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深耕母嬰行業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前陣子,山西大同又火了,與上次因為黑神話火出圈不同,這次是因為一塊兒童手表,讓所有網友都吵翻了。
事情是這樣,盧女士一家人去山西大同旅游,期間孩子不小心把兒童手表丟在高鐵的垃圾袋里,等下車后才發現。
隨后打12345求助,在當地的協調下,最終找回了手表。
聽起來是件非常暖心的事,那為啥網友們會吵翻天呢?
原因就在,這塊兒童手表, 是兩位環衛工人在高溫環境下,花費四個小時,徒手在8噸垃圾中找到的!
網友對這件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讓環衛工翻八噸垃圾找手表有必要嗎?”“有誰來心疼環衛工人?”
更多的網友對于這件事還是指責。
好在,大家的關注和聲音沒白費!
最新消息:當地終于想起該給這兩位辛苦翻垃圾的工人點獎勵了。
可讓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是,這事兒沸沸揚揚鬧了這么久,從開始領導們講“暖心事跡”,到現在回應網友批評……
自始至終,我們連這兩位在垃圾山里悶頭翻找幾個小時的工人叫啥都不知道!
大家看到的,只有新聞里那張照片——帽子壓得低低的,背彎得深深的,整個人幾乎要被垃圾埋起來了。
他們的工作是城市里最臟最苦的活兒,可在講述城市“文明”故事的時候,他們卻成了一個模糊的背景板,連個清晰的名字和聲音都沒留下。
這大概也是為啥大家心里堵得慌:領導在鏡頭前說“為老百姓服務我們義不容辭”,失主感動地說“來大同真幸運”,可38度高溫下真正在八噸垃圾堆里彎了四個小時腰的,卻只有這兩個連名字都叫不出的環衛工人。
看完整件事的報道,我想說:這種“暖心”新聞,真的大可不必!
01
我們先來說說整件事的經過。
盧女士一家發現兒童手表丟了后,在第2天打了12345熱線求助。
然后經過一系列的追蹤,最后確定手表已經隨著垃圾進入了中轉站的擠壓箱。
隨后,負責垃圾處理的公司將垃圾轉運至某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空地。
然后,兩名環衛工人就在這小山一般的垃圾,開始徒手翻找,這一翻就是四個多小時。
下午四點五十分左右,那塊小小的電話手表終于在環衛工手里重見天日。
最終,在 當晚送還給了盧女士。
這樣看來,好像真的是件“暖心事”,當地也是這么來宣傳的。
這件事中,盧女士一家失而復得,當地得到了宣傳,看著皆大歡喜,但唯獨辛苦工作的環衛工人被隱藏起來。
要知道,那是足足 八噸的垃圾,在八噸垃圾中找到一塊小小的兒童手表,這是多么恐怖的工作量。
而且翻垃圾的那四個小時,正是每天最熱的時候,普通人什么都不干就坐那都會有一身臭汗,何況頂著高溫翻垃圾的環衛工人呢?
而且還是“徒手”!!
惡臭的細菌、玻璃碎渣、醫療廢棄物!這么高的風險下,徒手翻垃圾的后果誰來承擔?
所以,這也怪不得網友們提出質疑:為了一塊兒童手表,付出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是否屬于浪費呢?
但對此,相關人員回應:非特殊個例,“這種事情是誰有需求,就可以去找,不能說值不值。做啥是值,做啥不值?我們認為這是我們該做的,應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
聽著好像也有道理,以百姓需求為先。
這里的主要的矛盾就在于:公共資源是否被用在該用的地方?
有理性的網友就指出:“如果是人工耳蝸或者救命的東西可以理解,但是為了一塊兒童手表真是大可不必。”
之前,就有新聞報道,有人發現女兒的人工耳蝸不見了,那小玩意只有8克,但是費用卻十分昂貴,重新配的話還需要繁瑣的適配過程。
報警之后,在警員、環衛工人的幫助下,經過三小時的不停翻找,最終找到了僅重8克的人工耳蝸。
這件事 央媒轉發報道后,網友們都紛紛點贊表揚。
那為什么這次事件看著和差不多,但 輿論方向卻截然相反呢?
