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大吉巷憑借獨具一格的合院式街區形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和多樣的商文旅業態,今夏正式開業后迅速成為熱門打卡點。
中國城市報記者 全亞軍攝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街道的中海大吉巷項目,以“城市文化會客廳、市民休閑廣場、商業綜合體、生態樓宇集群”四位一體的復合形態,為北京二環內增添了一處兼具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新地標。
歷時9年改造提升,這一總規模達36萬平方米的綜合體填補了城南商業空白。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后的標志性城市更新綜合體,大吉巷自開業以來迅速成為市民和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大吉巷通過“修舊如舊”“原樣原建”的手法,保留歷史風貌并注入現代設計元素,實現商業、文化與公共空間的和諧融合??涤袨楣示?、《每周評論》舊址等文化地標與時尚品牌、潮流場館并存,構建了一個充滿沉浸感的“四合院商圈”,成為文商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典范,也為“讓老建筑融入新生活”提供了生動的范本。
修復遺跡傳承文化之根
大吉巷曾是宣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幾百年來,這片街區承載了無數歷史記憶??涤袨楣示?、《每周評論》舊址以及米市胡同29號院,都是大吉巷的歷史坐標,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變革,也體現了老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的魚骨狀街巷和院落格局,曾是宣南地區會館、名人和商業文化的集中承載地。許多游客曾在此足駐感慨:“站在這些歷史遺跡面前,仿佛能感受到昔日思想激烈碰撞的熱浪?!?/p>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文物建筑原本的風華逐漸褪色。歷史建筑的墻面風化、木屋架變形,年久失修的痕跡愈發顯著。
老居民王先生見證了大吉巷的煥新,他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以前這里真是破舊。我們小時候常常在院里跑來跑去,每到下雨天,家里就會漏水,墻壁還會發霉,門窗也是松動的。那時,我們從來沒想過,這些房子有一天會重新煥發光彩?!?/p>
正是基于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考量,大吉巷城市更新項目自2016年啟動,并逐步改變了這片街區的面貌。作為項目主導方的中海地產,立足于歷史文化的保護與修復,提出了“修舊如舊”“原樣原建”的設計理念。項目團隊對老街進行了全面的歷史考證與數字化修復,深入研究歷史資料、查閱老照片,并邀請文物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力求將歷史建筑恢復至最接近原貌的狀態。
“我們在修復過程中,不僅恢復建筑的外觀,更重要的是恢復它的文化價值?!敝泻5禺a北京新城公司副總經理孫齊林回憶最初的修復思路時對中國城市報記者說道,修復工作需要確保建筑的歷史形態不變,同時還要考慮到建筑原有的社會與文化功能。
在修復康有為故居的過程中,設計團隊特別注重保持歷史建筑的原有面貌:屋頂的瓦片重新鋪設,木質梁柱恢復原貌,雕花窗欞細致修復,甚至連院內的石雕抱鼓石也都被悉心修整。“每一處細節,我們都按照原始的歷史資料來恢復,確保它們能重現曾經的樣子。”中海地產北京新城公司設計總監王璞詳細描述了修復的過程。
由于許多歷史建筑中的構件無法再用原材料進行恢復,團隊采用了數字化建模技術,對建筑進行精確測量與還原。在這個過程中,王璞和團隊不斷與文物專家交流,確保每一項修復工藝都符合文物保護的嚴格標準。最終,項目方聯合街道與社區梳理出48處重點保護院落、61處一般傳統院落及5條傳統胡同,制定“一房一議”“一屋一策”的精細化修繕方案,既保留了歷史風貌,也實現了現代商業的功能需求。
在騰退保護過程中,陶然亭街道聯合中海項目方建立了“評估建檔—分類修復—活化利用”全鏈條保護機制,確保大吉巷歷史遺產的完整性,為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存提供了寶貴經驗。
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不僅保存了康有為故居、米市胡同29號院和《每周評論》舊址等明清至近代的歷史建筑群,還完好保留了大吉巷文保區四合院歷史遺產的原真性?!?/p>
創新商業激發老街活力
大吉巷更新不僅是修復歷史建筑,更是一場文化與商業的雙重蛻變。除了保留傳統文化和歷史遺跡,項目團隊創新性地引入了現代商業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商業模式。
