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校林立的上海市,除了一眾985/211名校,還有一所五院四系——華東政法大學,盡管它連雙一流都沒有入選,但憑借著在長三角法律行業的認可度,就業質量不錯。
當然,也有一些考生執著于985/211的名號,認為當律師通過法考才是關鍵,至于五院四系的名頭,沒有211名號響,畢竟五院四系并不是正式說法,只廣泛流傳于民間說法,而211工程可是實打實的。
從錄取分數線來看,兩所院校的法學專業,生源質量有所重疊。
那么,放棄華東政法大學,選擇華東理工大學的那些人,后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為“
華理畢業十多年。
華理在上海的口碑一直都是勤奮和好學,當年讀書的時候就聽說過外界“學在華理”的評價,由于學校涵蓋了許多的冷門專業,而且又都是華理的重點學科,所以從課業上來說,一直以來都非常充實,學校老師對待教學或者是對待科學的態度是非常嚴謹的,雖然這一點對學生來說有點痛苦,但是畢業后的學生多多少少還是耳聞目染了一些科學嚴謹,不怕吃苦的精神,正如我們的校訓勤奮求實,用人單位對華理學生的評價也很不錯。
不可否認,華理存在很多的弊病,比如老校區的住宿條件差,學校管理不夠靈活等,但總體來說,在華理就讀,至少不用擔心學習風氣的問題,盡管很多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是還是會很認真地去對待,另外說一句,就算在華理學了天坑專業,但如果好好學,公費留學的機會還是挺多的,一個是國外學校對華理教學質量的認可,另外華理自身的外語學院也會提供不錯的學習外語的機會,比如第二專業的學習,我就是在大學期間輔修了英語這才拿到了專八的證書。
”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
前三年在奉賢校區,去到市區還需要經過高速公路,偏遠地步無法想象,對于非工科并需要實習的學生非常不友好。
對于工科學生而言,誠然,偏遠的校區斷絕了一切與外界的溝通,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專業課,但是,正因如此,大多數同學在前三年由于缺乏與外界的接觸,對社會認知與了解并不充分,導致就業時候一片慘淡。
對于繼續讀研的同學來說,這似乎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對于想要畢業就工作的同學來說,是有些吃虧的。
關于與外界接觸這個話題,個人認為學校做的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為學校的強勢學科都是生化環材,這類學科更注重于科研。
大一到大三基本滿課,大四去到徐匯校區,理應是實習秋招的階段,一天安排一節課,同時,被學院塞滿了各種工廠參觀和課程設計,還偏偏是考研前。
大多數老師也一直在強調好好搞學習,有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意味,仿佛過了四年高三。
缺乏人文關懷可能是理工學校的通病,行政一塌糊涂,導致畢業學生的歸屬感并不強。
雖然有以上問題,但華理起碼是個一線城市的211,在江浙滬區域求職,學?;静粫豢?,至于具體的能力、比賽經歷、實習經歷還是要靠個人努力。
只能說學校是給了一個平臺,自己想辦法去盡可能的獲取足夠多的資源吧。
也不知道我的這番話會被多少人看到,如果你是正在填志愿的高考生,我會建議你去上大和華政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