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唉,這世道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之前,誰見了普京?不得畢恭畢敬地稱一聲:大帝。
直到普京遇到了那個男人,澤連斯基,
一位曾被戲稱為喜劇演員的硬漢人物。
從這一刻起,攻守之勢徹底逆轉,
演員化身成了真正的硬漢,而昔日的硬漢卻成了舞臺上的表演者,甚至被公開斥責為愚蠢的失敗者。
雖然有人覺得這些話刺耳難聽,但看到是誰說的之后,反倒覺得這些指責非常中肯。
那么,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愚蠢與失敗的標簽
常言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盡管自2022年2月,俄羅斯主動發動的俄烏戰爭,不僅超出了普京的掌控,還使俄羅斯頻頻淪為笑柄。
戰爭開始不到三個月,俄羅斯不僅未能擊潰烏克蘭,反而陷入軍工產能嚴重不足的困境,不得不緊急向埃及、伊朗和朝鮮尋求軍火支援,
2024年8月,對烏克蘭發動軍事行動的俄羅斯,竟然在庫爾斯克打響了“衛國戰爭”。
同年,堂堂俄羅斯號稱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竟然向朝鮮請求派出援軍,
同樣是在這一年,俄羅斯黑海艦隊幾乎被徹底摧毀!
原本以為2025年,隨著特朗普的回歸,普京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然而,俄羅斯的表現實在令人失望!
2025年6月1日,烏克蘭發起“蛛網行動”,深入俄境內4000多公里,僅出動100多架無人機,就成功摧毀了多架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
戰爭打到這種地步,俄羅斯幾乎已經毫無遮掩。
可偏偏,已經如此狼狽的普京,提出的停戰條件依然令人匪夷所思,
6月2日,在土耳其舉行的俄烏和平談判中,俄羅斯提出了如下要求:
要求國際社會承認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州歸屬俄羅斯,烏克蘭必須保持中立,不得加入任何軍事聯盟,禁止烏克蘭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得允許其他國家在烏克蘭進行軍事活動,限制烏克蘭軍隊的最大人數,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要求澤連斯基辭去總統職務,并解散烏克蘭境內的反俄民族組織……
說實話,很難想象,在剛剛遭受烏克蘭致命打擊之后,俄羅斯作為侵略失敗的一方,竟然能提出這樣一份所謂的“和平協議”?
還真把自己當成“大帝”了啊!
對此,芬蘭總統給出了對普京的精準評價:
“愚蠢的失敗者”!
這話雖然刺耳,但確實不無道理。
那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普京到底失敗在哪里,又為何被貼上“愚蠢”的標簽?
二,普京的決策失誤
從“事后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普京發動俄烏戰爭,無疑是一個極其愚蠢的決定,而且是全方位的失誤。
首先,普京對俄羅斯的實際情況缺乏清醒認知,他以為自己掌控全局,但現實證明,他其實對很多關鍵問題一無所知。
自2014年起,普京每年都會撥出大量資金給情報機構,讓他們在烏克蘭進行滲透活動,
而俄羅斯的情報部門也不斷向普京匯報“好消息”,讓他誤以為只要俄軍一動,一切都會順利。
結果呢?等到普京真正發動戰爭,才發現自己被欺騙得徹頭徹尾!
原本用于收買烏克蘭軍政高層的資金,竟被情報機構內部貪污一空!
更離譜的是,當俄羅斯情報人員得知普京真的要對烏克蘭動武后,為了掩蓋自己的謊言,
竟然向美國拜登政府泄露了克里姆林宮的軍事動向,希望借助美國的力量迫使普京收手。
唉,誰能想到呢?
身為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大帝,竟然被自己的情報人員如此玩弄。
除了被情報部門蒙蔽,俄羅斯海軍也給普京帶來了巨大打擊。
俄羅斯的黑海艦隊,竟然被幾乎沒有正規海軍的烏克蘭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造成這一荒唐結果的原因之一,還是腐敗問題。
2023年,察覺海軍異常的普京,下令俄羅斯調查委員會徹查海軍賬目。
這一查,果然爆出了驚人內幕!
從2009年到2016年,在俄羅斯前國家杜馬議員阿列克謝·利亞先科的操控下,眾多俄羅斯官員通過“諾維克公司”,侵吞了艦艇維修資金的40%至80%!
補充說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從未建造過6000噸以上的水面艦艇。
換句話說,俄羅斯本就老舊的艦艇,在戰爭爆發前十幾年幾乎沒有進行過維修,自然成了烏克蘭的活靶子。
至于陸軍和空軍?
不說別的,開戰不到三個月,后方竟然連基本彈藥都無法保障,直到今天,前線俄軍仍嚴重依賴朝鮮的炮彈供應?
開戰之前,普京難道沒有調查過俄羅斯的軍工產能嗎?
還是說,又被欺騙了?
