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鄭瑋 廣州報道
繼年初啟動“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后,廣東再次面向全國發出“招才令”。這次,攬才的關鍵詞是“創業”。
7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舉行。南方財經記者在發布會現場獲悉,這場面向全國、不限對象的創業大賽將于8月正式啟幕。大賽共設置5個賽道100個獎項,其中在廣東登記注冊的獲獎項目獎金翻倍,最高可達50萬元。
從賽項設置看,此次大賽共開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集成電路與低空經濟、醫藥健康與生物制造、食品科技與現代農業、現代服務與文化創意五大賽道,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仍然是廣東重點關注領域。
從年初提出“百萬英才匯南粵”計劃招引創新型人才,到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加碼招攬優秀創業項目,在廣東密集發布的“招才令”背后,是區域經濟轉型對人才的迫切需求。
從剛剛公布的經濟運行數據中也可以直觀看見,2025年上半年,廣東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9%、6.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55.4%、33.0%,高技術產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而支撐這些前沿科技產業發展的最關鍵要素,就是人才。
2023年,在廣東湛江長大的梁文鋒在杭州創辦了DeepSeek,兩年后這家AI初創企業憑借領先全球的開源模型站上了世界風口。現在,他的家鄉廣東,正在尋找更多“梁文鋒”,以及他們背后潛藏的下一個“DeepSeek”。
已吸引AI與機器人項目超600個
“我們將以賽事為契機,聚焦5大賽道項目需求,積極對接優秀項目入駐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引導參加高交會等大型展覽會,并以‘產業發展+創業’為模式探索建設新型創業平臺,更好賦能項目長足發展。”大賽發布會現場,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謝忠保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這釋放了廣東此次聯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的核心信號:攬才。
廣東想找什么人?從大賽設置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集成電路與低空經濟、醫藥健康與生物制造、食品科技與現代農業、現代服務與文化創意等5大賽道看,“科技味”十分明顯。
其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賽道主要涉及AI技術、量子計算、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等相關領域,集成電路與低空經濟賽道則包括集成電路、低空制造、商業航天等相關領域,醫藥健康與生物制造賽道覆蓋新藥研發、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大健康等相關領域。
截至目前,大賽注冊項目已達2564個,覆蓋全國各省區市,其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賽道注冊項目已達到611個,集成電路與低空經濟賽道410個,醫藥健康與生物制造賽道356個,食品科技與現代農業賽道329個,現代服務與文化創意賽道858個。
同時,大賽也將部分目光投向鏈接消費市場的第一和第三產業。其中,食品科技與現代農業賽道覆蓋海洋牧場、農業裝備、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新型食品與餐飲品牌等相關領域,現代服務與文化創意賽道則覆蓋科技服務、銀發經濟、動漫產品、時尚藝術等相關領域。
劃定目標賽道后,廣東靠什么攬才?為加大賽事吸引力,南方財經記者了解到,此次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為獲獎項目設置了資金獎勵,以及一系列政策扶持和配套服務。
具體來看,此次大賽共設立100個獎項,5個賽道分別設置特等獎2名、金獎4名、銀獎6名和銅獎8名,其中特等獎、金獎、銀獎和銅獎分別可獲得25萬元、10萬元、8萬元和5萬元資金資助。
在此基礎上,廣東繼續額外“加碼”。上述獲獎項目在報名時或兩年內在廣東省登記注冊的,可另外獲得特等獎25萬元、金獎10萬元、銀獎7萬元以及銅獎5萬元的疊加資金資助,獎金合計最高可達50萬元。
除直接的資金鼓勵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運東來表示,此次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也設置了多元化配套服務,將組織資源對接、基地入駐、考察交流等系列活動,幫助參賽項目收獲“第一筆訂單”和“第一桶金”,構建“長效賦能”的創業生態。
廣東攬才力度再次加碼
這已經不是廣東今年第一次面向全國拋出招才引才的“橄欖枝”。
2月5日,蛇年開工第一天,廣東即啟動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明確要拿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崗位,吸納100萬高校畢業生到廣東就業創業。此后,一系列“超常規”引才動作相繼落地。
此次創業大賽配套的各項支持政策,是廣東新一輪人才政策的延續,翻倍的獎金背后反映的也是區域發展對人才愈加迫切的需求。
以站上全球風口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為例。年初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并深化重點領域“機器人+”應用,此后也進一步印發《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
連套政策“組合拳”揮出,2025年1—5月,廣東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梯隊,同期全省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分別達12.47萬套、416.98萬套,同比增長33%與8.2%,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全國比重超過四成、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
人才愈發成為影響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志強就表示,目前廣東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集聚區,但在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進程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人才是其中一個。
“目前AI算法、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頂尖人才多集中于高校,企業高端人才缺口大,‘機電控算’復合型人才十分稀缺。”孫志強說。
此前,中興通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高級副總裁苗偉也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當前人工智能正在引領機器人產業的革命性躍遷,而這一變革亟需打通“產學研用”鏈條,未來廣東推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發展,應進一步構建全球人才樞紐,升級粵港澳人才港功能,為高端人才提供國際接軌的研發環境和生活保障,培養戰略科學家梯隊。
產業需求牽動下,廣東攬才力度持續加碼。
6月印發的《2025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方案》就聚焦崗位開發、政策支持、就業能力提升等方面再度提出十大行動、29條具體舉措。其中包括,推動有條件的地市制定實施短期住宿、交通補助、落戶補貼等優惠政策,以及鼓勵有條件的地市為高層次人才提供生活補貼、安家經費等支持。
隨著全球科技競爭日趨白熱化,產業迭代、轉型浪潮加速涌來,廣東正加大力度,尋找更多逐浪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