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托車的演化過程中有很多的細分車型,除了常見的跨騎車、踏板車、彎梁車,還會有仿賽、街車、ADV,這就使得小伙伴們很容易會產生疑惑,尤其是一些用途接近但叫法不同的車型,更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
因車友要求本期我們來聊聊旅行車和巡航車的共同點與主要區別。首先這兩類車型是不一樣的,但它們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共同之處
這兩類車型的共同點其實比較好找,它們座高普遍偏低、車體較大,并且還喜歡使用多缸引擎,其主要用途以公路騎行為主,并能呈現出較為舒適的一面(但事實上旅行車更適合跑長途),因此它們都是摩旅達人比較喜歡的車型,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將兩者混為一談。
明顯區別
1.車型背景
摩托車的命名都有它自身的寓意,只不過有些能夠追本溯源,而有些則會不清不楚,但就本期我們所要聊的這兩款車型來看,還是有明確的定義。
其中旅行摩托英名為Touring Motorcycle,它強調的是舒適性和配置。有人說本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旅行摩托,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金翼,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它更多是奠定了現代旅行車的地位。
有資料顯示,哈雷早在1915年就打造了雙缸F系列,它可以算是旅行摩托車最早的雛形。而本田推出第一代金翼的時間卻要晚的多,直到1974年我們才看到了GL1000,并且據說在這個空檔期寶馬也推出過旅行摩托。
巡航摩托又名Cruiser,它還有一個更本土化的叫法“太子車”。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將這類車型稱之為巡航太子摩托車。上世紀(參數丨圖片)八九十年代,美式巡航哈雷進入香港市場后,因深受當地“太子哥”的喜歡(富二代),所以就慢慢的將其稱之為了太子車。
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早期的巡航車和旅行車其實并沒有本質區別,旅行車更像是巡航車的衍生版。但當不同背景和不同地區的品牌,因為商業行為之間的切磋,才造就了這兩類現在已經截然不同的細分車型。
2.技術應用
在技術應用上這兩類車型會有天壤之別,相對來說旅行車幾乎可以代表所屬品牌的最高造車水平,如前面所提的本田金翼、國產的長城靈魂、寶馬的K1600等都是這種表現。
以長城靈魂為例,它搭載有世界目前唯一的水平對置八缸引擎和DCT8八速自動變速箱,以及豐富的電控單元。而美式大巡航顯然就沒有這種待遇,就算是最新版的肥仔也是如此。
當然哈雷的巡航車系和旅行車系并沒有這么大的差別,這主要是它們的側重點不同,長城對標的是本田,寶馬又在和本田較勁,本田又想干翻哈雷,由此可見高手之間的過招就是這么的獨特。
3.細節區別
巡航車雖然也會注重車體結構,但相較于旅行車它的氣場顯然會弱很多,前者的整體布局相對會比較簡約,主要會以復古元素為主,不會有過多的裝飾件。
但旅行車因為有后現代元素的加持,會更喜歡融入大包圍結構,進而就會更有威嚴使得的霸氣十足。
除了這種明顯的差異,旅行車還會更在意裝載能力和娛樂影音系統,左右邊箱幾乎是標配,高配版還會有超大尾箱以及大屏儀表和多個音箱。
巡航車最多就是給配個小靠背或者空間并不大的邊箱,再來個單獨的擋風玻璃。諸如此類的細節其實還有不少,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近距離去觀摩一下。
除此以外,旅行車的準入門檻明顯會高于巡航車,因為巡航車早已經完成了車型下放,哪怕你裝個單缸發動機只要有復古外觀就會有那種感覺。但旅行車就不一樣了,在有限預算下相對比較有氣勢的也就是春風的國賓650(民用版售價5.99萬元)。基于此旅行車的市售率并不高,但巡航車早已經爛大街了。
總而言之,這兩類車的用途雖然相似,但從車型文化到細節表現再到技術應用和配置設定都有明顯差異,所以我感覺巡航車更適合大多數車友的使用需求,而旅行車則會更專注于走高端路線,它的起點顯然更高。這可能也是本田選擇此類車型對抗哈雷的深層次意圖。以上內容還望屏幕前的你糾錯補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