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山鄉,播撒夢想!”7月18日,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鎮茶坳村小學操場上,65名大學生志愿者頭頂驕陽,面對大別山支教團旗幟舉起右拳宣誓。第十四屆大別山支教團志愿服務就此拉開序幕。
青春誓言在操場上空回蕩,志愿者隨即奔赴大悟縣東新鄉、新城鎮金嶺村、宣化店鎮茶坳村的3所村級學校,為600名山區孩子開展為期1個月的暑假支教活動。
從2012年到2025年,這支由大悟本地90后大學生董世潔發起的公益組織,第一屆成員14人(本報2016年10月12日1版曾報道),14年來已吸引580名來自大悟本地及全國53所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累計服務5503名當地兒童。
第十四屆支教團成員中,2024級本科生周佳輝是大悟人,現就讀于清華大學。此前,周佳輝得到過大別山教育基金會、朱道六獎學金等組織與愛心人士的獎勵幫扶。“一路走來,我收獲了許許多多溫暖;現在,我想帶著更多家鄉的孩子看見更遠的天空。”當天,站在茶坳村小學的講臺上,周佳輝說。
從受助到挺膺擔當,用反哺寫就傳承,14年來,這樣的“雙向奔赴”在支教團中不斷上演。
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參與支教的董東花,大學畢業后放棄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大悟縣宣化店鎮金山初級中學當化學老師,“當年支教時孩子們追著問‘老師,你明年還來嗎’的眼神,讓我明白這里需要更多人扎根”。
大悟縣是大別山精神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這個暑假,董東花計劃組織所在班級的大悟“紅色小導游”,聯手大別山支教團,共同開展“重走突圍路傳承革命志”等紅色教育活動。
“我們不僅要教知識,更要讓孩子們知道,腳下的土地蘊藏著怎樣的精神力量。”今年支教開始前,第十四屆大別山支教團團長賀龍玨聯合志愿者們,圍繞“發揮大悟紅色資源優勢,將弘揚大別山精神融入日常教學的點滴”開展了研討。他們還邀請了當地“薪火爺爺”陳義萬,屆時將為孩子們講述大別山紅色故事。
多年來,“豐富山區孩童的精神生活”一直是大別山支教團的工作重心。
從2012年至今,支教團先后在大悟縣16所山區學校搭建起“夢想圖書室”“微型廣播站”,舉辦圍繞大悟紅色文化設計的課程與活動超百場。支教團致力于讓大別山精神從歷史課本走進孩子們的生活,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成長養分。
從第一屆的1所學校到如今的多個支教點,“變化的是規模與形式,不變的是支教團‘莫問前程、一路向善’的初心。”賀龍玨說。
這支支教團背后,也凝聚著多方支持力量。
“這是清涼油、藿香正氣水和防溺水指導手冊……”7月18日清晨,團大悟縣委的工作人員將防暑物資交給支教團,這是他們連續第14年為支教點提供的保障。縣紅十字會的急救培訓、縣婦聯的暖心禮物,更讓這場公益行動充滿“眾人拾柴”的溫暖。
從最初的“14名志愿者擠一間教室”到如今的標準化物資配備,從單一的課堂教學到“校地聯動+藝術賦能”的多元模式,支教團的成長,也是老區大悟教育幫扶生態不斷優化的縮影。
今年,第十四屆支教團與大悟縣家校社協同育人中心合作,為山里孩子帶來了心理健康課程、團輔活動,以及聲樂、美術等興趣課堂。
當青春與老區相遇,當理想扎根土地,紅色基因有了最鮮活的傳承模樣。截至目前,大別山支教團獲得“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等20余項榮譽。“最珍貴的榮譽,是孩子作業本上‘長大后我也要當老師’的稚嫩字跡,是14年來5503名孩子眼中愈發明亮的光。”團隊一名志愿者說。
這場青春與愛心接力的故事還在繼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