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爾曼斯克第35修船廠的船塢內,銹蝕的飛行甲板上,幾名俄羅斯水兵正踢著一只脫皮足球,他們的靴底蹭過那些尚未修補的彈孔,那是2016年敘利亞行動中留下的“勛章”。
這是紅色帝國留給俄羅斯海軍的超級遺產,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如今它等來了最后一道命令,7月,俄羅斯國防部簽署文件,宣布這艘航母的維修工作將無限延期。
大家都明白,這是高情商的說法,庫茲涅佐夫號其實已經被永遠拋棄了,再無出港機會。不少軍迷感到惋惜,其實這沒什么,它還有一條“姊妹艦”,以前叫瓦良格號現在叫遼寧號,它依舊帶著蘇聯的鋼鐵在抵抗西方霸權。
“一港同胎”的姊妹艦,為什么命運卻截然相反?
時間倒回至1985年12月4日,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0號船臺上,一艘編號為“105”的巨艦正緩緩滑入水中。當時在場的蘇聯海軍將領們絕不會想到,這艘被命名為“第比利斯”號,后改為庫茲涅佐夫號的航母,將成為紅色海軍遠洋夢想的絕唱。
庫茲涅佐夫號在設計之初其實就不怎么先進,畢竟當時的蘇聯國力已經開始出現頹勢。由于蒸汽彈射技術落后,它使用滑躍式甲板,這樣一來給艦載機預留的位置就少了很多。為了加強庫茲涅佐夫號的戰斗力,蘇聯工程師想了一個絕妙的點子,加裝12枚“花崗巖”反艦導彈。
庫茲涅佐夫號排水量5.85萬噸,長304米,由鍋爐加蒸汽輪機組合提供動力,最大航速29節,滿載時甲板上可以停放41架不同種類飛機,如蘇33、米格29,卡27等等。
有意思的是,這艘航母本身的防空火力配置就很強,它出海時甚至不需要其它艦船護航。庫茲涅佐夫號上有4座SA-N-9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可發射192枚導彈,外加8套卡什坦近防系統和AK630型六管30毫米艦炮。
在甲板下塞導彈,不是因為蘇聯人腦洞大,而是蘇聯海軍一直不怎么信任航母,他們更喜歡核潛艇和導彈巡洋艦。在蘇聯高層看來,庫茲涅佐夫號就是一艘可以搭載艦載機的導彈巡洋艦。
從設計上看,這艘航母其實真沒啥大毛病,還比較新穎,有點武庫艦的意思。其后續問題不斷,主原因就是一個字——錢。
1991年12月,正在黑海訓練的庫茲涅佐夫號全體船員接到一項命令,立即返回母港,塞瓦斯托波爾基地。
之后,艦隊司令又接到了另一條無線電報,從莫斯科發來,具體內容現在已經不得而知,意思大概就是“不要回去,那里不是家”。之后,在北方艦隊副司令指揮下,只有30%的船員還沒有艦載機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回到了俄羅斯控制的北海艦隊母港。
蘇聯解體后,在休克療法的摧殘下,各加盟國都極度缺錢。俄羅斯東拼西湊,完成了庫茲涅佐夫號的舾裝,但是隨后葉利欽在美國的建議下實施裁軍,將這艘航母上的飛行員強制退役。之后這艘巨艦就停在了艦隊母港,之后又經歷重組、出海演習和訪問。但是總體來看,庫茲涅佐夫號待在港口的時間遠比出航時間要長,一年有80%都在家里窩著。
而且,庫茲涅佐夫號上的船員日子過得也比較凄慘,工資不按時發放。后來船員們想了一個主意,拆解航母上的貴金屬拿出去賣。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9年,這一年普京實施“海軍復興計劃”,庫茲涅佐夫號重新被重視。
之后俄羅斯因為賣油氣給歐洲小賺了一筆,國家經濟趨于穩定。可是有錢了又缺技術,蘇聯解體導致很多工業門類直接銷戶。到現在,俄羅斯都沒有能下線一臺合格的艦用蒸汽輪機。
庫茲涅佐夫號的蒸汽鍋爐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在2019年大修期間,還發生過重大事故。而前一年,俄羅斯最大浮動船塢也因事故沉沒。2021年紹伊古視察時,還囑托要盡快修好庫茲涅佐夫號。之后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已無暇顧及這艘航母,每天3億美元的戰爭消耗實在巨大,俄羅斯也只能勉強支撐,而這艘“紅色遺產”的命運已經顯而易見了。
其實它也有過高光時刻,2016年敘利亞戰爭中庫茲列佐夫號上的戰機起飛了300多次,炸毀了恐怖分子1200多處據點,這算是它最后的榮光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