)院走廊到樓下,再到能小跑幾百米,賀明發(fā)現(xiàn),動起來后,身體好像沒那么沉重,精神頭也回來了。
住院十個月,他硬是憑著這股倔勁,申請出院,在家繼續(xù)跑步鍛煉。
沒想到,病情還真穩(wěn)住了,血壓、血糖都比以前好,肺活量也上來了。
2017年,賀明瞞著家人報名了淮南國際半程馬拉松。
那一場是20公里,2小時19分鐘,他一口氣跑完全程,沖過終點那一刻,笑得像個孩子。
雖說跑得不是最快的,但對他來說,這不只是場比賽,而是跟死神掰手腕的勝利。
從那天起,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biāo):跑100場馬拉松,哪怕帶著腫瘤,也要活得帶勁。
從淮南到廈門、貴陽、漠河,賀明的身影出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賽道上。
每年30場,頻率高得連專業(yè)跑者都咋舌。
更別提,他跑步時還得帶著止痛藥,甚至有次身上插著中心靜脈置管,硬是跑完了全程。
醫(yī)生謝軍,干了26年醫(yī)生的老手,起初死活不同意他跑,說骨轉(zhuǎn)移后,劇烈運動可能大出血。
可謝軍后來只能感嘆,這家伙,簡直是個奇跡。
科學(xué)也給賀明的堅持背書。
美國癌癥協(xié)會的研究說,運動能讓人心情變好,細(xì)胞活性提高,免疫力增強,對抗癌癥有實打?qū)嵉暮锰帯?/p>
賀明用自己的身體驗證了這點。
他跑得越多,身體越有勁,連困擾多年的高血壓都穩(wěn)住了。
馬拉松成了他的救命稻草,更是他跟癌癥“和平共處”的方式。
他說覺得自己雖然打不過癌癥,但癌癥也別想打倒他,所以什么都不怕,就這么耗著。
家人與社會的支持
賀明的倔強,家里人最清楚。
張李玲起初氣得要瘋了,覺得他跑步是拿命開玩笑。
她拉著兒子勸,求醫(yī)生嚇唬,可賀明油鹽不進(jìn),照樣偷偷溜出去跑。
她急得不行,怕他哪天跑著跑著就倒下。
可慢慢地,她發(fā)現(xiàn)賀明的身體真的在好轉(zhuǎn),氣色好了,精神足了,家里那股沉重的氣氛也淡了。
她開始妥協(xié),陪他去舜耕山訓(xùn)練,雖然跟上他那1米87的大長腿挺費勁,還得一邊埋怨一邊給他煲湯補營養(yǎng)。
兒子賀帥也從一開始的擔(dān)心,變成了跑商場給他挑輕便跑鞋。
家人的心,從揪著到慢慢放下來。
2018年7月,貴陽馬拉松賽后,賀明接受了媒體采訪,第一次公開自己是肺癌患者。
沒想到,這段采訪火了。
全國各地的跑友、癌癥患者被他的故事震到,有人說看了他的經(jīng)歷,覺得自己也有勇氣活下去。
賀明不再藏著掖著,定做了一面小旗,寫上“肺癌晚期、跑馬抗癌,生命不息、運動不止”,每次比賽都舉著,T恤上也印上這行字。
他成了馬拉松圈的“抗癌明星”,跑道上那個瘦高的身影,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束光。
賀明的故事不只在賽道上發(fā)光。
他加入淮南市馬拉松協(xié)會后,每天早晚跑30公里,風(fēng)雨無阻,連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他還熱衷公益,每天“捐步”萬步以上,參加抗癌協(xié)會的活動,站上臺跟幾百號人分享怎么面對癌癥。
協(xié)會會長劉開福說,賀明從不主動提自己的病,但他的堅持讓大家打心底佩服。
每次跑完賽,他回家把獎牌掛在墻上,獎杯擺滿桌子,而這些,都是他從死神那搶來的。
生命的終點與延續(xù)
2020年1月5日,賀明57歲生日,他在廈門馬拉松賽道上完成了第61場馬拉松。
那天他咳著血,身體已經(jīng)虛弱到極點,可他還是笑著沖過終點。
誰也沒想到,這成了他最后一次站在賽道上。
沒多久,癌細(xì)胞擴散到腦部,他連走路都費勁,可還是咬牙堅持每天走萬步,朋友圈里照樣打卡“捐步”公益。
張李玲急得不行,說他“瘋了”,可又舍不得攔他,怕他沒了那口氣。
4月,賀明徹底走不動了,朋友圈里發(fā)了一條:“肺癌晚期已骨轉(zhuǎn),疼痛難忍,每天運動做公益堅持不下去了……”字里行間,滿是遺憾。
6月5日,他走了,57歲,離“百馬”目標(biāo)還差39場。
臨走前,他還惦記著一件事——捐獻(xiàn)遺體和器官。
他反復(fù)叮囑兒子,文件在哪個柜子,聯(lián)系人電話是多少,哪怕腦水腫讓他說話都不利索,嘴型還在比劃這件事。
張李玲一開始接受不了,可賀明硬是讓兒子替她簽了字。
去世第二天,他的眼角膜成功匹配,為兩個陌生人帶來了光明。
賀帥說,爸爸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但總用行動教他“一個男人該有的樣子”。
小時候,賀明一個人救鄰居家的大火,追幾條街抓小偷,路邊三輪車翻了也是他第一個沖上去扶。
1990年,他還把救火得的獎金全捐給了北京亞運會。
賀帥想為爸爸完成未了的心愿,跑完剩下的39場馬拉松。
2020年,他在舜耕山跑完人生第一個10公里,汗水淚水混在一起,哽咽著說:“爸,我替你跑下去。”
生命的寬度
賀明的故事,像一首沒唱完的歌,停在了61場馬拉松,可余音還在回蕩。
他從“三個月”的死刑宣判,到硬生生撐了四年,用汗水和信念改寫了命運的劇本。
他常說:“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把握生命的寬度。”這寬度,是賽道上的每一步,是小旗上的每句話,是幫助別人的每一點光。
他的堅持,不只是對自己生命的交代。
淮南抗癌協(xié)會的病友,因為他開始試著運動,試著笑對生活。
跑友們因為他,多了份堅持下去的勇氣。
賀帥在賽道上,每邁出一步,都像在跟爸爸對話,感受他當(dāng)年的疲憊與強大。
科學(xué)也證明,運動能讓癌癥患者活得更好,可賀明用61場馬拉松告訴大家,活得更好不只是時間長短,更是活得有勁、有希望。
生活總有坎,賀明用他的跑步鞋告訴我們:別怕,動起來,拼一把,哪怕跑不動,也能走得更遠(yuǎn)。
他的旗幟,還在賽道上飄,提醒每個人:
生命不息,運動不止,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去拼。
參考資料:新華網(wǎng)——絕地奔跑:一個癌癥患者未完待續(xù)的“百馬”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