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國、民與民的相遇,究竟該以怎樣的姿態展開?有人將國際交流等同于無原則的遷就,認為唯有“優待”才能彰顯好客之道;有人把相互尊重異化為單方面的妥協,覺得“讓步”才能換來和諧。但事實上,真正可持續的國際交流,從來建立在尊嚴與平等的基石上——就像人與人的交往,唯有彼此平視,才能久處不厭。
平等,是國際交流的起點而非終點。歷史早已證明,任何一方俯視、一方仰視的互動,都難以逃脫畸形的命運。當一個國家為了“融入”而放棄自身立場,當一種文化為了“討好”而消解固有特質,所謂的“交流”不過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單向輸出。真正的對話,應當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國的茶與外國的咖啡可以共飲,東方的水墨與西方的油畫能夠同展,彼此欣賞對方的獨特,卻不必否定自身的價值。這種平等,不是刻意追求“一模一樣”,而是承認差異、尊重不同,讓每個參與者都能以舒展的姿態投入對話。
尊嚴,是不可退讓的底線而非可交易的籌碼。國際交流中,“好客”與“卑微”從來不是同義詞。中國向來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傳統,但這份熱情,前提是對方同樣以禮相待。當某些交流中出現對中國文化的刻意曲解,對中國利益的無端損害,或是對中國人民的輕慢態度時,所謂的“妥協”只會被視作軟弱,所謂的“優待”反而會助長傲慢。就像人與人相處,若一方一再突破底線,另一方的退讓換不來尊重,只會讓失衡的關系更加扭曲。捍衛尊嚴,不是狹隘的排外,而是明確告知:我們歡迎善意的合作,但絕不接受帶刺的“饋贈”。
無底線的妥協,本質上是對交流本質的誤解。國際交流的意義,在于增進理解、解決問題、創造共贏,而非單方面的“求同”或“示好”。當交流變成一方對另一方的“迎合競賽”,當合作需要以犧牲自身利益為代價,這樣的互動早已偏離了初衷。就像建橋,若一邊的橋墩刻意降低高度去遷就另一邊,最終只會導致橋梁傾斜坍塌。唯有雙方都站穩腳跟,在平等的地基上共同搭建,這座交流之橋才能承載起更重的信任與合作。
今天的世界,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健康的國際交流。這種交流里,沒有誰需要“踮腳”仰望,也沒有誰必須“彎腰”遷就。它要求每個參與者既保持開放的胸懷,也堅守自身的立場;既懂得欣賞他人的光芒,也不黯淡自己的色彩。唯有如此,國際交流才能真正成為連接不同文明的紐帶,而非滋生傲慢與偏見的溫床——畢竟,所有長久的關系,無論發生在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都始于平等,終于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