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時像一場精明人的棋局,步步算計,處處權衡。可下久了,總覺得心頭蒙塵,笑容也沾上了機巧的油滑。這時候才明白,為人處世,還真缺不了那么一點“傻氣”——它不是真糊涂,而是心底留著一方未被世故浸染的凈土,是明知道路坎坷,仍愿意捧出溫熱,對世界報以善意的天真。
所謂“傻氣”,是明知代價,仍選擇善意。菜場里常遇見一位賣菜的大姐,零頭幾毛錢總爽快地抹掉,遇上老顧客偶爾忘帶錢,也笑呵呵擺手:“下回再給,東西您先拿走!”旁人笑她“不會做生意”,她憨厚地搓搓手:“都是老街坊,誰還沒個手緊的時候?”這“傻氣”里,有種暖融融的信任,熨帖人心。她的秤桿或許偶爾虧一點斤兩,可人心的分量,卻在她這“傻氣”里沉甸甸地積攢下來。
這份“傻氣”,是不為錙銖必較的瑣碎所困的豁達。想起剛工作租房子時,房東是個沉默寡言的老師傅。熱水器壞了,他二話不說扛著工具就上門,修了半天,滿頭大汗,卻只收了零件費。我過意不去要塞辛苦費,他臉一板:“該多少是多少,瞎客氣啥?你們小年輕在外不容易。”那不容置疑的“傻氣”,讓人心頭滾燙。后來我搬走多年,逢年過節還總惦記著給他寄點家鄉特產。這情誼,豈是那點修理費能買來的?正如老話說的:“吃虧是福”——肯“傻”一點,不把眼前小利算盡的人,往往在看不見的地方,收獲著人情的復利。
“傻氣”更是穿越世故的保護殼。公司財務部有位老會計,人稱“王老實”。他經手的賬目,丁是丁卯是卯,從無半點通融。有人私下笑他“死腦筋”、“不懂變通”。一次供應商送來厚厚“信封”,暗示他在付款流程上“行個方便”,他竟當著眾人面原封不動退了回去,場面一度尷尬。許多人覺得他傻透了,白白得罪人。可正是這份“傻氣”,讓他在公司幾輪動蕩中巋然不動。當信任危機襲來,唯有他經手的賬目,成了風雨飄搖中最令人放心的磐石。他的“傻”,是穿透浮華虛飾的定海神針,守住了職業的尊嚴,也守住了內心的安寧。
這“傻氣”,當然不是對險惡毫無防備的天真,而是洞悉世情后,依然選擇以拙破巧的定力。它像一層柔軟的緩沖墊,消解著人際摩擦的尖銳;如一泓清泉,稀釋著功利計較的渾濁。它讓我們在精明算計的叢林里,依然保有一份不設防的坦蕩,敢于付出不計回報的信任,敢于堅持旁人眼中“不合時宜”的原則。
看看身邊活得敞亮、讓人如沐春風的人,他們身上大多氤氳著這種溫潤的“傻氣”。他們或許不夠“精明”,卻總讓人安心托付;他們或許不擅鉆營,卻擁有最穩固的根基與最長久的信賴。這“傻氣”,是靈魂深處未被磨鈍的天真,是生命贈予我們對抗世故最溫柔的鎧甲。
行走于塵世,處處精明的人,如同把門窗鎖死,安全卻沉悶窒息;存幾分“傻氣”的人,卻為靈魂開了扇透氣的窗。讓算計的悶熱散出去,讓信任的清風拂進來。這“傻氣”不是糊涂,而是一種可貴的“鈍感力”——對外在的錙銖必較遲鈍一些,對內在的良知與溫度卻敏銳十分。
何必時時做那八面玲瓏的“水晶心肝”?不妨留一點“傻氣”在身。它讓你笨拙地多付出一份善意,固執地守住一條底線,坦然地接受一點“不劃算”。這份“傻”,終會沉淀為你生命中最質樸也最動人的底色,讓你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間,活得不那么累,卻擁有更踏實的溫暖、更長久的力量。
人活一世,精明或許能贏得一時風光,而唯有那點未被磨滅的“傻氣”,方能支撐我們穿越漫長歲月,始終步履從容,心底透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