“我們特意從昌平區過來,聽說大吉巷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同時也有許多新興品牌。這里巧妙融合了傳統與當代元素,既有老北京的韻味,又能享受到便捷的購物體驗。每個商鋪的設計和氛圍都讓我感受到歷史與現代交織的獨特魅力,逛了一整天,感覺非常新鮮有趣。”北京市民李嘉童興奮地向中國城市報記者分享道。
正是文化與商業的創新融合,賦予了大吉巷新的活力。這里的商業空間與現代生活方式、消費理念高度契合,形成了鮮明的商業陣容,成為消費者的新磁場。隨著創新品牌的加入,大吉巷的商業活力也得到了激發。如今,這里有如“東方境”“諸如是”等新中式美學品牌店,還有“MUJI”“RE而意”等多維生活方式品牌,以及“俏東北”“有雲”“杏花堂”等獨具特色的餐飲品牌,極大地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和體驗。
“不同于傳統的購物中心,大吉巷的商業設計基于傳統四合院的結構,打破了封閉式購物中心的框架,創造了一個開放式、互動性強的商業環境?!敝泻5禺a北京商管公司集中商業管理部總監付翔介紹,在這里,水泥地面和高大封閉的建筑不再是常態,取而代之的是綠意盎然的街頭景觀和錯落有致的商店。每一條街道都保留了北京胡同的風貌,又融合了現代商業的動感和活力,創造出一個集文化、商業、藝術于一體的創新空間。
街區的布局極具創意,整體設計注重自然光線的引入和空氣流通,讓游客購物、就餐、娛樂不再是單一的消費行為,而是一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正如中海地產北京新城公司大吉巷景觀負責人方紅梅所言:“每一個店鋪、每一個展覽、每一處裝置,都與大吉巷的歷史文化背景相呼應。消費者在這里既能購買商品,也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大吉巷的“首店經濟”已成為其獨特的符號,超過一半的品牌為首店或定制店,為這處街區注入了年輕與活力,例如RE而意×Le Coq Sportif聯名定制騎行全國首店,以及主打國風香薰產品的宋朝香薰等。這些創新品牌提升了大吉巷的商業活力,更讓這里成為展示品牌創新力的舞臺。
“首店經濟給了大吉巷更多的市場話題和商業價值。”付翔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隨著這些創新品牌的加入,大吉巷已成為都市生活的一個重要亮點,并通過與歷史文化的深度結合,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商業與文化共生的生態系統。
空間煥新服務社區需求
大吉巷的特色在于其商業模式的創新,同時也體現在對周圍社區的積極影響。更新后的大吉巷逐漸成為本地居民和游客的文化聚集地,為北京市民提供了更豐富的生活方式。
“我住在附近,剛開業時就經常來這里散步?!笔忻駰罱苁谴蠹锏某?停瑢@片區域的變化感觸頗深,“以前這里沒有像樣的休閑空間,現在和朋友來這里逛逛,既能購物,又能參加文化活動,整個區域的生活氣息煥然一新。”
在楊杰眼中:“大吉巷就像是古色古香版的三里屯,街區設計層次豐富,不僅有地面部分,還有地下區域。四合院的屋檐、灰色瓦片等傳統元素的融入,讓這個新開業的商業街區增添了別樣的韻味。很多人還戲稱這里是‘菜古里’或者‘南里屯’?!?/p>
楊杰提到的“文化活動”正是大吉巷的一大亮點。自開業以來,康有為故居、《每周評論》舊址等文保建筑內,定期舉辦各種文化展覽,從絲路文明藝術展到馮唐《春在花》藝術展,再到以“康有為書法”為主題的專題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
大吉巷的開放設計將文物保護區、綠地、下沉商業街區和城市肌理織補區等巧妙融為一體,打造出一個無障礙、層次感豐富的傳統街坊式開放空間。這一獨特設計使其成為市民休閑、社交的理想去處。方紅梅表示:“我們將周圍的生態綠地、口袋公園等公共空間融入其中,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的‘城市綠肺’,大大提升了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社區凝聚力。”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項目團隊在規劃時充分考慮了周邊居民的需求。調研顯示,社區居民對體育和休閑活動的需求較大,因此,設計中增加了籃球場、休閑廣場、地下劇場等公共設施,進一步提升了大吉巷的社區價值和便捷性。
此外,大吉巷在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設計思路值得借鑒。設計團隊秉持“地上控規模,地下挖價值”的理念,使大吉巷在有限的地面空間內發展商業,同時將地下空間打造成活躍的商業和文化區域,為市民提供更多綠色開放共享的生活空間。
■中國城市報記者 孫雪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