顯然,“電話手表”與“人工耳蝸”的價值或者必要性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前者生活甚至生存所需,后者可有可無,所以此次輿論翻車是必然的。
02
回顧整個事件,從媒體開始大肆宣傳這件事,到最后輿論翻車,其實都在意料之中。
相信新聞報道這件事,肯定是希望大家對于此次“找手表”行動多多夸贊,樹立當地形象。
旅客遇到困難,所有人不辭辛苦傾盡全力幫助旅客,最后完美結局。
但是輿論翻車的原因,恰恰就是那最讓人感到溫暖的環衛工人過早地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
之前有個細節就挺膈應人:失主本來要給紅包感謝工人,結果被環衛公司的領導給“婉拒”了,理由是“這是環衛工應該做的”。
網上不少人都吐槽:你這領導是不是有點“慷他人之慨”?不讓收紅包可以理解,覺得不合適唄,那你就該用更合適的、板上釘釘的方式,給人家把辛苦錢結清楚啊!
這本質上不是什么特別“獎勵”,這就是他們額外干了不屬于日常分工的苦活兒 應得的勞動報酬!
干活拿錢,天經地義,這不該是常識嗎? 更應該成為常態才對。
要知道在高溫下翻四個小時垃圾肯定不在他們的工作范圍內。
但辛勤勞作的是他們,額外工作的也是他們,最終卻不到應有的報酬和嘉獎,就輕飄飄的消失在新聞里。
這事兒還暴露出來一個大問題:不管城管局的還是環衛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都特別自然地認為,“翻垃圾找東西”是環衛工“分內的事”、“本職工作”。
哎,咱們就來掰扯掰扯:這真算環衛工的本職工作嗎?
環衛工的核心任務不是保持環境干凈衛生嗎?比如掃街、運垃圾、公共場所保潔,這些有固定流程和量的活兒才叫本職吧?
為了某些人的粗心,在垃圾堆里大海撈針找手表?
這完全是額外的工作啊!
既沒寫在環衛工日常的職責清單上,也根本不符合他們平時的工作流程嘛。
硬把這種特殊需求塞進“本職工作”里,這不是在打馬虎眼嗎?
這本質上就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一種模糊處理啊!
今天你說人家自己丟了東西,環衛工就得負責找回來?
那基層勞動者的工作邊界還不被無限壓縮?啥都得干?
服務市民沒錯, 但“有求必應”也得看事情緩急、權衡輕重,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壓給一線工人?
其次,大家會對成本在心里有一個比較。
這件事情從一開始的12345熱線,到最后的將垃圾緊急轉運。
這中間的環節一環扣一環,能做到這么快的響應,可以看出各個部門的配合那是相當緊密了。
但是這是公共服務,任何公共服務都是要考慮成本的。
大家心里面都有筆明白賬,那就是:高溫下作業+高齡+垃圾轉運+垃圾場地>>兒童手表價格。
難道就因為有人求助了就要動用一切資源去解決嗎?
這件事明明有更完美的解決辦法:將這八噸垃圾找個地方先保存著,讓游客自己去找。
或者游客自己雇人去翻垃圾。當然這八噸垃圾的保管費也必須結一下。
如此,當地提供了幫助,真正工作的人也得到應有的獎勵,這才是大眾想要的“暖心”新聞。
最后,我想說:
真正的暖心,是讓所有人都感受到社會的公平與公正,而不是讓勞動人民成為托起這桿大旗的苦力。
暖心的故事,不該是用一線勞動者的汗水甚至健康去書寫的;一個城市的體面,也不能總建立在讓最辛苦、最艱難的人群默默負重前行之上!
咱們希望那兩位工人真能實實在在地拿到他們應得的補償,別讓承諾成了空頭支票。
也希望以后啊, 少一點這種“自我感動”式的宣傳,多一些落到實處的目光去關注普通勞動者,給他們應有的回報和尊嚴。
讓他們在流汗付出的時候,也能感受到這份工作帶來的價值感。
說到底,讓每一位為城市出力的勞動者,都能分享到城市發展的成果,勞有所得、苦有所償,這才是一個文明之城該有的樣子啊!
你可能還喜歡讀
原創不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支持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