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普通批開始投檔,家長們總會隔三差五查詢錄取狀態,激動亦緊張。別急,1分鐘帶你搞懂投檔原理。
一、先把概念拆成“人話”
1.平行志愿=“同時填多個第一志愿”。
過去是“先看第一志愿,再第二志愿……”,現在是“一口氣把所有志愿打包,一起給招生辦,讓他們挑”。
2.投檔=“把你的檔案送到某所大學”。
檔案一送,學校就能決定錄不錄;沒送過去,學校連你的名字都看不到。
3.“分數優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檔”=招生辦的三條鐵律。
下面用一場“高鐵選座”游戲,把這三條鐵律講透。
二、“高鐵選座”模擬:看懂招生辦的動作
假設:
高鐵列車=一所大學的一個專業組(如“復旦大學物理類01專業組”)。
座位數=招生計劃數(如20人)。
考生=持票旅客,手里握著“車票”——也就是高考總分+位次。
車站檢票口=省考試院投檔室。
流程如下:
1.排隊——按位次從高到低
全省考生按高考成績(含加分)排成一條長龍,第一名在前,最后一名斷后。
2.檢票——一次放一個人進去
第1名走到檢票口,電腦查看他的A志愿(如“復旦01”)。
若復旦01還剩座,電腦立刻“嘀”一聲,把他的檔案投進復旦,完成投檔。
檢票結束,輪到第2名。
3.志愿檢索——挨個座位問過去
第2名A志愿清華02已沒座,電腦立刻問B志愿復旦01;若還有座,投檔成功;若滿座,再問C志愿……直到E志愿結束(實際上,很多省份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志愿,原理是一樣的)。
只要他有一個志愿有座,就立刻上車(投檔),后面的志愿全部作廢。
4.滿員即停——一次投檔,不能反悔
一旦某輛列車(專業組)被投滿20人,系統立即關門,不再接收后來者。
如果某考生5個志愿都滿了,他就“滑檔”,只能等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三、招生辦的“黑匣子”里到底跑什么程序?
官方流程圖可以簡化為下面的流程:
注意:
“分數優先”指排序永遠按位次,不看誰膽子大、填得靠前。
“遵循志愿”指電腦一定從A掃到E,不會跳過B直接看C。
“一次投檔”指每名考生在本批次只有一次投檔機會,不“補投”。
四、家長最常問的五個“坑”
1.“我把最想去的學校放B,會不會吃虧?”
不會。只要你的位次夠高,哪怕B志愿,也照樣先于低分考生的A志愿被錄取。
2.“專業調劑會不會把我調到完全不相干的專業?”
調劑只在“已投檔”的學校內部進行。如果你勾了“服從調劑”,學校會在本專業組里未滿額的專業之間調劑;不會把你從“臨床醫學”扔到“考古學”。
3.“退檔到底怎么發生的?”
常見原因:體檢受限、單科成績不達標、不服從調劑。退檔后,本批次不再投檔,只能等征集志愿。
五、一句話總結投檔原理
考生排隊→按位次檢票→依次檢索A→E志愿(直到最后一個志愿)→有座即上車→滿員關門→退檔或滑檔→征集志愿。
記住:分數是硬通貨,位次是通行證,志愿順序是方向盤。
把“你填報的所有志愿”想成“若干張車票,只要一張能上車就贏了”,你就徹底搞懂了平行志愿的投檔原理。簡單吧?當然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