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日本參議院大選投票,只剩最后一天。
沒有想到的是,炎炎烈日之下,“外國人問題”首次成了各大政黨競選的焦點。從東京市中心的天價公寓到北海道的水源林,外國資本對日本房地產的熱情讓普通日本人開始感到不安:
這個國家,還有我們自己的立足之地嗎?
在東京市中心的千代田區,一套能眺望皇居和日本武道館的豪宅,標價高達18.8億日元(約9100萬元人民幣)。這樣的價格,即便是對日本的中產階級而言,也幾乎是天文數字。然而,房地產中介卻透露,這類高端物業的購買者中,外國人占比越來越高。尤其是在過去2年,海外投資者對日本房地產的興趣激增。根據國土交通省發表的《土地白皮書》數據,2024年海外投資者在日本的房地產購買金額達到9397億日元(約4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其中,中國大陸、香港等地的富裕階層成為主力軍。
面向東京灣的海景高層公寓樓,已成為許多外國人購房的首選。
為何外國資本如此青睞日本房地產?原因并不復雜。首先,歷史性的日元貶值讓日本資產在全球投資者眼中變得“超值”。以東京元麻布的高級住宅為例,其價格指數僅為香港的1/2.6、倫敦的1/2。這意味著,同樣的資金在日本能買到更大、更優質的物業。其次,日本對外國人購房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交易流程極為便利,而且擁有世代相傳的永久產權。日本的這一產權制度讓外國投資者感到“安全”。
然而,外國投資者的這種“日本熱情”,卻讓普通日本人感到了壓力。日本電視臺的民調顯示,78%的日本人認為應加強對外國人在日本購房的監管。這意味著,房價高企、普通人買房困難,成為許多日本人經濟焦慮的直接體現。尤其是東京市中心的23個區,2億日元(約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端住宅中,近半數被外國人購買。這種現象讓一些人開始質疑:日本的土地和房產,是否正在被“外來資本”搶占?
更深層次的背景,則是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帶來的社會情緒。物價高漲、日元貶值、工資增長跟不上通貨膨脹,這些都讓日本民眾的生活壓力倍增。正如瑞穗銀行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酒井才介所言:“日本人的經濟不安,正在以對外國人的不滿形式擴散。”在這種情緒下,外國人購房被視為“推高房價”的元兇之一。
于是,在這一次的參議院大選中,對外國人征收“空房稅”,已被一些政黨視為應對這一問題的“靈丹妙藥”。
“空房稅”最早由神戶市提出,初衷是為了解決投機性購房帶來的空置問題。近年來,日本大城市的塔式公寓(タワマン)成為投資熱點,許多物業被購買后長期空置,既不用于居住,也不用于出租。這不僅推高了房價,還對公寓管理造成困擾——空置的房屋無人繳納管理費,導致管理組合的運營困難。神戶市希望通過對空置物業課稅,促使業主將房屋投入市場,從而緩解供需矛盾。
主張“日本人優先”的參政黨,支持率已飆升到第二位。
這一構想很快得到了日本政界的響應。國民民主黨在2025年參議院選舉公約中明確提出,將針對“非居住目的的住宅”引入“空房稅”,并將稅收入用于支持普通日本人的住房需求。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等主要政黨也紛紛提出加強對外國人購房的監管措施,比如事前許可制、土地利用限制等。甚至有政黨提出,對安全保障相關區域的土地交易進行更嚴格的審查,以防止外國資本對敏感區域的“滲透”。
然而,“空房稅”的實施并非易事。首先,如何界定“空置”是個難題。業主可能聲稱房屋用于“度假”或“短期居住”,規避稅收。其次,針對外國人購房的監管可能引發“排外主義”的爭議。立憲民主黨代表野田佳彥就曾呼吁,應當以“共生”而非“排除”的理念來制定政策,畢竟日本的制造業、建筑業、護理業等領域早已離不開外國勞動力。如果一味收緊政策,可能不僅損害日本的國際形象,還會影響其經濟活力。
日本并非第一個面對外國人炒房的國家。全球范圍內,許多國家和城市早已采取措施,試圖平衡本地居民的住房需求與外國資本的流入。以下是幾個典型的例子:
澳大利亞對外國人的房地產投資有著嚴格的監管。非居民外國人原則上不得購買二手房,只能投資新建住宅,且必須向政府申請許可。這一政策旨在確保本地居民的住房優先權,同時避免外國資本推高房價。此外,澳大利亞對空置物業也有額外稅收,例如維多利亞州的“空置住宅稅”,對連續6個月以上空置的物業征收1%的年度稅。
新加坡以高額稅收遏制外國人的投機性購房。外國人購買住宅需繳納高達60%的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這使得投資成本大幅上升。即便如此,新加坡的房價依然居高不下,顯示出稅收政策的效果有限,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資本的流入。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安大略省針對外國人購房推出了“非居民投機稅”,稅率高達20%。2022年,加拿大更進一步,直接禁止非居民在兩年內購買住宅。
新西蘭在2018年通過法案,禁止非居民購買現有住宅,僅允許投資新建物業。這一政策的背景是外國資本推高了奧克蘭等城市的房價,令本地居民望房興嘆。新西蘭的經驗表明,強硬的限制措施確實能快速冷卻市場,但也可能導致房地產開發資金短缺。
中國香港地區對非居民購房者征收15%的買家印花稅(BSD)以及15%的從價印花稅(AVD),并對短期轉售物業加征高額稅率。這種高稅收政策有效降低了投機性購房,但香港的房價依然高企,顯示出單一稅收手段的局限性。
明天將是參議院大選的投票日,不管石破茂首相領導的自民黨能否獲得過半數議席,一場針對外國人的整治風暴,將在大選結束之后掀起。如何遏制外國人炒房?征收“空房稅”,或者參照別國的做法,加征高額印花稅,顯然都是其中的主要選項。
對于外國人來說,在日本投資性買房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后,在日本沒有居住權的外國人,將很難擁有購買日本房產和土地的資格。即使在日本生活的外國人,購房資金來源也將會受到嚴格的審查。而高端樓盤,將會通過“邀請制”手段,限制外國人的購買。
面對全球化時代和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困境,日本執政的自民黨提出了一個日本人與外國人“共生”的概念,希望引進海外勞動力與各種人才,來建設一個有限的國際化社會。但是,面對大批還不怎么理解日本規矩的外國人的涌入,尤其是一群比日本人更有錢的外國人群體的殺入,日本如何在“共生”與“監管”之間找到一條中間道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