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寧夏將迎來“三伏天”中的頭伏
標志著一年里最熱的時期來臨
今年“三伏”將持續30天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末伏:8月9日-8月18日
今年三伏到8月18日結束,一共30天。
相比于往年,為何今年的三伏天來得晚且時間短?俗話說“熱在三伏”,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今年的三伏天
為何來得比較晚?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高級工程師王美麗介紹,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具體以每年夏至以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
每年夏至日相對固定,一般在6月21日或22日,但天干、地支的紀日系統中每年夏至日對應的干支卻不同,導致入伏有早晚,最早出現在7月11日,最晚7月21日,前后相差了10天。
今年入伏相對較晚,但入伏晚不代表就熱得晚。今年6月、7月,沒入伏之前,我們就已經感受到高溫的威力了。
今年的三伏天
為何比往年短一些?
從2015年至2024年,三伏天連續10年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時長30天,因而被許多網友稱為“十年一遇的最短三伏”。
其實,在2015年之前的幾年,三伏天時長是30、40天相互交替。據統計,1951年—2050年100年間,40天的三伏有71年,30天的有29年。
專家解釋,這主要與庚日的循環周期和每年夏至、立秋的對應關系有關。庚日的循環周期為10天,每年初伏、末伏時長都是10天,但中伏的時長并不固定:
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中伏就是10天,三伏就有30天;
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中伏就有20天,三伏天就變成了40天。
從氣象的角度說,三伏天是30天或40天與高溫的長短并沒有必然聯系,主要還是與當年的天氣形勢有關。
三伏天會更熱嗎?
王美麗介紹,俗話說“熱在三伏”,三伏天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包含了小暑、大暑、立秋等節氣,包含了一年中最熱的幾個節氣。
從氣象原理來看,三伏天期間,我國大部地區被副熱帶高壓或大陸高壓控制,一般高壓系統比較穩定少動,容易長時間控制一個地區,且控制區域內盛行下沉氣流,不利于熱量擴散,此時太陽仍然直射北半球,熱量累積,容易出現高溫天氣。
如何應對三伏天的高溫?
三伏天溫度高、濕度大,應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如果出現頭暈、惡心、心慌等不適癥狀,需立刻停止戶外活動,必要時及時就醫。此外,生活中的飲食、作息也應多加注意。
入伏首日
寧夏天氣如何?
入伏當日,全區最低氣溫14~20℃,最高氣溫川區28~30℃,山區20~28℃。預計未來3天,全區以多云或晴為主。其中,20日清晨,全區大部有輕霧或霧。
未來二十四小時天氣預報
銀 川:陰轉晴,偏東風2級,氣溫20到28度。
石嘴山:陰轉晴,北轉南風2級,氣溫17到30度。
吳 忠:陰轉晴,偏北風2到3級,氣溫19到29度。
中 衛:陰轉晴,偏南風2級,氣溫19到30度。
固 原:陰轉多云,偏北風3級,氣溫15到24度。
寧 東:陰轉晴,偏北風2級,氣溫19到29度。
老話說
“頭伏餃子二伏面”
頭伏餃子有講究,餃子形似元寶,“伏”與“福”同音,因此頭伏餃子有“元寶藏福”的說法。除了美好的寓意,頭伏吃餃子其實還有著古老的健康飲食智慧。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正是傳統習俗中開胃解饞的。伏天人們容易出很多汗,而餃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葷菜,又有素菜,所以更能補充營養。
據說,不同餡的餃子,有不同的寓意哦!白菜餡:百財之意;香菇餡:鼓財之意;芹菜餡:勤財之意;韭菜餡:久財之意;豬肉餡:住財之意;魚肉餡:余財之意;羊肉餡:洋財之意;牛肉餡:牛財之意……
@寧夏人
明天周末
快把餃子安排上
頭伏餃子
你想吃啥餡的呢?
來源: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寧夏天氣、新消息報
▍來源:寧夏新聞網
▍文章轉載用于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1.
2.
3.
點亮“在看”,關注最新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