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能致富嗎?……
春聯(Putting upSpring Festival Couplets),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民間傳統習俗,據說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文化,最初是人們希望以此驅邪避災。
現在寫春聯、貼春聯已經成為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是家家戶戶慶祝新春的標志性行為。
在我中學的時候,也就是八十年代,大街小巷流行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硬筆書法如龐中華硬筆,毛筆臨帖諸如顏歐柳趙,我尤其喜歡顏體和柳體,加上父親也經常告訴我要寫好字,于是節省餐費,買了幾本顏真卿、柳公權字帖來練習。可惜又缺少練習的紙,除了平時偶然得到一些報紙,再沒有可用的紙張。
幸好家有一位叔叔,在紙廠工作,給了一些質檢不合格的銅版紙廢品,雖然吸水性差,但總比沒有的用要好多了。到了畢業設計期間,我用最快的速度將一個廠房選址設計、設備設施設計、設備裝配圖紙完成全流程制圖(多數同學要用一周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完成這一套流程化設計,我最快記錄是兩天一套,還幫助同學完成了若干套),剩余的二個月時間,就用這些紙來臨帖。
在這幾年中,每年的春節前夕,父親總會幫助鄉親們義務寫春聯。村里眾多鄉親會買來紅紙墨汁,托我父親寫春聯,父親為鼓勵我寫好毛筆字,會把關系更好的鄰居的春聯交由我來寫,原因在于我寫的水平明顯差遠了,我也樂此不彼。
那時候,春聯的內容,一個是從大紅顏色上增添節日的喜慶氛圍,再就是從內容上寄托美好愿望。八十年代,人們剛剛有了自己的承包地,有了余糧,沉浸在吃飽飯有更大希望的狀態中,春聯的內容,除了必備的門心大福字,橫批(門楣)大多是“勞動致富”“勤勞致富”“瑞雪兆豐年”“吉星高照”“歡度春節”“六畜興旺”……,框對則多是“改革春風吹大地、富民政策蕩神州”“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鞭炮聲聲辭舊歲、贊歌聲聲迎新年”“政通人和百業興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寫的最多的就是門楣:“歡度春節”“勤勞致富”等,因為這種橫批,可以單獨貼在映壁、糧缸大型農具等合適的地方,有的家庭的小推車、地排車上也會貼上去,畢竟是為了好看嘛。
現代印刷品春聯
有一個問題,我一直不很明白,我每次寫勤勞致富,就會想到周圍的鄰居們,個個每天起早貪黑,種地種糧,不怕苦不怕累,能夠說他們不勤勞嗎?但勤勞致富,當時的情況,也談不上“富”,就我家而言,就是從討飯年月,到不討飯了而已。當然,后來也開始添置了電視機、電風扇等現代化家具,其實,客觀的講,大多數家庭是走上了每年能夠吃飽飯的陽光大道。
從大多數人的角度講,勤勞是必須的,通過勤勞,可以吃飽飯,是沒有問題的,但通過勤勞的路徑到達致富的層面,還有很遠的距離。
如果勤勞能致富,我認為,大山里的人應該是最先致富的,因為他們的條件艱苦,付出的勞動更多,一定程度上要更勤勞。
如果是通過勤勞,寄希望于致富,表達致富的心愿,是比較客觀的,勤勞致富是一種寓意更準確,而不是必然的事實。不管怎么說,最先說出這句話的人,很聰明,并把它用于春聯的人,更聰明!
其實,我們周圍有很多的口號、或者是相傳很久的某種說法,只是一種希望的狀態,是讓你安于現狀(從某種意義上看,孔夫子的三綱五常,也是一種讓人安于現狀的安排)卻抱有希望,而不是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