除了被下屬蒙蔽,普京對這場戰爭的戰略準備也堪稱愚蠢。
開戰前,普京未與任何大國達成默契,也未進行任何輿論鋪墊,完全一副“蠻夷姿態”。
結果顯而易見,俄烏戰爭爆發后,除了白俄羅斯、朝鮮等少數國家外,國際社會普遍譴責俄羅斯。
那些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更是提高警惕,唯恐成為下一個目標。
而在戰爭初期,普京似乎過于輕視歐美,在西方尚未全面介入的那兩個月,居然沒有切斷烏克蘭的對外通道。
這使得澤連斯基在頂住俄軍初期攻勢后,能夠持續獲得西方援助,從而與俄羅斯展開長期消耗戰,進一步暴露了俄羅斯的虛弱。
可以說,俄羅斯落到今天這個地步,與普京的無知和傲慢密不可分。
而無知與傲慢,正是最愚蠢的表現。
那么,因為愚蠢,俄羅斯到底失去了什么?
三,失敗的代價
不要再試圖為普京辯護了。
這場戰爭打到現在,
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在國際層面,俄烏戰爭徹底惡化了俄羅斯的外交環境。
德國、法國這些原本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國家,寧愿承受能源短缺和通貨膨脹的壓力,也要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
這對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財政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
再加上西方企業因制裁集體撤離俄羅斯,
如果不是中國這個鄰國還在維持貿易往來,俄羅斯經濟早就崩潰了!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普京發動戰爭的初衷是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確保戰略緩沖區。
但戰爭爆發后,芬蘭、瑞典這兩個原本中立的國家卻加入了北約。
立陶宛則邀請德國駐軍。
波蘭、德國也開始大幅擴軍,其中波蘭2024年軍費支出約為340億美元,占GDP的4.21%,歐盟也已決定將軍費提升至GDP的5%。
俄羅斯不僅未能獲得和平緩沖,反而與歐洲的緊張關系日益加劇。
除了與歐洲的矛盾升級,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倒臺,中亞五國(除烏茲別克斯坦)紛紛“去俄羅斯化”,昔日盟友阿塞拜疆公開請求北約駐軍,亞美尼亞也退出俄羅斯主導的安全體系,轉而向中國靠攏,申請加入上合組織……
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
外部局勢惡化,俄羅斯國內也不容樂觀。
先說經濟方面,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加深,普京或許正面臨一個殘酷現實:
俄羅斯正逐漸淪為中國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商品輸出市場,實質上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附庸。
而且,俄羅斯對此幾乎無能為力。
因為俄羅斯能出口給中國的只有石油、天然氣、糧食和礦產等初級產品,
而中國提供給俄羅斯的,卻是高性價比的工業制成品。
即便沒有俄羅斯,中國仍可從其他地區獲取資源,
但如果沒有中國,俄羅斯要么經濟崩潰,要么只能向西方低頭。
政治上,普里戈任的叛變不僅狠狠打了普京的臉,也標志著他過去十幾年建立的私人武裝體系已不再可靠。
要知道,普里戈任雖無正式職務,卻是普京最信任的人之一,人稱“普京的廚師”。
可如今,他卻背叛了!這對普京的打擊可謂巨大。
更令人震驚的是,原本說好只要交出軍權就能安全流亡白俄羅斯。
結果剛交權,飛機就被擊落。
這以后,誰還敢相信普京的承諾?
除了普里戈任,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也開始挑戰普京的權威。
從2025年5月初開始,卡德羅夫要求讓年僅17歲的兒子接任車臣總統。
普京自然不同意,但形勢所迫,不得不妥協。
2025年6月,克里姆林宮與車臣雙方展開博弈后,
普京不得不做出讓步,在克里姆林宮親自接見了卡德羅夫的兒子,才勉強穩住局勢。
但明眼人都清楚,普京與卡德羅夫家族之間的裂痕已經難以彌合。
至此,普京最倚重的兩股私人武裝力量,都已出現失控跡象。
或許有人不解,普京不是國家總統嗎?為何還要依靠私人武裝?
這是因為俄羅斯正規軍仍由葉利欽時代的舊勢力掌控,如紹伊古、拉西莫夫等人。
他們只是普京的政治盟友,而非絕對服從的部下。
這迫使普京不得不通過體制外手段,建立私人武裝以維護自身政治地位。
如今,這一切都已崩塌。
失去了私人武裝的支撐,普京只能淪為一個維穩的“裱糊匠”,再難有作為。
甚至連他多年積累的政治威望,也在這場戰爭中逐漸消散。
結語:
真沒有必要再為俄羅斯或普京辯解。
俄烏戰爭本就是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如果再回顧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
以及1994年《布達佩斯備忘錄》中,烏克蘭以放棄核武器換取俄羅斯保護的承諾,
那么俄羅斯落到今天的境地,完全是自作自受。
文章信息來源:
搜狐網:克宮為何必須贏?芬蘭總統:“戰略上的蠢人和軍事上的失敗者”
騰訊網:芬蘭總統稱普京為“蠢貨和失敗者”,俄軍坦克已蠢蠢欲動
騰訊網:普京三錯致俄陷絕境!北約兵臨城下,高加索眾叛親離
網易: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失去了什么?
騰訊新聞:究竟是誰欺騙了普京總統?不僅僅是軍方與情報部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