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象報道,近期,理想汽車廢棄此前的華為PBC績效管理模式,將重新回歸OKR模式。有接近理想的人士表示,這意味著簡化考核管理,重視反饋,減少員工焦慮,值得支持。但也有聲音認為,從PBC再次回歸OKR,浪費了兩年的寶貴窗口期!
失業君小編 | 文
網絡 |圖
從全員研讀華為書籍到放棄PBC績效體系,兩年的“狼性文化”實驗讓理想付出了利潤下滑31%的代價,也換來了關于企業成長本質的深刻領悟。
2022年,當問界M7以凌厲的市場攻勢將理想ONE打得措手不及時,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陷入深度焦慮。他后來在社交媒體坦言:“HW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團隊都被打殘了,我根本就睡不著覺?!?/p>
面對這場危機,理想管理層在雁棲湖戰略會上達成共識:全面學習華為。管理團隊每人購買不下十本華為書籍,驚奇發現困擾理想的產品研發、銷售服務等問題,華為早在十幾甚至二十年前就已解決。李想用三個字表達決心:“學!學!學!”
2022年的那場“大戰”成為理想發展史上的分水嶺。問界M7來勢洶洶,理想ONE被迫提前停產,甚至賠償供應商10億元。這種打擊對當時風頭正勁的理想無異于一記重拳。
在戰略反思中,理想管理層發現了一個殘酷現實:他們自認為的創新與突破,華為早已在通信行業演繹過更成熟的版本。李想坦誠承認:“我們首先承認自己是一群笨蛋,我們是如假包換的游擊隊小菜鳥?!?/p>
學習華為的決策迅速落地。2023年2月,原華為全球HRBP管理部部長李文智加入理想,擔任CFO辦公室負責人。一個月后,理想宣布將原有的OKR管理方式升級為華為的PBC績效模式。
同時,理想開始向矩陣型組織全面升級。李想在2022年12月的內部信中宣布:“公司全面啟動矩陣型組織升級,并在原有的兩個橫向實體部門的基礎上新增五個橫向實體部門?!边@一變革旨在支撐理想向千億收入規模邁進。
PBC(個人業務承諾)模式源于IBM,后被華為引入并改良推廣。該模式要求員工從結果目標、執行措施和團隊協作三個維度對個人績效作出承諾,并與薪酬、晉升緊密掛鉤。
在華為,PBC與末位淘汰制共同構成了 “狼性文化” 的核心機制,驅動著這個科技巨頭的高效運轉。當這套系統被移植到理想時,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異。
在銷售端,為完成嚴苛指標,各大區開始 “壓縮員工成本、惡性降價” ,銷售策略變得短視:“不再關注如何獲得銷售線索、如何拓展銷售人群,而是想著要把想買車的人趕緊拉到我這里來成交。”
前華為榮耀終端市場營銷部部長鄒良軍2023年4月加入理想后,將全國零售團隊劃分為26個戰區管理,鼓勵內部賽馬。這種強競爭機制本意是激發戰斗力,卻在實際中催生了跨區搶單、內部返傭等亂象。
員工焦慮情緒蔓延,長期用戶運營目標被稀釋。理想原有企業文化強調的 “高七原則”(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 所倡導的自我驅動與協作精神,在強結果導向的PBC體系下逐漸失色。
管理模式的水土不服很快體現在財務數據上。2024年,在狂熱追逐銷量的背景下,理想汽車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31.37%。曾經的增長明星開始顯露疲態。
進入2025年,理想不得不兩次下調銷量目標以保障利潤。這一信號表明,簡單復制華為管理模式未能帶來預期中的競爭力提升,反而可能削弱了企業的健康肌體。
今年6月27日,理想宣布組織架構重大調整:將原 “研發與供應群組”和“銷售與服務群組”整合為“智能汽車群組”,由總裁馬東輝全面負責研發、供應制造和銷售業務。同時,主導銷售體系改革的鄒良軍卸任銷服群組負責人,轉任公司顧問。
這次調整三周后,理想正式宣布廢棄PBC模式,回歸OKR管理系統。有接近理想的人士表示,這一變化意味著 “簡化考核管理,重視反饋,減少員工焦慮”。
失業君小編觀察認為,從表面看,理想放棄PBC回歸OKR只是一次績效考核工具的調整。但其背后蘊含的,是中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普遍面臨的管理哲學抉擇:如何平衡外部經驗借鑒與內生文化適配?
華為的PBC模式是在通信設備領域數十年發展中形成的,適用于 成熟業務,強調執行力與確定性目標。而理想作為造車新勢力,正處于純電車型擴張與技術創新的關鍵期,需要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2024年MEGA車型因 “過度關注銷量競爭”導致產品定位失誤 的教訓,暴露了PBC強結果導向對長期價值的侵蝕。
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模式則強調目標的明確性和可衡量的關鍵成果,注重過程中的溝通與協作,鼓勵員工創新和自我驅動。這種特性與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創新與長期主義的需求更為契合。
李想曾定義理想的核心驅動力為 “成長” ——“掌控自己的命運,挑戰成長的極限”。兩年的管理實驗雖付出代價,卻也成為理想成長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課。
理想的管理轉型對其他企業具有普遍啟示:成功的管理模式是企業在自身發展中逐步打磨出來的,盲目照搬只會打亂自身節奏。
正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對理想學華為的評價:“愛學習是好事,但學到精髓挺難的,華為是個時代的產物,但時代變了?!?/p>
從像素級學習華為到懸崖勒馬,理想汽車正在拋棄 “華為思維”,嘗試走自己的路。這次轉型不僅是一次管理工具的更換,更是一家企業從模仿到自覺的成長宣言。
兩年的試錯讓理想付出了不小成本,但也學到了寶貴經驗:管理模式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關鍵在于是否適合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和文化基因。當企業能夠鍛造出屬于自己的 “魂”,而非簡單復制別人的 “形”,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在2025年7月的這個夏天,理想汽車再次站在管理變革的十字路口。回歸OKR不是終點,而是理想管理哲學成熟的新起點。它代表著一種認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無法簡單移植,必須在自己土壤中生長出來。當理想真正理解這一點時,兩年“彎路”的學費才真正物有所值。
網友熱議
@范楚杰Mori(IP京):
早該回歸OKR了!PBC把銷售逼成什么樣子了?跨區搶單、惡性降價,用戶運營全崩了。理想的核心是產品力,不是狼性內卷。
@JFZhao87(IP滬):
作為前HWer說句實話:PBC在華為能跑通,是因為有‘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觀托底。只抄考核制度,不建文化地基,注定翻車。
@Sophie越越(IP粵):
這場鬧劇證明:管理沒有銀彈。OKR適合探索期,PBC適合收割期,錯在把青春期當壯年期治。
@hanyongliu(IP蘇):
華為救我!→ 學廢了 → 華為誤我!→ 還是做自己吧(循環播放)!
@Jerry武朝云(IPHK):
PBC期間周報寫哭多少人?每天琢磨怎么‘量化協作貢獻’,實際全是互踩搶功?,F在OKR回歸,但愿別再搞成形式主義。
@祝順潮996(IP冀):
蔚來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小鵬專注技術,這家總在找‘捷徑’。這次回歸OKR要是再翻車,可真成管理試驗田了
最后一條,
友商驕傲了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