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答應特朗普的事兒,李在明不打算照辦,中美之間,韓國不想“二選一”。
韓國總統李在明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懸在頭頂,韓國的日子有點不太好過,面對25%的關稅威脅,還有不到一個月的寬限期,李在明心急如焚。
日前,韓國總統府已經召開了緊急會議,來研究相關對策,決定利用剩余時間加快談判進度,爭取跟美國達成“互惠”的貿易成果。
李在明還想玩“平衡術”,但特朗普很顯然不想給他這個機會,一道選擇題已經擺在了韓國面前。
就在近日,韓國貿易部高級官員透露,特朗普團隊在談判中施壓韓國,要求配合美國在造船業等領域采取“對華遏制”策略。
對美國而言,之所以要在該領域尋求韓國幫忙:一是因為美國本身造船業不強,自從“去工業化”之后,美國制造業就陷入了發展困境。
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上臺后,曾放話要讓美國的造船業再現輝煌,但在相關產業鏈不健全的背景下,美國只能借助外力幫助,來重振本國的造船業。
二是因為韓國造船業實力強勁,具備足夠的工業基礎。從新船訂單數量來看,韓國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中國,所以自然就被美國給盯上了。
而為了讓韓國心甘情愿的替美國出力,特朗普在去年11月份勝選之后不久,就跟時任韓國總統尹錫悅通了電話,特別提到“美國的造船業需要韓國的幫助”。
對于這樣一個能展示“韓國對美價值”的機會,尹錫悅自然是求之不得,當即就作出了積極回應。然而在那之后不久,尹錫悅就因戒嚴失敗而遭到彈劾,今年4月份又被罷免了總統職務。
當初答應特朗普的事兒,自然也就做不得數了。這個時候,特朗普政府又將目光轉移到了韓國新一任總統——李在明的身上。
韓國前總統尹錫悅
但跟尹錫悅不一樣的是,李在明并不想讓韓國在中美之間二選一,而是希望采取一種務實平衡的外交策略,基于韓國自身利益跟中美兩國打交道,既跟美國保持傳統的防務合作、又跟中國深化經貿往來。
李在明“拒絕配合”的態度,也讓美國十分不滿。隨著特朗普一封“關稅警告信”,送到了李在明面前,留給韓國左右逢源的空間,也已經不多了。
現如今,韓國主動曝出“被美國施壓遏華”的消息,不排除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不堪美國的威脅和施壓,希望獲得來自中國的“理解和支持”。
因為早在一開始,中方就放話稱,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損害中國利益為代價,跟美國達成所謂經貿協議,否則將采取反制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而韓國對美國的深度依賴,是擺在眼前的事實,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李在明為了韓國的經濟現實,很有可能最終還是會妥協。
但中國市場對韓國來說同樣十分重要,李在明也不想因此得罪中國、更不想招致中方的反制,所以提前放出消息,表明韓國是“被迫行事”,也算對中方有個交代。
二來,韓方是想以此來試探中美雙方的反應,進而增加跟特朗普政府談判的籌碼。美國一邊對韓國威脅加稅、一邊還想讓韓國出力圍堵中國,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兒,韓國可不會輕易答應。
李在明深知特朗普政府對于“重振美國造船業”的決心,也很清楚韓國在這個問題上的重要性,這正是一個跟美國討價還價的好機會,李在明自然是要好好利用這個優勢,爭取在中美之間,實現韓國利益的最大化。
李在明和尹錫悅
由此也就不難看出,不同于尹錫悅,李在明的政治手腕,明顯要更加靈活,特朗普這回想要空手套白狼,恐怕是沒那么容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