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馬琳終于現身了,還是跟著國乒女隊一起出席中國乒協和品牌方的續約活動,說實話,這一幕多少有點“打臉前段時間那波離隊傳聞,畢竟在WTT美國大滿貫的時候,馬琳根本沒隨隊,比賽結束后也沒露頭,這么長時間不出現,真的讓不少球迷和媒體都開始猜測是不是要換帥了,甚至有自媒體直接開始“擺爛式造謠,畫大餅說馬琳壓力大要走人——結果現在人家胳膊還沒好,帶著夾板都要出席活動,這波辟謠,算是官方蓋章了。
其實回頭看,這種傳聞也不是第一次了,自從去年巴黎奧運會之后,馬琳的壓力一直在那兒擺著,場外的爭議、對噴、各種流言,甚至還波及到家人,這些年中國乒乓球女隊成績穩定,偶有挑戰但一直穩坐頭把交椅,偏偏只要有風吹草動,教練組總是第一個被推上風口浪尖,這次馬琳消失一陣,外界立馬嗅到“換人的信號,尤其是新任乒協主席王勵勤曾經說過新奧運周期球員和教練員都可能調整,這話一出,輿論場直接炸鍋,網友們都開始“點贊回懟,有的支持換帥,有的表示理解馬琳難處——可誰都沒想到,真正的原因其實就是教練胳膊傷了,根本不是離隊。
說到這,不得不感慨一句,體育圈的風向真的說變就變,前腳還在猜測教練會不會走人,后腳人家已經帶病出席活動了,這種劇情比電視劇還精彩,關鍵在于,馬琳的作用到底有沒有被低估,這屆美國大滿貫女隊沒拿到女單冠軍,沒馬琳現場指揮,確實讓人多了點想象空間,鐵桿球迷都知道,馬琳坐鎮指揮的時候,女隊的氣質和臨場應變能力是肉眼可見的,換教練不是換水壺,這可不是“換個人喊個加油那么簡單,誰真懂球誰知道,每個奧運周期的磨合和調整都要付出代價。
此情此景,其實也挺像當年劉國梁短暫離開國乒那次,外界各種瘋狂解讀,但最后依然要回歸專業本身,成績說話,誰能帶隊贏球誰就有話語權,馬琳自當上女隊主教練后,雖然背后爭議一直沒斷過,但女隊成績穩定,沒出現過大起大落,偶爾被日韓隊員狙擊一下也屬于正常波動,關鍵場次和頂級大賽,還是能頂得住的,這種能力不是隨隨便便換個人就能補上的,特別是奧運會周期剛剛開始,距離洛杉磯奧運只剩三年,隊內這批主力,馬琳最清楚怎么用、怎么調,換帥風險大,國乒未必愿意冒這個險。
當然,球迷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誰都知道,教練被噴得最狠的時候,往往就是球隊成績起波動的節點,這次美國大滿貫女隊丟冠,網上不少聲音都在質疑教練組和管理層,是不是該動一動了,但這事其實邏輯很簡單:一個賽季總有低谷,教練也有受傷和調整的時候,這種時候造謠離隊、帶節奏,反倒會影響全隊的穩定,國乒女隊要想在下一個奧運周期繼續保持統治力,最重要的還是穩住大局,別讓外部輿論帶亂了節奏。
說到底,馬琳這次現身,既是對外界傳聞的正面回應,也是給女隊球員和教練組打了一針“穩定劑,畢竟現在正是備戰新周期的關鍵階段,誰都不能掉鏈子,說白了,外部壓力、網絡對噴,這些教練和球員其實早就見怪不怪了,真正決定一支隊伍命運的,還是場上的表現和場下的管理,馬琳哪怕胳膊沒好,也選擇出席活動,多少有點“用行動說話的意味,這種細節,說到底還是專業人士的擔當和責任感。
接下來,國乒女隊該怎么走,馬琳能不能帶隊走出低谷,能不能壓住輿論的火頭,還是得靠成績說話,外界怎么議論都沒關系,關鍵比賽贏下來,所有的質疑自然就煙消云散,反過來,如果成績起伏太大,再怎么辟謠都沒用,球迷和媒體一樣會用腳投票,這就是競技體育的鐵律,誰都逃不掉。
最后再說一句,馬琳離隊的傳聞這次算是告一段落,國乒女隊暫時不用換帥,但未來三年肯定不會風平浪靜,輿論還會有波動,球迷還會有情緒,關鍵時刻還是看教練組和管理層怎么穩住隊伍,怎么應對挑戰,畢竟這才是真正的“大滿貫考驗,誰能頂住壓力,誰才能站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