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14日,德國防長皮斯托里烏斯公開放話:如果俄羅斯與北約開戰,德軍會毫不猶豫地殺死俄羅斯士兵。
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回應,直言“德國正再次變得危險”。
這個二戰后最忌諱動武的國家怎么了?為什么會公開表現出對俄羅斯如此的敵意?
作者-水
德國防長"開口就是殺人"
德國變了,俄羅斯聽懂了。
這不是哪位退役將軍的酒后胡話,而是現任德國防長面對英國《金融時報》鏡頭的正式表態。
皮斯托里烏斯說得清清楚楚——要是俄羅斯動手,德國軍人"會毫不留情地殺死俄羅斯士兵"。不是"抵抗",不是"打擊",而是直接說"殺死"。
用詞夠狠,也夠嚇人。更離譜的是,這話可不是在什么閉門軍情會上講的,而是登上了國際媒體的頭版頭條。
他就是要讓全世界知道:德國,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會掏錢、不敢動槍的"經濟巨人軍事侏儒"了。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就在這番話說出口的前一個多月,德國常駐派遣了一支完整的旅級部隊進駐立陶宛。
這可是二戰后頭一遭:德國軍隊首次在境外永久駐軍,而且還是離俄羅斯邊境這么近的地方。
先是行動威懾,后是言語威脅。
俄羅斯那邊當然坐不住。7月14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話里帶刺地回應:德國,正在再次變得危險。
注意這個"再次"。聽得出來,這是翻了歷史舊賬的憤怒。
他甚至有點難以置信地說:很難相信他真的說了這樣的話……但事實就是如此,他確實說了。
與此同時,德國的總理默茨也沒閑著,一邊跟特朗普熱絡,一邊喊著要"讓德國成為歐洲最強的常規軍"。
短短幾個月,德國從"謹慎看客"搖身一變成了"領頭戰士"。
說白了,德國正在撕掉"和平主義"的標簽,換上一身硬邦邦的軍裝。而這個變臉,來得比很多人想象的還要快。
買來的"德國膽量"
為什么德國會突然如此強硬,連"殺死俄羅斯人"這種話都敢講?
因為他們真的慌了,也真的有錢了。
自2025年德國新總理默茨上任以來,德國就在不斷挑釁俄羅斯,德國國內現在已經在為"戰爭來了"做準備。
6月,德國民防辦公室的負責人拉爾夫·蒂斯勒已經在媒體上公開表示:必須盡快升級全國的地堡、避難所。
把地鐵站、地下車庫、甚至商場的地下室改造成可避彈的地方。
聽起來是不是像電影里的末日情節?不,它是真實發生的事。
起因也是為未來幾年內可能發生戰爭作準備。
說到底,德國自己不滿足了,不滿足于過去幾十年"靠著美國躺平"的安全邏輯。
德國想要靠自己準備"真刀真槍",再次成為歐洲大哥,乃至于世界大哥。
與此同時,德國的政治層也動作頻頻。
2025年3月,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簽署《基本法》修正案,允許自家政府打破"債務剎車",大手筆借錢搞軍備建設。
5月,總理默茨直接喊出要"組建歐洲最強常規軍",德國的目標已經不僅是"自保",而是要主導整個歐洲的防務布局。
數字不會說謊。5000億歐元的國防基金,GDP占比3.5%的軍費投入,這些錢足夠買來德國想要的"膽量"。
更令人瞠目的是,德國這回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從立陶宛的5000人裝甲旅,到即將部署的堤豐導彈系統,德國的軍事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這些武器射程可達2000公里,能夠直接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
這不是防御,這是威脅。
歐洲掀起"備戰潮"
德國的軍事擴張不僅僅是單打獨斗,而是整個歐洲的集體行動,英國也在"備戰"。
首相斯塔默6月宣布,要投入150億英鎊強化核威懾系統,還要造12艘攻擊型核潛艇。
這可不是小打小鬧,這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荷蘭也動了,5月鹿特丹港已經開始為北約船隊預留軍用物資裝卸區域。
