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開局”的周糠順是出生就比別人的起跑線低,在高考的這條賽道上,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其中的不易。
高考分數公布的那天,幾乎全體的考生和其家長都興奮難抑,坐在電腦前翹首以盼自己的成績。
而他的高考成績還是從別人的口中得知的,因為貧困的家庭讓他連查成績的工具都沒有。
就是這樣的一個學習環境,他竟考出了642分的成績,穩超湖南省物理類一本線一百多分。
看圖文更過癮! 關注我,精彩不斷!下方留言區已開放,等你來暢所欲言!#關注有驚喜
十年前的一紙承諾
如果誰經歷了周糠順的劇本,或許絕大多數的人都想要放棄了,早年父親因為工作時的意外,落下了腿部殘疾的毛病。
失去了出苦力的能力,沒辦法只能靠著村子里安排的保潔和撿廢品的工作茍延殘喘,一個月區區幾百塊錢來養活一家人。
而周糠順的母親呢更是家里的開銷之一,由于智力的障礙,需要每天服用昂貴的藥物,一旦停藥病情就會迅速加重。
就是這樣的家庭每天唯一的愿望就是努力的活下去,當記者去他家里采訪的時候,邁進去的那一刻就已然受不了了。
家徒四壁是記者對著家唯一能想到的成語,小小的土磚房里,是連一個玻璃窗戶都沒有,只能靠著爛塑料布勉強遮住。
不過別看外邊破破爛爛,屋子里卻被一家人收拾的干干凈凈,地上沒有一絲灰塵,就連父親撿來的塑料瓶都被碼的整整齊齊。
墻上沒有裝飾,但一面墻的獎狀就是這個家最耀眼的標志,它們就像是善良的鎧甲一般保護著這個家。
然而命運仍要捉弄他們,周糠順11歲那年遭遇一場意外,幾乎被剝奪生存的權利。
腸斷裂、腦震蕩種種檢查報告都像銀針一般刺進這家人的心里,命懸一線的周糠順需要五萬元的手術費用。
可是對于這家人來說那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兒子的病還是要救救的,于是他的父親就這樣拖著傷殘的身體挨家挨戶地磕頭借錢。
這份感動傳遍了整個縣城,全村人開始發動為周糠順捐錢,錢湊夠了,他的生命也挽救了回來。
而父親卻來不及高興,而是一筆筆的記下所有伸出援手的鄉親們的名字,對于他們一家來說這雖然是善款,但也是人情。
就這樣帶著全村人的善意,周糠順走上了一條堅決要改變命運的道路。
暑假去工地搬磚,高中去餐館洗盤子,他勤工儉學絲毫不愿意浪費一點時間,沒有補習班,沒有智能手機,他的童年甚至連一個像樣的學習燈都沒有。
就這樣憑借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力,終于在今年的高考向所有人展示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知恩圖報是他唯一的目標
642分的高考成績下來之后,全村人都沸騰了,周糠順就像是整個村里的小孩兒一般,全村人看著他一點點長大。
在采訪中,他也真誠的告訴大家,這個成績其實在他的意料之中,本想著借著高考能全力以赴的拼一把,但是并沒有超常發揮。
不過即便是這樣,他的成績也依然很優秀了,這個剛滿18歲的少年終于用文憑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
在高考的志愿表上,他填寫了北京郵電大學,他向大家透露報考這所學校其實就是看中他畢業之后的就業率。
周糠順深知錢對于一個家庭的重要性,所以去到首都北京并不是他唯一的目標,掙錢才是硬道理。
當有人在替他惋惜這樣的分數能上更好的學校時,周糠順早已看透,名校的光環終究換不來母親急需的藥物,更幫不了父親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就像是八年前的龐眾望,那個河北吳橋縣少年同樣父親精神分裂、母親下肢癱瘓,2017年以684分考入清華,如今已是博士三年級。
當年龐眾望母親坐著輪椅為他借先心病手術費,他從小撿廢品補貼家用,考上清華后拒絕一切資助。
周糠順與龐眾望他們雖都出自寒門,可是卻都選擇用知識作為杠桿,撬開了命運的枷鎖。
從益陽農房到北京郵電大學,這條路他走了十八年,不過好在今天的他終于走出來了,帶著全家以及全村人的希望踏上了去往大城市的路。
參考信源:
益陽日報2025-07-01 03:29 父母殘疾,寄住伯父家,益陽逆風少年周糠順高考642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