戰時運輸路線也開始規劃了。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荷蘭已經在為真正的戰爭做后勤準備,而歐盟一上來就是"砸錢"。
八千億歐元的軍備重整計劃已經在路上,目標是到2030年,打造一支讓俄羅斯"望而生畏"的歐洲軍隊。
德國、英國、荷蘭、歐盟這幾家一起出手,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不管美國是不是還"罩著",歐洲的心已經野起來了,不滿足了。
馮德萊恩那句話說得很直白:如果我們不想打仗,那就得先準備好打仗。
從這個角度看,德國防長那句"殺死俄羅斯士兵",不是情緒化的發泄,而是整個歐洲戰略重心東移、軍事態勢加壓的總爆發。
只是,德國這次選擇了最直白、最不遮掩的方式喊了出來,而俄羅斯的反應也不再含蓄。
佩斯科夫罵默茨是"反俄鼓吹者",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甚至直接警告:德國正沿著它上世紀兩次走向崩潰的老路狂奔。
這話雖然重,但話里有話。俄羅斯的底線很清楚:你可以口頭挺烏、外交施壓。
但如果你德國真的用遠程武器打進我們國土,那我們也不會忍氣吞聲。
現在的情況就是:德國說自己只是"備戰",俄羅斯說德國"卷入了戰爭"。
北約說我們是為了防御,而俄方說你們是在圍剿。
彼此的理解早已南轅北轍,剩下的,只是如何控制這場誤解不徹底失控。
從"握手言和"到"拔刀相向"
把2025年這場風波拆開來看,它的根子并不在皮斯托里烏斯那句話。
而在于北約和俄羅斯這對老冤家幾十年來的"漸行漸遠"。
冷戰剛結束那幾年,俄羅斯一度以為自己能"融進歐洲大家庭"。
他們加入了北約的"和平伙伴關系計劃",還跟美國、歐盟各種聯動,期望在新秩序里占個席位。
但很快,現實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1999年,北約未經聯合國批準,直接轟炸南聯盟,打得貝爾格萊德火光沖天。
俄羅斯卻只能站在邊上干瞪眼。
那一刻,俄羅斯意識到西方的"秩序",并不打算給他們留位子。
接下來二十多年,北約五輪東擴,從波蘭、羅馬尼亞一直擴展到波羅的海三國,幾乎貼到了俄羅斯邊境。
對俄羅斯來說,這是在他家門口插旗立哨,別說接受,連忍都很難。
2014年烏克蘭劇變,克里米亞歸入俄羅斯,這件事更是把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徹底撕裂。
自此以后,北約幾乎把所有防務資源都投向東歐,而俄羅斯則用"非對稱戰略"回敬。
核武演習、戰略轟炸機巡航、能源武器反制……一步步從對話走向對抗,而如今,德國這個原本"溫和"的角色突然換了身份。
開始跟美國、英國、波蘭一道"前沿部署"。
在俄羅斯看來,簡直像是圍堵又開了新戰線。
皮斯托里烏斯那句"殺死俄羅斯士兵"也許只是個導火索。
但它確實暴露出一個冷酷現實:歐洲的戰爭氛圍,已經不再是"假設"。
在這樣一個對話幾乎中斷、信任幾乎為零的時刻。
每一句狠話、每一次部署,都是在火藥桶上敲鑼打鼓。
誰會點燃這把火,還不知道。但現在看來,不管誰先動手。
歐洲這片大陸,距離戰火重新燃起,已經沒有太多緩沖了。
從"握手言和"到"拔刀相向",歐洲正在刀鋒上起舞,而舞步一旦失誤,后果不堪設想。
結語
德國防長的這句話,就像投向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激起的波瀾遠比表面看到的更加深遠。
當"和平紅利"讓位于"軍事威懾",當握手的歐洲開始磨刀霍霍,我們不得不思考:歷史的車輪是否正在倒轉?
80年前的教訓還在那里,和平的珍貴不言而喻。面對當前的緊張局勢,理性與智慧,或許比武力與威脅更加重要。您怎么看?
參考資料:
【深度】俄羅斯與北約,比俄美關系更對立,環球時報,2021-04/26
北約系列軍演升高區域地緣對抗,中國青年報,2025年07月10日
歐洲掀起備戰潮!德國防長:若俄軍襲擊北約,德軍將殺死俄士兵,上觀新聞,2025-07-15
德防長稱“若俄軍襲擊北約,德軍將愿殺死俄士兵”,克宮回應:德國正再次變得危險,環球網,2025-07-15
德防長:如果開戰,德軍將準備擊殺俄士兵,中國新聞網,2025年07月16日
佩斯科夫:德國再次變得危險,參考消息,2025-07-15
德國欲三年完成軍備采購,建避難所應對戰爭風險,參考消息,2025/06/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